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的疗效评价

    作者:郭立华;郝春生;牛志尚;张晨捷;王弘扬

    目的 评价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 (F-S)治疗腹腔内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的30例腹腔内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年龄1~8岁,平均18个月;单侧22例,双侧8例,共38只睾丸.同期行传统腹腔镜分期F-S手术的31例腹腔内隐睾患儿设为对照组,年龄11个月~9岁,平均20个月;单侧23例,双侧8例,共39只睾丸.术后定期随访,以睾丸术后下降的位置及有无萎缩为评价指标,观察2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有无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儿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术中并发症.观察组中38只睾丸均行一期F-S手术,对照组39只睾丸均行分期F-S手术.术后并发症:观察组阴囊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各l例,对照组腹壁气肿、肠梗阻、脐部感染各l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24个月,2组术后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回缩,2组各有1只睾丸萎缩,其余睾丸术后彩超检查血运均正常.一期和分期F-S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84、0.107,均P>0.05).结论 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一期F-S手术治疗腹腔内隐睾与传统腹腔镜分期F-S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别,可使一部分患儿避免再次手术和二次麻醉,该术式疗效满意,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单侧隐睾并双侧鞘突未闭及内环口处理方法的选择

    作者:郭立华;郝春生;牛志尚;张晨捷;王弘扬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单侧隐睾并双侧鞘突未闭术中双侧内环口处理方法的选择,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单侧隐睾并双侧鞘突未闭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5例,患儿患侧内环口周围筋膜及后腹膜破坏一圈,睾丸下降固定后,于精索血管外侧内环口上壁腹横肌弓状下缘及后腹膜的腹横筋膜间缝合一针缩小内环口.对侧内环口直径<0.5 cm,破坏内环口一圈,不缝合;内环口直径≥0.5 cm,破坏内环口一圈,缝合一针.对照组47例,患儿睾丸下降固定及患侧内环口的手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对侧内环口均荷包缝合.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儿均成功保留精索血管后睾丸固定于阴囊内.观察组手术时间[(42.02±3.21) min]短于对照组[(48.43±4.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9,P<0.01).2组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4.38±1.42) mL比(4.80±1.37) mL,(2.87±0.64)d比(2.98±0.61)d,1.8%(1/55例)比2.1%(1/47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3、-0.853,x2 =0.013,均P>0.05).术后随访1~6年,平均30个月,均未发现睾丸回缩或萎缩,均无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或脐疝发生.结论 经脐单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治疗隐睾疗效确切.内环口破坏一圈并间断缝合一针的改良方法处理双侧内环口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 儿童后腹腔与经脐单部位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周建军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不同入路方式对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UPJO患儿根据手术阶段不同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后腹腔入路方式,B组采用经脐单部位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66.8±3.5)min,留置引流管时间为(2.8±0.1)d,住院时间为(7.4±0.4)d,长于B组的(61.5±3.1)min、(2.4±0.3)d、(6.8±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8.2±3.6)mL,B组出血量为(7.6±4.1)mL,A组术后饮食时间为(1.2±0.2)d,手术成功率为96.0%(48/50),B组术后饮食时间(1.1±0.6)d,术后成功率为98.0%(49/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入路、经脐单部位入路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对儿童UPJO均有明显治疗效果,但经脐单部位入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适合在临床推广.

  •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鹏;曾宪良;林文;戈娟;叶祝芹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方法 本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共71例,随机抽取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中全部使用巴德3D Max补片修补,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规格不一.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组在手术时间(单侧40±5 min vs 50±5 min,双侧60±5 min vs 100±5 min)、术中出血量(单侧5±2 mL vs 10±2 mL,双侧8±2 mLvs 20±2 mL)、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抗生素使用率(单侧21.5% vs 0%,双侧100%vs 0%)、术后住院时间(3±1 d vs 8±1 d)明显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切口感染率及阴囊血肿基本相同.随访2±0.5年,期间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