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饮食指导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影响效果

    作者:蔡圣东

    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相关定义以及发生情况进行了概括,再结合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饮食指导对饮食行为儿童的影响效果,旨在了解儿童饮食指导现状.

  • 儿童保健门诊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干预分析

    作者:李锋;金鹏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儿童保健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实施门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对148例儿童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喂养指导)与试验组(综合干预指导),每组74例,对比两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结果:饮食指导干预后,试验组儿童胃口差、偏食挑食、饮食习惯和害怕就餐等饮食问题改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实施临床综合干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不良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意义.

  • 我国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湘珺

    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喂养问题,已引起医务人员和家庭的关注.本文对饮食行为问题定义、我国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干预工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儿保医生及家庭的有效干预和预防提供依据.

  • 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研究

    作者:汪丽霞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80例因饮食行为问题就诊的儿童,按照干预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进行指导,比较2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和儿童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和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指导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地提升儿童家属满意度,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家长不良喂养行为,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 太原市120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作者:石志敏

    [目的]对太原市120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进行调查,旨在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MFeD工具对120名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并观察主要看护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儿童以胃口差、不良进食习惯、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和父母过度关心4种饮食行为问题较常见,主要看护人与儿童的关系及其文化程度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有影响.[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为普遍,可根据IMFeD工具提供的健康处方进行干预.

  • 兰州市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

    作者:朱瑛;刘江虹;岳莉;李佳樾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兰州市4 389名7月龄~3岁儿童,完成《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特点以及扶养人对饮食行为问题的应对.结果 兰州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7.62%,2~3岁儿童检出率达高水平,各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显著的均为“不良进食习惯”,80.9%的抚养者选择用不当的行为去给予应对;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抚养者文化程度尤其是孩子母亲的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的影响因素(P<0.05),家长有不良喂养行为的儿童更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P<0.05).结论 兰州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为突出,临床医生应切实做好儿童的饮食行为早期干预.

  • 486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胡利平

    目的: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原因,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喂养儿童.方法:对486名儿童(男252人、女234人)进行分析.结果: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主要出现的年龄段是6个月~3岁,其中尤以1~2岁儿童多,占42.4%,其次为2~3岁,占35.0%;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不良进食习惯为主,占65.8%、其次为挑食和偏食,占25.9%.结论:应加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度重视,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特别应加强对6个月~3岁儿童喂养人的指导和帮助工作.

  • 长春市婴幼儿气质与饮食行为问题改善的关系研究

    作者:倪锡莲;董砚;白云;易立岩;王巍;王兵

    目的 研究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的不同气质类型及儿童气质各维度的特点,分析气质在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发生中的影响作用,为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长春市2个区域中4个社区和4所幼儿园中8~36个月健康婴幼儿1 030名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和气质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48份,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存在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婴幼儿中消极气质占58.7%,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婴幼儿中积极气质型占30.8%,两组婴幼儿气质类型构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1,P<0.05),两组婴幼儿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分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根据气质特点给予个性化行为指导,问题改善的占75%,另一组只根据饮食常规分类进行指导,问题改善的占20%,两组婴幼儿气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5,P<0.01).结论 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幼儿特点不同,对于有进食行为问题的婴幼儿应结合气质特点采取个性化指导,使婴儿建立良好的进食环境、饮食习惯、使婴幼儿养护人的喂养方式与婴幼儿气质类型特点相适应,降低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分析

    作者:刘江虹;朱瑛;岳莉;丁珑;毛宝宏

    近些年,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饮食行为问题越发多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被描述为:因个人意愿而制约自己的进食行为,其具有无法预测及无规律性等特点.它是临床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尤其2~6岁[1].有研究报道,正常儿童中具有轻、中度饮食行为问题的占25% ~ 35%,而在发育异常、早产儿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儿童中存在严重饮食行为问题的达40%~70%[2].新研究表明,25%~45%发育正常的儿童及80%以上发育迟缓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3].儿童的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情感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心理行为异常、慢性疾病风险值增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早期认识饮食行为问题,明确原因,排除各种潜在疾病,积极引导、干预治疗,将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5].

  • 国内外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洪晶;周艳(综述)

    目的:综述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病现状,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干预的先进措施及手段。对我国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减少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吕攀

    目的:探讨分析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喂养,为观察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然后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实施饮食干预前,两组儿童在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施饮食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儿童保健门诊干预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曾玫玫;周慧芬;郭碧莹;梁丽华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门诊饮食干预对儿童饮食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600例有饮食行为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指导,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喂养指导。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饮食问题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厌食、挑食和偏食、饮食行为不良、食物恐惧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厌食、挑食和偏食、饮食行为不良、食物恐惧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个性化喂养指导干预有助于改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效果显著。

  • 城区0~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调查分析

    作者:徐志兵

    目的 对城区0~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作简要的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到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检查的云浮市云城城区儿童1 000例,对这1 000例儿童抚养人展开关于儿童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统计该地区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约占46%左右.存在的主要问题顺次为:吃饭地点不固定、吃饭时做其他的事情、道具辅助进食等.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其身体健康以及体格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饮食习惯.

  • 兰州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朱瑛;刘江鸿;马秀兰

    目的 了解兰州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状及抚养者的应对状态,为进一步开展此类问题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兰州市4 389例0~3岁儿童,完成《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应对状态.结果 兰州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7.62%,2~3岁检出率达高水平,各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显著的均为“不良进食习惯”,表现为“吃饭时伴随其他行为”、“吃饭地点不固定”,仅有45.7%的抚养者认为儿保医生对饮食行为问题的处理有帮助.结论 兰州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水平较高,临床医生应切实做好儿童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

  •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作者:刘昭璐;傅茂笋;徐凌忠;盖若琰;王硕;杨金月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幼儿园649名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收集数据.结果 不良饮食行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零食、吃饭时看电视和边吃边玩.吃零食在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吃饭时看电视、哄着吃饭在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不关注饮食健康组的儿童偏食/挑食、边吃边玩、吃饭时看电视、厌食和吃零食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监护人关注饮食健康组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东省农村3~7岁的学龄前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应加强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 上海市3城区1~6岁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交互式干预体格生长评价

    作者:沈恬;金星明;施榕

    目的 对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1~6岁儿童进行交互式干预,评价干预后体格生长指标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和虹口区1~6岁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常住户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基线(T0)调查后给予交互式干预,并于入组后的1、3、6和9个月(T1~T4)分别进行随访评估,测量身高和体重;对照组T0调查后不予交互式干预,于T4时点随访.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量[△(T4-T0)],评价干预组体重/身高的改变趋势.结果 共纳入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490例,失访25例(5.1%).465例完成随访,其中干预组248例,对照组217例.两组基线水平具可比性.①至T4时点干预组1~4岁亚组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2~3岁亚组男、女性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至T4时点干预组和对照组身高增长量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干预组2~3岁亚组身高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2岁亚组男性及2~3岁亚组女性身高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③T0~T4时点干预组男、女性的体重/身高增长均呈现赶超P50曲线的趋势,对照组T0及T4时点均在P50曲线以下,干预组男性体重/身高增长幅度低于女性.结论 交互式干预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体格生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 3~10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临床干预研究

    作者:张丽;徐文英;朱廷;孔玲莉;王玉美

    目的:分析儿保门诊中3~10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探讨口腔咀嚼功能训练在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因饮食行为问题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就诊的3~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初诊年龄及口腔功能训练执行度进行分组,采用问卷调查、门诊咨询(个体化饮食行为指导)、发放饮食指导读物、口腔咀嚼功能训练、定期电话随访督促等综合管理模式,并评估、分析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共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符合入选条件者120例,终完成研究儿童为104例。学龄期组在不感兴趣、拒绝某些事物、不尝新、偏软食4类饮食行为问题方面,与学龄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改善比例,随抚养人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医嘱执行依从性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口腔咀嚼功能训练频率组之间的儿童饮食问题改善比例存在组间差异(P<0.05),且体质量变化、身高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口腔咀嚼功能训练频率(依从性)越高,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改善越好。对3岁以上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干预同时,建议关注其口腔咀嚼功能情况,必要时予以训练以更好改善其饮食问题。同时加强对抚养人的宣教。

  • 儿童饮食行为与抚养人喂养行为调查

    作者:李国波;葛品;钱沁芳;肖子如;杨式薇;欧萍

    目的 了解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抚养人喂养行为的特点.方法 对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636人及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的不良饮食行为儿童中,不良进食习惯者占54.2%、胃口差47.8%、挑食偏食26.7%、害怕进食11.8%,父母过度关心34.6%.喂养人的喂养行为以哄骗分散儿童注意力占比高(60.7%),担心儿童营养不良占60.1%.结论 在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中,不良进食习惯占比高;喂养人普遍存在不恰当的喂养行为.应加强抚养人的健康饮食和喂养行为指导,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临床干预

    作者:庄绪伟

    近年来,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引起的发育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健康的饮食行为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1-2].不科学的进食可能导致身体营养不足,进而引发了各种疾病的出现.为此,本文主要在儿童保健门诊针对具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由于饮食行为问题至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0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人选标准:①具有饮食行为问题,年龄<13岁;②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合并胃肠疾病、重度营养不良以及厌食症、暴饮暴食症儿童.

  • 1~7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及其与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

    作者:史春梅;李希翎;董菁;张春梅;童梅玲;郭锡熔;张敏

    目的 调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婴幼儿、学龄前期(1~7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为制定儿童饮食行为异常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458例儿童母亲进行儿童的饮食行为问卷(CEBQ)调查,获得儿童和母亲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采用x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BMI)与儿童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约66.2%(1627/2458例)儿童BMI正常,超重(BMI> P85~P95)与肥胖(BMI≥P95)总检出率分别为10.5%(257/2458例)和8.5%(210/2458例).25~36月龄是大多数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的月龄段.总体1~7岁儿童中,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及不固定地点用餐在儿童各项饮食行为问题中检出率高,分别为64.7%(1590/2458例)和50.5%(1241/2458例);偏爱零食的检出率低,为19.3%(474/2458例).儿童饮食行为与儿童BMI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其中存在不易接受新食物(12月龄,OR=11.50,95% CI:1.84~72.16)和吃饭地点不固定(25~36月龄,OR=1.77,95%CI:1.11~2.83)饮食行为的儿童易发生消瘦,存在零食偏好(12月龄,OR =5.08,95%CI:1.43~18.00;13~18月龄,OR=2.17,95% CI:1.06~4.44)、很少吃蔬菜/水果(19~24月龄,OR =4.06,95% CI:1.46~11.31)、注意力不集中(12月龄,OR=3.85,95% CI:1.52~9.79)饮食行为的儿童更易发生超重和肥胖(P均<0.01).结论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南京1~7岁儿童中发生率高,且不当的儿童饮食行为易增加儿童发生消瘦和超重/肥胖的风险.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