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肝脏检查中延迟时间的选择--Smartprep技术的应用和评估

    作者:严福华;陈刚;周康荣

    目的:应用Smartprep技术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0例正常人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选用60秒固定的延迟时间行肝脏扫描,另一组为Smartprep组.另有40例为病例组,也采用Smartprep技术行肝脏检查,观察肝脏强化的程度和延迟时间.对主动脉和门静脉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也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Smartprep正常人组中,92.5%达到或超过阈值,平均延迟时间为63.3±7.66秒(49~78秒).对照组中77.5%达到或超过阈值.病例组中仅40%达到或超过阈值,平均延迟时间为76.2±8.65秒(58~89秒).主动脉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20~45秒,平均32.2±8.1秒.结论:应用Smartprep技术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理想的扫描时间窗,消除个体差异的影响,使肝脏获得大程度的强化,从而有利于病灶的检出.有血循环障碍和明显影响肝实质强化的因素时,Smartprep的应用尤为重要.同时也进一步证明,肝动脉期的延迟时间可选用30秒,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宜选用50~60秒,有影响肝实质强化的因素存在时,以65~75秒为宜.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膈下动脉的应用价值

    作者:倪卫国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造影剂动态智能跟踪技术(smartprep)显示膈下动脉(IPA),评价其结合多种重建方式在膈下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因双肾积水、肾小球肾炎、肝硬化或大量腹水行腹部螺旋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运用smartprep进行检查,为病例组;另一组运用动脉期延迟25s进行扫描,为对照组.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另将30例因腹痛、胆囊炎、肝肾囊肿及肝血管瘤等除外心、肾循环障碍的患者,为正常组,亦采用smartprep进行扫描.记录所有病例终CT峰值,主动脉峰值时间根据Elapsed time显示予以记录.薄层横断面图像传入ADW4.3工作站,分别采用容积重建(VR)、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3种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对比3种后处理方式显示膈下动脉的级别,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主动脉的平均强化峰值为(132±20.29)Hu,主动脉峰值平均延迟时间为(28.63±8.97)s.对照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为(122±24.97)Hu,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0.002<P<0.005).正常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为(148±22.03)Hu,主动脉峰值平均延迟时间为(25.97±7.63)s.重建方式双侧IPA均无差别.结论 16层螺旋CT造影剂动态跟踪技术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成像参数,消除个体差异的影响,配合多种重建方式可良好的显示膈下动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