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退热解毒灵颗粒辅助治疗带状疱疹30例

    作者:杨爱霞;冯永芳;谢岱

    目的 观察退热解毒灵颗粒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伐昔洛韦0.3 g,退热解毒灵颗粒10 g,bid;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0.3 g, bid.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疗程10 d.结果 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镇痛时间及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热解毒灵颗粒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正交设计法优选退热解毒灵颗粒的水提工艺

    作者:杨爱霞;谢岱;何伟

    目的:优化退热解毒灵颗粒中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以柴胡皂苷a为指标,优化退热解毒灵颗粒中的水提取工艺.结果:确定制备过程的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85℃时提取1.5h,分二次提取为宜.结论:优选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的合理开发依据.

  • 退热解毒灵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作者:杨爱霞;张长弓;付琴琴

    目的:制备退热解毒灵颗粒剂并考察其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退热解毒灵颗粒,用TLC法对组方中连翘、板蓝根、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α的含量.结果:退热解毒灵颗粒剂制备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结论:退热解毒灵颗粒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 HPLC法测定退热解毒灵颗粒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

    作者:杨爱霞;张长弓;付琴琴

    目的:用HPLC法测定退热解毒灵颗粒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方法:采用AICHROM 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洗脱梯度,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柴胡皂苷a在2.09~26.1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1.18%(n=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 退热解毒灵颗粒中柴胡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谢岱;杨爱霞

    目的:优选退热解毒灵颗粒的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方法:以柴胡挥发油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结果:柴胡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温浸4h,以3ml·min-1的蒸馏速度,蒸馏量为4倍;佳包合工艺为:每100g生药用10g β-环糊精于45℃包合2h.结论:优选的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的合理开发的依据.

  • 退热解毒灵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

    作者:杨爱霞;阮金兰;王晓仙;熊朝梅

    目的:研究退热解毒灵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退热解毒灵小剂量组(小剂量组)、退热解毒灵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在灌胃退热解毒灵颗粒6,15 g·kg-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以及足肿胀度的变化,并观察退热解毒灵颗粒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酵母5h后体温明显升高(P<0.05),7h大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8h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10h大剂量组体温基本接近正常;大鼠右后足趾腱膜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1h后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均对肿胀有明显的抑制(P<0.01,P<0.05),且在2h作用效果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5.0%,35.0%;大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及NO的含量;小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NO的含量,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退热解毒灵颗粒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组织中PGE2、NO的生成,抑制组织炎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形成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