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roTaper Gold 和 TF Adaptive 根管预备后根管成形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海欧;贾立辉;王亦菁

    目的:采用CBCT测量Protaper Gold(PTG)和TF Adaptive(TFA)在根管预备时根管偏移及轴中心率,比较PTG和TFA根管预备的成形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PTG根管预备器械预备至F2、B组使用TFA根管预备器械预备至0.06/#25。采用Gambill的计算方法,分析PTG和TFA两组的根管偏移和轴中心率。结果:在距根尖1 mm处A组的根管偏移量略小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层面上根管偏移及轴中心率均无差异。结论:两种器械均能较好的维持根管原有形态走向,但在根尖处A组维持根管原始形态的能力较TFA组稍好。

  • 不锈钢K锉和镍钛K锉预备弯曲根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高峰;徐琼;范兵

    目的:比较手动不锈钢K锉与手动镍钛K锉预备弯曲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40个下颌磨牙近中颊侧弯曲根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个根管.分别采用手动不锈钢K锉与手动镍钛K锉预备.采用双曝光技术比较两种器械预备弯曲根管后的根管偏移发生率.结果:两组根管偏移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手动镍钛K锉能较好的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 影响镍钛机动根管预备器械折断的因素

    作者:陈耀忠;杨健

    临床上常用的不锈钢器械存在柔韧性差、回复力大等缺陷,预备弯曲根管时往往会出现根尖孔敞开、根管偏移、侧壁穿孔、根管内台阶等并发症.而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根管预备系统--镍钛机动器械,则具有工作效率高、成形能力强、柔韧性好等显著优点.

  • 镍钛手用锉与不锈钢手用锉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对比研究

    作者:滕英

    目的:对比镍钛手用锉(NiTiFLEX)与不锈钢K型锉,K-Flex锉预备塑料块中的弯曲管的成形能力.方法:36个内含相似弯曲根管的塑料块分为3组:(1)镍钛手用锉组;(2)不锈钢K-Flex锉组;(3)不锈钢K型锉组.均以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叠加根管预备前后的扫描图像,分析根管弯曲部分的形态变化.结果:(1)组基本维持原根管曲线,根尖1/3平均角度偏移为(1.28°±0.73°),(2)组、(3)组根管直化较明显,根尖1/3平均角度偏移分别为(10.76°±1.17°)和(12.58°±1.09°),与(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与(3)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根管轴心偏移在弯曲部分向内,在根尖区向外,偏移量(1)组小,(2)组次之,(3)组大,(1)组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根尖处外,(2)组较(3)组的偏移量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1).(2)组、(3)组预备后的根管较(1)组显著增宽,两组间只在距根尖4 mm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均有根尖拉开和肘部形成.(1)组无根尖拉开及肘部形成.结论:镍钛手用锉较不锈钢手用锉能保持原根管曲线,形成良好的根管形态.

  • 使用 MicroCT 比较三种器械根管预备后根管偏移的研究

    作者:郝鸿;杨莉;江千舟;张旗

    目的:运用MicroCT比较三种机用镍钛器械( ProTaper,Mtwo,TF)预备弯曲磨牙根管的根管偏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5颗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ProTaper、Mtwo、TF等镍钛器械对其近中颊根进行根管预备,并对预备前后的离体牙进行MicroCT扫描,选取距离近颊根根尖孔2、4、6 mm三个截面对根管预备前后的根管偏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 mm截面处,根管预备后TF组出现的根管偏移小,而Pro-Taper组出现的根管偏移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4、6 mm截面处,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wo组和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备弯曲根管中,TF较Mtwo、ProTaper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 手用PROTAPER器械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丽珍;贾颖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 ,良好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根管预备器械为ISO标准不锈钢锉,由于其弹性差,容易导致根管偏移,根尖孔敞开,侧壁穿孔及台阶形成[1],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降低治疗成功率.手用Protaper锉是一种镍钛材质的非ISO标准根管预备器械, 镍钛金属优良的弹性富于其良好的根管成形能力,尤其能保持弯曲根管的原始形态, 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旨在评价手用Protaper锉对后牙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

  • 微焦点CT技术测定根管预备后根管偏移

    作者:陈颖;高波;杨锦波;柳茜

    目的 通过微焦点CT技术建立一种新的根管偏移评价体系.方法 选用树脂人工弯曲根管模型,使用手用镍钛ProTaper按照冠向下方法预备模型,并用微焦点CT扫描收集数据,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软件处理分析其截面前后中心点及面积的变化,评价ProTaper对树脂弯曲根管的预备效果,并建立关于预备前后中心点的三维模型.结果 手用镍钛ProTaper预备后的根管,同一截层面积大小基本一致.通过对微焦点CT扫描数据的处理,建立起了根管预备前后根管偏移的二维和三维指标结合评价的比较体系.ProTaper对根尖段定位成形能力较好,预备前后根管偏移小.结论 利用微焦点CT建立三维根管中心轴模型,可以为分析根管预备器械的成形能力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结合二维的截面面积,可以分析得出更加直观的根管预备后根管偏移情况.

  • 不同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殷凌云;谢晓莉;陈敏憨;刘柳慧;凌天牖

    目的 比较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在预备中、重度弯曲根管时的成形能力及其对根尖扎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 将40个树脂根管模型分为A、B、C、D组,A、B、C组各12个树脂根管模型,其中每组20°根管和30°根管各6个;D组4个树脂根管模型,均为小于5°根管.分别以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预备根管,数码相机摄片,运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Auto-CAD比较根管偏移及根尖孔形态.结果 B组中轴偏移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其中C组与A组在个别根管段有显著差异(P<0.05).预备后根尖孔B组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3组根管值显著高于B2组(P<0.05).相同根管弯曲度下C组值高于A组;小同弯曲度下30°根管值高于20°根管值,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镍钛器械均产生根管偏移,根管弯曲度是偏移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器械能较好地保持原根管走向及根尖孔形态.

  • ProTaper镍钛锉在弯曲树脂根管中成形效果的研究

    作者:罗红霞;黄定明;谭红;张富华;周学东

    目的比较不锈钢K锉与手用ProTaper锉在仿制树脂弯曲根管中的成形效果.方法选用20个仿制树脂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预备,记录预备后根管根尖段内外侧树脂去处量、预备后根管宽度、根管弯曲度的变化、根管偏移.结果手用ProTaper锉预备后的根管在根尖外侧和弯曲起始部内侧树脂去处量少于不锈钢K锉(P<0.005),手用ProTaper锉预备后的根管直化度小于不锈钢K锉(P<0.001),手用ProTaper锉预备后的根管无明显的根管偏移.结论手用ProTaper锉成形效果优于不锈钢K锉.ProTaper预备后能形成一个与原形相似,流畅的锥形根管.

  • 根管偏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静;李爱霞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是清洁和成形,清除根管内坏死物、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去除根管壁感染的牙本质,成形根管以利于充填.但由于复杂的根管解剖形态和不同根管扩大器械及方法,都将引起根管形态的变化,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根管偏移.根管偏移是根管预备器械偏离根管中轴,过度切削管壁,预备后的根管未维持原根管走向的现象.

  • 应用显微CT评估两种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燕;马琰;邱申彩;舍玉秀;吴佩玲

    目的:使用显微CT(micro-computde tomographic imaging,Micro-CT)扫描成像系统,观察比较ProTaper Next (PTN)和Twisted Files Adaptive (TFA)预备下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具有两个独立且呈25°~35°近中根管的下颌磨牙,采用两种机用根管锉系统进行根管预备,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根备前后并成像,对以下参数分析:根管容积、表面积、根管偏移、根管/根宽度比和预备时间.结果:PTN平均偏移范围为0.038~0.174mm,TFA为0.079~0.197mm,在各水平评估的参数的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管预备完成后,所有根管在观测水平的根管宽度都不超过根宽的35%.结论:应用Micro-CT系流评估,PTN和TFA在根管偏移和对中能力上具有相似结果,两种器械没有出现过度切削牙本质,降低了根折的风险.

  • 锥束CT评价两种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根管偏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楠;楚金普;闫波;刘学军

    目的:以锥束CT为研究工具评价Mtwo、Protaper两种镍钛器械对根管偏移的控制能力和中心定位能力.方法:将按纳入标准收集的24个离体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G1组用Protaper按crown-down法预备至F2;G2组用Mtwo按标准法预备至0.06/#25.预备前后均用锥柬CT对近中、远中根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然后利用Gambill提出的公式进行根管偏移和轴中心率的计算.结果:Protaper组与Mtwo组根管偏移的均值分别为(0.110 +0.076)mm和(0.076 +0.049)mm;轴中心率的均值分别为0.604±0.230和0.666±0.163,两组相比,无论是根管偏移量还是轴中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wo、Protaper在预备弯曲根管时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锥束CT可在无创情况下评价预备器械对根管成形能力.

  • 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偏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永春;周培刚;丁月峰;仲燕

    目的:定量研究弯曲根管预备过程中根管的偏移.方法:使用不锈钢K锉按常规法预备8个弯曲人工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对根管、根尖孔进行微距摄影,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对根管的形态和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根管预备时随着锉号的递增,弯曲根管逐渐被拉直,表现为根管弯曲角度逐渐减小,弯曲半径、根管轮廓面积逐渐增大,根管口、根尖孔被拉开,根管壁出现3个过度切削区.结论: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不同部位的偏移方向、偏移距离并不相同,掌握弯曲根管的解剖形态以及根管器械的力学性能,有助于准确估计根管偏移的大小和方向.

  • 弯曲根管用镍钛器械预备后根管偏移的研究

    作者:陈炯;褚敏;梁景平

    目的:研究3种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后牙弯曲根管产生根管偏移的情况.方法:选择48个弯曲度>25°的下颌第一、二磨牙近中根包埋于Branmante模型中,分别用机动Hero 642、Profile 和手用ProTaper、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拍摄根管预备前后根尖、根中段横截面的影像,测定根管偏移的量、方向和轴中心率.结果:Hero 642和Profile在根尖段和根中段根管的偏移显著小于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仅在根尖段小于不锈钢K锉;3种镍钛器械的轴中心率均低于不锈钢K锉,而镍钛器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镍钛器械和不锈钢器械在根尖段根管中心偏向近中侧,而在根中段不锈钢K锉和手用ProTaper根管中心多数偏向远中侧,与Hero 642和Profile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ero 642、Profile和ProTaper在预备弯曲根管时有较小的偏移及良好的中心定位作用,尤其是Hero 642和Profile对根尖和根中段成形能力较佳.

  • 三种不同器械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偏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彬;郭继华;张俊;范兵

    目的:研究镍钛合金(Nickel-titanium, NiTi)根管预备器械与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SS) 器械预备弯曲根管时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的能力.方法:选择离体的人下颌单根管前磨牙45个,弯曲度为20°~40°.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SS-K锉、手用NiTi器械NiTiflex、机用NiTi器械ProFile.04进行根管预备,对根管偏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iTi器械无1例出现根管偏移,而SS器械自25开始均可发生根管偏移,且随器械号的增大而增加.结论:NiTi器械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的能力优于SS器械,SS器械使偏移根管的数目随号数的增大而增加.

  • Micro-CT 评价萨尼 S3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后根管偏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平虎;屈铁军;倪龙兴

    目的:评价萨尼 S3机用镍钛锉控制根管偏移和中心定位的能力。方法:将40个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 S3(A 组)、Mtwo(B 组)、ProTaper(C 组)以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D 组用不锈钢 K 锉以标准预备技术预备根管。预备前、后均用 Micro-CT 对各牙进行扫描并分别测量其近中、远中根管壁(双根管以颊侧根管计)的厚度;用 Gambill 的公式计算各组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结果:根管预备后,各组的根管偏移量 B 组小,D 组大;轴中心率 A 组大,D 组小。A、B、C 3组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根管偏移均小于 D 组(P <0.05),轴中心率均大于 D 组(P <0.05)。结论:用 S3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与 Mtwo、ProTaper 相比,均能较好的维持根管原始走向,减少根管中心的偏移。

  • 三种运动方式对TF单根镍钛器械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幸晨;王晓洁;朱亚琴

    目的:比较3种不同运动方式下TF镍钛系统单根锉预备根管的能力. 方法:收集临床新鲜拔除的上、下颌磨牙(弯曲度20°~35°)90个(含根管105个),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n=30个牙,35个根管):A组为连续旋转500 r/min、B 组为往复旋转300 r/min、C 组为连续旋转300 r/min;设定机用马达恒定扭矩3 N·cm,用TF镍钛锉(#25/06)冠向下技术对各组根管进行预备;CBCT拍摄3 组根管预备前后的横截面影像,测定根管偏移量和定心比率值,并比较各组根管预备所需时间,显微镜观察各组器械的损耗情况. 结果:3组 根管预备后,在根管中下段,根管偏移量A组小、B组大(P<0. 05);定心比率值C组较好、B组较差(P<0. 05);在根尖和根管中上段两者较一致(P>0. 05); B组预备根管的时间长于A、C组(P<0. 05); B组使用寿命约是A、C组的2倍. 结论:TF单根锉(#25/06)配合往复旋转运动模式行根管预备时,用时相对较长,但其安全性也更高;在300、500 r/min连续旋转速度下的操作效果无明显差异.

  • 三种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芳;王忠亮

    目的:比较不锈钢K型锉(K-file)、手动镍钛合金锉(Ni-Ti flex)和机动镍钛锉Profile(PF)预备弯曲根管时,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的能力.方法:选择45个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弯曲度为20°~45°,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不锈钢K锉(SS-K锉)、手动镍钛器械(Ni-Ti flex)、机动镍钛器械Profile进行根管预备.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可高度重叠的X线片,通过计算机扫描和放大,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维持原根管形态的差异,并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和器械分离的发生率.结果:镍钛手动器械和机动器械都能较好地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SS器械所致的根管偏移的数目随器械号数的增大而增加,#30以上的器械,镍钛组(包括手动和机动)保持根管解剖走向能力与S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镍钛锉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机动镍钛组有一器械分离,操作时间机动组比手动组快(P<0.01).结论:对于弯曲根管,当根尖部预备大于#30时,镍钛锉保持根管原解剖走向的能力优于不锈钢锉,机动器械比手动器械操作时间短.

  • TF镍钛器械根管成形效果的锥束CT研究

    作者:王安阳;史春;宋其义;韩文利;牛卫东

    目的:使用锥束CT(CBCT),比较TF、K3、ProTaper 3种机用镍钛器械的根管成形效果.方法:选取27个重度弯曲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均分3组,用3种不同机用镍钛器械冠向下方法预备根管,预备前后均注入造影剂,采用CBCT对预备前后根管进行扫描并收集数据,评价树脂模拟根管预备时间以及预备后的根管弯曲度变化、切削体积、横截面面积变化、根管中心偏移量.结果:TF所需预备时间短,根管弯曲度变化小;ProTaper切削体积大,与TF、K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横截面面积变化上,距根尖孔2、3 mm处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距根尖孔1、4、5、6、7、8 mm处ProTaper与TF、K3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管中心偏移量上,距根尖孔1、2、3 mm处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在预备重度弯曲树脂模拟根管上所用时间短,偏移程度小,成形效果较理想,对树脂的切削量较K3和ProTaper少.

  • 弯曲根管预备中TF中心定位能力的研究

    作者:尼娜;叶静;苏李华;朱晓杰;彭彬

    目的:比较Twisted File(TF)和ProTaper两种镍钛器械在预备离体磨牙弯曲根管时中心定位能力。方法:收集近中颊根为中、重度弯曲的离体下颌磨牙50个,随机分为TF和ProTaper组(n=25),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前后使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X线片,测量距根尖1~9 mm处根管壁牙本质去除量,计算中心定位率。结果:在距根尖1、6、7 mm处,TF组和ProTaper组中心定位率近似(P>0.05)。在距根尖2~5、8、9 mm处,TF组中心定位率均大于ProTaper组(P<0.05)。结论:在弯曲根管预备中,TF中心定位能力优于ProTaper。

40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