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DTI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评价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于卉;田传帅;韩鹏;陈伯柱;王翰;魏晓磊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多个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单侧AICI患者的急性期DTI各参数图.根据随访徒手肌力测试(MMT)结果,根据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一般和差)分成三组.在DTI各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对侧为感兴趣区,记录感兴趣区DT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参数相对值.比较病灶与对侧感兴趣区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参数相对值在3组间的差异和诊断界值.结果:各组脑梗死病灶区平均弥散系数(MD)、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和各项异性指数(FA)值均低于对侧,衰减指数(Exat)均高于对侧(P<0.05).从预后良好组到预后差组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FA相对值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一般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A相对值在预后一般组与预后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VRA相对值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一般组间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315;病灶-对侧FA相对值在预后一般组和预后差组间佳诊断界值为0.699.结论:DTI各参数在AICI中存在一定的改变,其中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价的有力依据.

  • 弥散张量成像在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宁红辉;肖波;刘楚娟;黎思茹;王美萍;易芳;卢晓琴;胡崇宇;解媛媛

    目的 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于常规MRI未发现病灶的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病灶检出能力.方法 使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0例成年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扫描,得到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癫痫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组右侧梭状回和楔前叶、右侧额内侧回和钩回、左侧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扁桃体和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区FA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癫痫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下回、右侧胼胝体、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舌回、右侧梭状回和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钩回和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区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侧直回的脑区ADC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TI检查可发现常规MRI检查为阴性的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存在的广泛脑白质微结构异常.

  •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初步研究

    作者:姚青;陈德基;刘克;黄勇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颅脑常规磁共振看似正常的脑灰、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方法:本院36例随访确诊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0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常规T2WI像看似正常脑皮层(NACGM)、深部灰质核团(NADGM)及看似正常脑白质区(NAWM),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S患者NACGM区的ADC值增加,FA值下降,NADGM区中丘脑ADC、FA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WM区呈现弥漫性ADC值增加,FA值下降.枕叶白质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丘脑FA值与病程负相关.结论: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灰、白质区域存在微结构破坏,DTI可以作为反映MS微观病理改变的敏感指标.

  • 肌炎的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分析:骨骼肌弥散各向异性初步研究

    作者:齐静

    目的 分析正常和病变骨骼肌弥散各项异性的特点.方法 对8例正常志愿者和10例肌炎病人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选用22个弥散敏感梯度(b值).每个b值应用于X, Y, Z 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用双指数函数拟合的方法 计算每个方向的实际弥散系数(DX,DY和DZ).对正常肌肉、皮下脂肪、未受累肌肉、肌肉炎性病变和肌肉脂肪浸润等不同组织的DX,DY和DZ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肌肉的DX,DY和DZ分别为(1.18 ± 0.06)×10-3mm2/s、(1.07 ± 0.06)×10-3mm2/s和(1.70 ± 0.04)×10-3mm2/s, 弥散具有各项异 性特点. 皮下脂肪的DX,DY和DZ分别为(0.46 ± 0.08)×10-3mm2/s、(0.62 ± 0.10)×10-3mm2/s和(0.48 ± 0.06)×10-3mm2/s,弥散呈各项同性.未受累肌肉和肌肉炎性浸润与正常肌肉相似,都具备各向异性特点,肌肉脂肪浸润后DZ与其他方向的弥散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缺乏各向异性特点.结论 正常骨骼肌的弥散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平行于肌纤维走形方向弥散强.脂肪浸润的病理状态下,肌纤维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弥散趋向于各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地反映肌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组织特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