首页 > 文献资料
-
规范军人病区管理,提升"为兵服务"质量
我院是一所规模强大、管理严格的部队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为兵服务质量,针对军队住院病人收治难度大,管理易失控等问题,专门成立了门诊军人诊区和住院军人病区.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了管理力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现介绍如下.
-
PDCA在改进病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调查临床科室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使医务人员参与程度,规范执行力度,保持环境状况等有明显改善。
-
浅谈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分析6S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1日起在全院范围内推行6S管理模式,选取6S管理模式活动开展后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活动开展前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明确2组患者临床护理管理效果,并对2组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实验组(推行6S管理模式后所选病例)患者入院接待、健康宣导、服务态度、病房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护理安全等方面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推行6S管理模式前所选病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推行6S管理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各方面就诊满意度,并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OEC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EC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海尔集团的"OEC管理模式"引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结果 通过采用OEC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病区管理质量和效率.结论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明确到个人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用到护理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统合素质和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稳步提高.
-
病区管理的体会
目的 规范的病区管理,给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方法 通过对病区规范化管理,形成制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结果 良好的病区管理,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结论 通过规范病区管理,培养护理人员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1—12月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持续实施1年;研究结束后,与2015年1—12月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护理质量;SDS评分及SA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P<0.05).结论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
责任护士苏星的心结
苏星(化名)是普外科优护病房里的一名责任护士。三十多岁,护龄十多年,3年前晋升成为主管护师,在年轻人主打的普外病区,科里除了护士长,她资格老。与苏星同时期来医院工作的几位护士,慢慢地都脱离了临床岗位,调到了换药室、供应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对于护理岗位轻松一些,又不需要上夜班的岗位。一般来说,像苏星这样的“老护士”在科里可以享受一些“优待”,例如,排白天的办公班,不用再同年轻人一样倒夜班。苏星所在的科室除了护士长的行政班岗位外,只有一个办公班的岗位,论资排辈的话,办公班岗位非苏星莫属,她不但年资长,技术好,还能协助护士长参与病区管理。但是苏星考虑到科室里正在哺乳期的护士小樱的实际情况,又想着自己孩子年龄大一些,于是主动提出轮班。
-
数字化背景下病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我院以"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形成了涵盖临床诊疗、电子病历、病区管理、检查检验、收费核算、信息检索为一体的数字化医院体系.该数字化体系的实施和应用对医疗流程、医疗管理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
参与管理模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索提升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法. 方法:运用参与管理模式,根据科室特点成立各项工作护理管理小组, 全员参与,对护理工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1年后与未应用参与管理模式的同期相比.结果:护理质控成绩及病人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病区管理中运用参与管理模式可增强科室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
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独查房组150例,联合查房组136例,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查房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查房组(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激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
病区管理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研究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与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组标准随机抽取我院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然后对比研究.结果 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中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楼房封闭式病区管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
对病区管理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向护士及病人了解影响病区管理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全院当天在班的60名护士及105名住院病人进行病区管理状况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将调查表中护士及病人对病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护士及病人对病区管理不满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区卫生状况、病区环境、陪床探视及穿着病服方面;同时,对病区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 针对影响病区管理满意度的因素,医、护、患共同参与病区管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反馈意见,是提高病人对病区管理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
能级对应的病区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根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资力来安排所承担的临床工作,使有相应才能的人处于相应能级的岗位上,并使其在各个能级中充分发挥作用.方法:应用自填问卷方式对161位病人,79位护士及6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满意度自评得分为105.57,高于平均分有48人,占60.75%,病人满意度平均得分11±1.79,高于平均分有124人,占77%.护士长对护士工作评价显著方面是:可以查踪到人,铃声减少,护士自觉性增加.评价:研究发现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使人人都参与病人管理,保证病区的护理质量,以此来评价能级对应的病区管理模式.
-
实施学龄期住院患儿无陪伴的做法与成效
传染源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一个主要环节.为减少传染源,控制病房的交叉感染,减少住院患儿陪伴引发护患矛盾,实施学龄期住院患儿无陪伴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成效沟通,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5%,确保了病房空气监测合格.
-
增设病区信息秘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目的 加强病区信息规范化管理,优化护理人力资源.方法 医院住院系统各单元增设病区信息秘书岗位,负责病区各种信息的管理.结果 医疗费用管理规范,护患纠纷减少,病区工作更加有序,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 增设病区信息秘书,有利于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质量.
-
五常法在病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营造安全、舒适、高效、整洁的工作环境.方法先试点,再全面推广.试点科室以QC小组活动形式开展,活动过程遵循PDCA循环法:先进行全员培训,再对本病区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分析,找出要因论证,制定对策并实施五常法.结果规范病区环境管理,物品的分类、定点放置规范,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职工重视工作现场的安全,使五常法由环境品质扩展到人的行为品质.提高了工作效率,30S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塑造了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结论五常法是规范病区环境简便、有效的方法.
-
零缺陷理论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加强病区管理,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将零缺陷理论引入病区管理,推行零缺陷管理体系.结果病人投诉及护理工作差错减少,病区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将零缺陷理论引入病区管理是一种较好的病区质量管理方法.
-
护士长在病区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与对策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满足病人需求至关重要.通过对护士长在病区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分别找出与科主任、医生、护士以及病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护士长的协调作用,从而保证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
综合医院在SARS流行期间病区管理的应对措施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传染病防护设施不够健全的综合医院,面临着严峻考验.加强SARS流行期间的病区管理,从环境、物品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切断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确保医务人员、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收治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区管理的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区管理,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在收治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病区从环境、人员、物品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患者住院8 d,康复出院,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结论 面对突发疫情,病区制订并实施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切断甲型H1N1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确保医务人员、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