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疗效

    作者:张素霞;纪永水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是终末期肝病,治疗手段不多,病死率很高。研究发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HBV)持续存在并复制,导致肝组织仍然有炎症反应、肝细胞坏死,肝脏功能进行性破坏,加重纤维化及门脉高压,促进肝功能衰竭和各种严重并发症出现,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必要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1]。本文总结分析了2003年-2012年长期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资料完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

    作者:高洪波;牛易;施海燕;邓浩辉;关玉娟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期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11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隔半年检测HBsAg定量,分析3年HBsAg的动态变化.有35例患者3年后陆续停药,继续随访1年,观察停药后疗效持续性.分析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与疗效持续性的关系.结果 115例HBeAg阴性患者随着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HBsAg定量逐年有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F=3.01,P<0.05).HBsAg定量在基线为(3.13±0.79)logIU/ml,在治疗6、12、18、24、30、36个月分别为(3.11±0.86)、(3.06±0.85)、(2.98±0.92)、(2.91±0.84)、(2.83±0.82)、(2.76±0.95) logIU/ml(与基线比较,t值分别为0.18、0.65、1.33、2.05、2.83、3.21;P值分别为0.85、0.52、0.19、0.04、0.005、0.002).持续病毒学应答组(13例)与病毒学复发组(22例)在停药时HBsAg水平分别为(2.21±0.73)、(2.89±0.95)logIU/ml,两组病例的停药时HBsA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3).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均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低水平与更好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与HBsAg定量的5年动态分析

    作者:席宏丽;李敏然;鲍毅;于敏;秦小琪;徐小元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动态观察HBVDNA与HBsAg定量.方法 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应用单种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三个月随访一次,检测HBV五项标志物、HBV DNA,每隔1年检测HBsAg定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HBV DNA与HBsAg定量的5年变化.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在随访第5年仍有90例应用单药治疗.HBeAg阳性的HBVDNA与HBsAg定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患者.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和HBV DNA均有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17.1和151.53,P值均<0.05),HBV DNA在随访第1年下降明显.结论 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与HBsAg定量均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HBV DNA在治疗一年内下降幅度大,HBsAg定量在随访后3年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