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HITS的微种植体-舌侧矫治系统Typodont模型的制作及测量

    作者:荆璇;HEE-Moon Kyung;李冰;李世锋;武秀萍

    目的 探索一种微种植体—舌侧矫治系统Typodont模型的制作及测量方法.方法 通过模拟排牙、粘结舌侧托槽、制备硅橡胶阴模、灌制Typodont模型、电磁感应模拟矫治装置(HITS)的运用、Micro CT扫描模型、软件模拟重建等实验步骤,进行Typodont的制作及测量.结果获得了适用于舌侧矫治力学分析研究的Typodont模型及阴模,并可精确计算加载力前后牙齿的移动情况.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快速精确地获得多个相同的舌侧矫治Typodont模型,并且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为微种植体-舌侧矫治系统的后续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 Tip-Edge与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三维移动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沈月腾;何平;宋锦磷;吴鹏;邓锋;高翔

    比较Typodont模型上Tip-Edge和MDD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切牙的三维移动变化,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改良及应用提供参考.选用10副同一型号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Typodont上下颌模型,均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分成Tip-Edge和MDD两组,每组5个样本.使用0.41 mm澳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45℃恒温分别水浴20、40 min,利用ATOS流动光学三维扫描仪对实验初始模型及各阶段水浴后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并以Typodont颌架底座定位确定水平向、矢状向和垂直向.Geomagic软件以三维坐标系统为重叠标志,将每次水浴后的三维数字模型与初始模型重叠.重叠后通过色图分析得出各切牙标志点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移动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水浴20 min后在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均有移动;水浴40 min后移动量增大.从两次水浴后所得数据来看:水平向,75%的标志点正方向移动,8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矢状向,94%的标志点唇向移动,88%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向,所有标志点均为龈向移动,94%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排齐整平阶段来看,Tip-Edge组与MDD组各切牙标志点移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DD和Tip-Edge矫治器在排齐整平过程中,对切牙三维方向移动的控制无明显差异.MDD矫治器打开咬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验证.

  •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Typodont实验研究

    作者:麦志辉;艾虹;卢红飞;黄晓;龙湘玲

    目的 在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过程,研究不同部位支抗对上前牙压低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作上前牙槽骨垂直发育过度的标准Typodont模型42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4个.A组在中切牙间植入微种植体,B组在中切牙和侧切牙间植入微种植体,C组在侧切牙和尖牙间植入微种植体,应用镍钛螺簧施0.98 N(100 g)力压低上前牙.应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牙齿标记点的三维位置并获得点云数据,Imageware 12软件测量牙齿的压低量及唇(颊)倾斜度,并同时拟合牙弓曲线,研究牙弓及胎平面的变化.结果 ①三组中上前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0.9220 mm±0.3037 mm~5.2354 mm±0.9620 mm),中切牙的压低量>侧切牙>尖牙,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前,压低效果越明显.②所有牙齿均向前移动,上前牙有不同程度的唇倾,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牙齿向前移动越少,唇倾越少.③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牙弓及(牙合)平面的变化越小.结论 ①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压低上前牙,上磨牙并未伸长.②微种植体的位置越靠后,上前牙的压低量越小,唇倾越少,牙弓变化及(牙合)平面角减少的趋势越小.反之亦然.

  • 不同自锁托槽系统在牙齿排齐阶段摩擦力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白雪芹;曾祥龙

    目的 探讨牙齿排齐阶段应用不同的自锁托槽与镍钛丝组合所产生的摩擦力.材料与方法 选取临床安氏Ⅰ类中度拥挤不拔牙患者的上颌模型制作Typodont,选用5种自锁托槽作为实验对象,一种普通直丝弓托槽作为对照,应用0.014镍钛圆丝,在右上中切牙处唇向移动1 mm、2 mm、3 mm时,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的变化,从而探讨自锁托槽系统在牙齿排齐阶段摩擦力的特性.结果 排齐阶段,在不同拥挤度情况下,自锁托槽摩擦力低于传统托槽,牙齿拥挤度增加,摩擦力增加,差异显著;5种自锁托槽中DamonMx,Quick,Speed摩擦力更小一些,弓丝被拉伸1 mm时Quick与弓丝组合产生的摩擦力小为119.28克,Smartclip与弓丝组合产生的摩擦力大为251.05克.结论 不同的托槽设计,不同的牙齿拥挤度对摩擦力有影响.

  • 自锁托槽结合不同的支抗方式关闭拔牙间隙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伟芳;邓文正;蔡永林;毛峻武;蒙宇;谭汉提;黄汝祥

    目的 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研究自锁托槽结合3种不同的支抗方式对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作36个安氏I类双颌牙齿前突的标准Typodont模型,随机配对分成3组,每组12个模型.A组单纯使用自锁托槽;B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C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结果 B组的间隙关闭速度为(1.37±0.03)mm/h,A组比B组的间隙关闭速度稍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 < 0.05);B组的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距离为(6.27±0.44)mm,显著大于其他两组 (P < 0.01);B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距离为(0.11±0.08)mm,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 < 0.01).结论 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既能保持自锁托槽的轻力矫治,又能充分发挥微种植体绝对支抗的作用,矫治后上前牙内收更多,支抗丧生更少.

  • “微种植体支抗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前牙移动的磁感应Typodont实验

    作者:武秀萍;HEE MoonKyung;李冰;荆璇;李世锋

    背景:电磁感应模拟矫治装置HITS及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是课题组的专利产品,关于“微种植体支抗-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控制前牙转矩力系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目的:通过HITS系统中关闭间隙阶段的Typodont实验,探讨舌侧矫治中良好控制前牙转矩的力系.方法:选取16副标准上颌安氏Ⅱ1拔除第一前磨牙的Typodont模型,分别在后牙区舌侧区和前牙区唇侧根尖区植入微种植体,通过改变舌侧微种植体位置(距离牙槽嵴顶4,8 mm)和牵引钩长度(4,8 mm)来调节同收力的方向,以及加载不同的舌向回收力(150,300 9)及唇侧压低力(50,100 9),以HITS模拟牙齿移动效果,并借助Micro CT扫描加力前后模型并进行Mimics 17.0三维重建,应用析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加力模式下前牙移动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当牵引钩高度为4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6mm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较小;当牵引钩高度为8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10 mm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较小.舌侧回收力为150 9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相对较小;唇侧压低力为100 9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相对较小.结果表明在舌侧矫治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在加载回收力的同时配合唇侧压低力可较好地控制前牙转矩,且优的力学模式为施加舌侧回收力150 9同时使用100 9唇侧压低力.

  • 自锁托槽结合种植支抗对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文正;彭小丽;邱伟芳;毛峻武;谭汉提

    目的:在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研究新方案对关闭间隙速度的影响.方法:制作24个安氏Ⅰ类双颌牙齿前突的标准Typodont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个.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牵引关闭拔牙间隙,牵引力为75 g;对照组则使用直丝弓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牵引力为1 50 g.结果:实验组的平均间隙关闭速度为(1.37±0.03) mm/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7±0.03) mm/h(P<0.001).实验组的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距离为(6.27±0.44) 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34±0.38) mm(P<0.001).实验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距离为(0.11±0.08) m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34±0.24) mm(P<0.001).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速度显著快于传统的直丝弓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支抗丧失更少.

  • 托槽龈向贴置对牙周病患者牙移动影响的Typodont分析

    作者:郭静;唐卫忠;汪大林

    目的:通过Typodont模拟(牙合)架,研究牙槽骨高度降低时托槽龈向贴置对牙移动的影响.方法:牙槽骨高度正常组托槽按正常位置粘贴,牙槽骨高度降低组托槽分别正常贴置及龈向贴置.比较三组整平阶段的牙齿位移与时间.结果:与牙槽骨高度正常组相比,牙槽骨高度降低组牙齿位移较大,但托槽龈向贴置组比托槽正常粘贴组牙齿位移明显减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临床牙槽骨高度降低病例可将托槽适当龈向贴置,以减小牙槽嵴顶和根尖处应力.

  • 正畸治疗中上前牙压入的Typodont研究

    作者:辜岷;李加志;梁芮;金爱琼;伍小霞

    目的:运用Typodont对方丝弓矫治器上应用V bends弓托槽翼上结扎压低上前牙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在Typodont上对V bends弓托槽翼上结扎,托槽槽沟内结扎以及连续摇椅弓三种压低上前牙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V bends弓托槽翼上结扎方法在上前牙的压入及支抗磨牙控制方面的效果较好.结论:V bends弓托槽翼上结扎是正畸临床可以选用的一种压低上前牙的方法.

  • 舌侧矫治系统中控制前牙转矩牵引力方向的HITS实验研究

    作者:荆璇;李冰;HEE-Moon Kyung;李世锋;武秀萍

    目的:通过HITS系统中关闭间隙阶段的Typodont实验,对在舌侧矫治中良好控制前牙转矩方向进行优化组合.方法:选取16副标准上颌安氏Ⅱ1拔除第一前磨牙的Typodont模型,分别在后牙区舌侧区和前牙区唇侧根尖区植入微种植体,通过改变舌侧微种植体位置和牵引钩长度来调节回收力的方向,及HITS模拟牙齿移动效果,并借助Micro CT扫描加力前后模型并进行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用SPSS22.0软件进行析因方差分析.结果:舌侧矫治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在加载回收力的同时配合唇侧压低力可较好的控制前牙转矩.当牵引钩高度为4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6 mm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较小;当牵引钩高度为8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10 mm时,位移差值较小.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下,拔牙间隙关闭阶段牵引钩4 mm/微种植体6 mm及牵引钩8 mm/微种植体10 mm时可较好的控制前牙转矩.

  • 简易个性化唇舌侧矫治技术Typodont模型的制作

    作者:方志欣;周嫣;陈世稳;黄敏方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个性化唇舌侧矫治技术Typodont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通过模拟排牙,粘结唇舌侧托槽,制备硅橡胶阴模,灌制Typodont模型等步骤的实验,探索简易且精确的适用于唇舌侧矫治技术矫治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的Typodont模型的制作方法.结果:获得了适用于唇舌侧矫治技术矫治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的Typodont模型阴模并多次灌制出其Typodont模型.结论:该方法人工牙在阴模中稳定性好,可多次精确灌制Typodont模型,为后续的力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PBL教学模式配合Typodont模型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邵群乐;陈广盛;周少云

    目的:探讨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PBL)和教学理念配合Typodont模型在口腔正畸学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着眼提高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方法:采用PBL教学法,结合Typodont模拟(牙合)架教学,由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学习,培养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结束后,设计了问卷调查以检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PBL配合Typodont模型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结论:PBL配合Typodont模型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得更好的掌握临床知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