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医学心理学角度谈神经康复

    作者:白晶

    我们以往治病往往只强调临床治愈,而忽视了病愈后的心理康复治疗,从而导致不少患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甚至部分丧失了社会功能,进而影响了他们回归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后的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临床心理学和康复医学这两个现代社会医学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神经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 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作者:潘虹;王超兰;戴方骏;金荣疆;吴志刚;李慧

    太极拳是在我国中医学“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哲学、武术、吐纳、导引、医学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项目之一,具有简单易学、不需要特殊场地和器械、经济适用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讲究“用意不用力”,对大脑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太极拳的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求前后连贯,不仅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还需要大脑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1-2].因此,太极拳对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太极拳在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康复运动方式.本文就近年来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太极拳在神经康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关的依据.

  • 现实定向训练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作者:贾惠芬;徐炎

    目的 探讨系统性现实定向(reality orientation,RO)训练对入住ICU的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干预的影响.方法 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45名入住ICU的GCS< 12分的中重度颅脑外伤后遗忘症(posttraumatic amnesia,PTA)患者随机分成23名RO干预组和22名对照组.应用盖尔韦斯顿定向遗忘试验评估PTA程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PTA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同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者受伤后12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在PTA持续时间上,RO干预组较对照组反而增加了2.5 d;在受伤后12~15个月的GOSE评分上,RO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PTA患者在ICU期间早期进行系统性RO训练是切实有效的,尤其有利于患者的长期预后.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更多关注RO干预的佳时机、干预强度以及干预的时程等指标.

  • 神经康复与脑功能重塑

    作者:王东生;鲁佑瑜

    给局灶性脑损伤的动物技巧训练后,其皮层功能会产生可塑性的变化,这涉及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再生、神经突触的重建、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和抑制(LTD)等多种机制.功能性影像学的研究表明,损伤后脑功能的重塑,涉及损伤灶周围以及包括损伤对侧半球等不同区域的功能变化.随时间变化以损伤同侧的皮层功能代表区占优势可能是为有效的重塑方式,合理的康复训练会促进这种重塑方式的出现.

  • 关于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考——以神经康复为例

    作者:丁玲;黄肖群;王博;韦春霞

    目前全国各地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工作仍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中,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通过对分工协作机制、转诊体系、技术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完善、高效能的康复医疗体系新模式.本文以神经康复流程为例,通过对2例典型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情况对比,说明我院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在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康复流程中的作用.

  • 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

    作者:吴杰贤;余周伟;林容杏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与治疗组(116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ES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FMA评分、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早期及时实施神经康复有助于脑功能重塑,加强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浅谈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陈启波

    目的:观察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治疗效果,探讨针灸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接受治疗并住院的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对照观察针灸对神经康复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和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灸有助于脑卒中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对神经康复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智力障碍儿童神经康复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邱久军;龚建华;陈冬梅;夏志鹏

    目的:观察综合神经康复治疗对智力障碍(ID)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46例智力障碍患儿,其中智力发育障碍26例,全面发育迟缓20例,综合给予3个月的神经康复药物治疗、神经康复理疗和神经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智力发育测试,比较治疗前后的智力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6名ID患儿韦氏智力测试得分仅2名智商无变化,13名提高5分以内,11名提高5分以上.治疗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0.05);(2)治疗后20名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仅2名智龄无变化、10名提高3个月以内、8名提高3个月以上.治疗后较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走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智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行为和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智力障碍患儿的智龄和智商.

  • 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仪的研制

    作者:高丹丹;吴宝明;何庆华;高飞

    目的:研制一种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诊疗仪,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治疗.方法:结合神经病学与康复医学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肌电反馈技术和生物电刺激技术,通过示范效应,让患者跟随进行肢体训练,即收缩训练肢体的骨骼肌肉,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综合认知再学习、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训练,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实现肢体运动的神经网络重建.结果:将1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各60例)进行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通过对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和对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验证了新研发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结论:该设备能自动检测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动态设定阈值,帮助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间的功能联系;视听觉引导能进一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康复目标.融合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电刺激技术有助于提高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

  • 多发性硬化患者缓解期的自我管理及神经康复治疗

    作者:胡梅;秦新月

    多发性硬化(MS)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许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MS患者缓解期的自我管理和神经康复治疗被认为是M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探讨目前MS治疗的新进展,以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 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康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应征;付振强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早饭后口服艾司西酞普兰20 mg。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进行HAMD、NIHSS及ADL评分,测定血浆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以及神经肽(NPY)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有了显著的下降趋势,日常ADL评分明显升高,而血浆中的SP和CRH含量明显降低,而NPY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临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 LMWH与综合康复同步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吴桂昌;林景琳;邹桂玉;赖保华;黎鼎如

    低分子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治疗已被证实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而以Barthel 和Brunnstrom等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早期、超早期应用以及强调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的综合康复治疗则是目前神经康复界的研究热点,这两种治疗手段在脑梗死急性期单独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均已得到肯定,但两者同步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尚有待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临床观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基于USB2.0协议的神经康复采集系统的设计

    作者:董大庆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以USB为接口的应用于神经康复采集器系统上的生物肌电信号采集设备.此设备可应用于神经电图信号采集、波形显示以及波形图存储分析,也可应用于信号更强的心脑电采集领域.此设备采用了高速的USB 2.0协议以及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增加了系统的效能和适用范围.

  • 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荣桂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舍曲林1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舍曲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合用舍曲林50 mg/d抗抑郁治疗,各组患者观察治疗,并随防至12周末.在入选时(治疗前)、病程4、8、12周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HAMD、NIHSS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舍曲林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病程8周和12周时明显提高(P<0.05),HAMD得分在病程4~12周时显著降低(P<0.01),NIHSS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在4周到12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使用舍曲林50 mg/d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毕家香;周利民;李泽云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患者存活率的增加,神经康复的普及和神经心理学的发展,中风后情感障碍日渐受到关注.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及并发症之一.且发生率相当高,它能延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延长恢复时间并使劳动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4].本文旨在探讨中风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浅谈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作者:李建萍

    脑卒中在神经病学中是较常见的多发病,致残率极高.目前该病还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护理,约70%或更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日常生活自理,故在治疗脑卒中时,神经康复受到重视.

  •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早期颅骨修补术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韦立煌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而对照组则在伤后6个月以后才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作者:胡秀君;吕碧容;孙家国

    高血压脑出血是是高血压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脑出血后6~12h内,血液尚未凝固,易于吸出,此时通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创伤较开颅小,可以尽可能早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挽救生命,促进神经康复[2].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9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观察

    作者:吴美莲

    目的:观察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7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前两组HAMD、S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HAMD、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神经康复.

  • 神经生长因子对儿童孤独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龚善初;邱久军;李东;龚建华

    目的 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神经康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康复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脑电生理和听阈测定,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有明显好转;治疗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正常例数增加,异常表现例次数减少;治疗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的潜伏期和峰间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治疗前双耳听阈都有增高,治疗后听阈值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孤独症患儿存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经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康复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研究提供帮助.

194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