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江发;桑莉莉;谢雨舟;刘洪亮

    目的:探讨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首次行单节段椎体PVP/PKP治疗的患者452例,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骨折组(64例)和非骨折组(388例).通过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有无骨水泥外渗、围手术期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的统计,探讨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在骨水泥外渗发生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在术后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方面大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水泥外渗、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过度、围手术期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明显提高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

    作者:张小骞;吴天顺;邱奕雁;袁俊虎;吴君豪;蓝涛;杨欣建;陈扬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KP治疗OVCF的133例(17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48±2.28)个月,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骨水泥是否渗透至椎间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以及Cobb角恢复率等因素.结果 术后28例(21.05%,28/133)病人再发骨折,再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76.32±7.59)岁,5例发生骨水泥渗透至椎间盘(17.86%,5/28),腰椎骨密度T值为(-3.60±0.79)S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50.39±1.87)%,Cobb角恢复率为(53.07±3.91)%,以上指标与未再发骨折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骨密度与再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1).结论 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率是PKP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益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共214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正常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其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有31例发生椎体骨折,再发骨折的概率为14.5%,年龄(OR:3.512,95%CI:1.452-4.243)、骨密度(OR:4.952,95%CI:1.832-7.523)、手术椎体数(OR:5.642,95%CI:1.677-6.672)、单节骨水泥量(OR:4.576,95%CI:1.434-5.185)、手术前后的高度变化(OR:2.752,95%CI:0.742-3.532)、后凸角变化(OR:3.421,95%CI:0.876-3.014)和骨水泥渗漏(OR:6.562,95%CI:1.522-7.524)均为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年龄、骨密度、手术椎体数、单节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手术前后的高度和后凸角变化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再发骨折

    作者:孙凯;彭昊;刘洋;谭俊峰;张觅;郑先念;陈方舟;李明辉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IO)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之后的再发骨折:与原发性骨折疏松症骨折患者比较,GIO患者是否具有更高的椎体再发骨折率,PVP是否可以作为治疗GIO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案.方法 完整随访资料的212例椎体骨折患者,其中GIO患者34例(GIO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78例(对照组),随访期为1年.初发骨折和PVP术后1年内再发骨折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为比值比(OR)和相对危险度(RR).随访期内发生的再骨折平均值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t检验用于分析在总的椎体节段(T3~L5)以及T3 ~T11、T12~ L1和L2 ~L5各节段GIO组和对照组的再骨折数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发骨折并行PVP后1年内,21.9%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发生再骨折,而GIO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为52.9%,GIO患者再骨折发生的RR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再骨折发生率的1.926倍.在术后1年内,GIO患者比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容易发生再骨折.结论 PVP后1年随访期内,GIO患者比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更高的椎体再发骨折率.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

    作者:毛丹;熊敏;曾云;陈洁;李红珍;曾宪娟;易蕊;孙云;夏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患者43例,再次行PVP治疗,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PVP治疗均获成功,影像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椎体周围静脉引流,但上述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后24h、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2±1.1)、(1.7±0.9)分,ADL评分分别为(72.0±10.0)分、(95.0±15.0)分,较术前(7.7±1.4)、(33.0±13.0)分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 PVP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行PVP治疗而再发骨折患者仍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临床并发症较少.

  • 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临床探析

    作者:谭振民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折实施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有骨折于原位再度发生者.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长骨骨干骨折在实施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有骨折于原位再度发生者3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锁定方案治疗,就临床资料行总结并回顾.结果:两组均达有效愈合,但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骨骨干骨折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有骨折于原位再度发生的患者,采用微创锁定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效果.

  • BMD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患者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评估价值

    作者:仉培武

    目的:分析 BMD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 PVP 治疗的12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未再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后凸 Cobb's 角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 PVP 术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分析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 Cobb's 角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 Cobb's 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未再发骨折组改善更为明显;年龄≥70岁、BMD 较低、BMI 较低、有椎间盘有无发生渗漏和胸腰段损伤 PVP 术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年龄、BMD 和椎间盘有无发生渗漏是 PVP 患者术后发生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患者再发骨折受年龄、BMD 等多种因素影响:BMD 越低,发生再发骨折的机率越高。

  •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PVP后再发骨折分析

    作者:刘强;马建国;靳雷;付昆

    目的 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作者:钟远鸣;苏之盟;覃海飚;张家立;李智斐;宋泉生;王晓琥;唐福波;李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弥散充分组(A组)100例,骨水泥弥散不佳组(B组)17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终末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终末随访时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d的Cobb角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7.00%和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当骨密度相近时,骨水泥弥散不佳可能是术后继发进展性后凸畸形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 椎体成形术后其他椎体再发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艳;陈黔;王大寿;潘奇;钱黎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及再发椎体压缩的风险.方法 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椎体成形术组(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保守组).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与两年时的McGill问卷疼痛指数(PRI),以及术后两年再发骨折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与两年时,手术组PRI(5.71±3.56;10.45±5.11)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RI(16.75±5.25;24.67±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年保守组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率34.15%(14/41例)与手术组35.38% (23/6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两年内未发现再骨折增加的风险.

  • 家庭综合干预对椎体成形术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欣彤;李蒙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椎体成形术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及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仅住院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家庭综合干预,通过上门走访、打电话、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6 个月后对2 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及再发骨折的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发生再发骨折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家庭综合干预可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且能有效控制再发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1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