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赵利明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骨折再发率为14.44%(26/180).与未再发组比较,再发组女性、年龄>80岁、骨水泥渗漏、BMD T值<-2.5 SD、恢复期意外事故、营养供给不足、钙吸收障碍的构成比更高,遵医嘱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构成比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80岁、骨水泥渗漏、BMD T值<-2.5 SD、恢复期意外事故、营养供给不足、钙吸收障碍均是再发骨折独立危险因素,遵医嘱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女性、年龄>80岁等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遵医嘱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保护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作者:黄良勇;刘海;张兆群;张莹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探讨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96例,年龄57~90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成功的患者.依据术后CT检查结果中显示的骨水泥在骨锥体内弥散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良好,观察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终末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选择的114例研究对象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终末随访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VA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终末随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5.3%和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治疗效果,也可能成为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 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再次PVP术后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李光胜;边立忠;王宏;刘稳;李洪德;姜锡静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椎体成型(PVP)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2005 年 4月~2012 年 3 月行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经皮PVP共 361 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 27 例31 椎体,再次采用闭合复位、PVP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及矢状位Cobb角.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 24 h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术前(8.15±0.76) 分,术后 24 h ( 1.64 ±0.45) 分,术后6个月为( 1.25±0.31) 分(P<0.01);术后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Cobb 角分别为术前(30.7±5.16)%、24.72°±4.1°,术后 24 h为(84.2±5.03)%、8.7°±2.6°,术后6个月为(82.9±4.65)%、9.1°±2.3°,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较术前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 6 个月至 24 个月( 平均 10 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再次骨折.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效果较好,但未进行有效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仍有部分骨折复发.在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无再发椎体骨折.骨折后再次行PVP,仍可有效缓解疼痛,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智斐;付拴虎;张家立;伍亮;周劲衍;莫怡;钟远鸣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264例(394个椎体)OVCF患者,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34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30例.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0.5±8.8个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发生率,空腔样椎体数目,终末随访定量CT(QCT)值,骨水泥渗漏的部位及渗漏率,手术前后VAS评分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VP后首次再发邻近椎体骨折与跨跃式椎体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3%(共34例),时间为11.7±9.2个月,有21例患者第2、3次再发骨折发生在3个月内.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第3天VAS评分在A组、B组各组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漏共34例36个椎体,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均无临床相关症状;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两组间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不管是椎间隙渗漏还是其他部位渗漏,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的患者间在VAS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对比,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行PVP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骨水泥渗漏与PVP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骨质疏松可能是引发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一个主要因素.

  • 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蒋焕泽;张伟

    目的 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PVP的OVCF患者96例(144个椎体),将2年再次发生骨折的11例设为再发骨折组,余85例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首次椎体数目、骨折部位,术前骨密度及术后3天内椎间骨水泥渗漏等指标对骨折再发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首次骨折椎体数目和骨质疏松是患者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首次椎体数目和骨质疏松是PVP治疗OVCF后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坚持系统性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关重要.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梅治;李青;赵成毅;梁道臣;张爱明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因OVCF行PVP治疗的156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n=60)和非骨折组(n=96),并按照骨折部位将骨折组分为相邻椎体组(n=39)和非相邻椎体组(n=21).比较各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椎体部位、骨密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组骨密度、BMI、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P<0.05),女性、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部位为胸腰段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密度、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邻椎体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相邻椎体组,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相邻椎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密度、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相邻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因素分析

    作者:曾博;张慧琳;熊春;徐先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9例(212个椎体)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P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1例(29个椎体)术后再发骨折,分析再发骨折的原因.结果:填充材料、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胸腰椎活动度大、骨密度(T值)低、初始骨折节段为T11~L2、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VP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胸腰椎活动度、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初始骨折节段T11~L2是PVP手术椎体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因此建议后凸角矫正度数应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避免过度矫正,骨密度低的患者应减少胸腰椎活动度,并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阻止或延长椎体再发骨折的周期.

  • 密固达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任明亮;李辉;刘鹄

    目的 探讨密固达(aclast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6月~2016年10月选取我科住院经确诊为新鲜性OVCF的患者共90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3组,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C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PVP,术后试验组进行密固达治疗,对照组进行安慰剂及密钙息治疗,分别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密度变化和再发骨折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随访半年.结果 所有受试对象术后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及半年,试验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持续下降(P<0.05),骨密度明显增加(P<0.01),再发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C组,P<0.01),且再发骨折经保守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B组再发骨折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PVP可快速降低OVCF患者的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但术后未进行密固达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远期效果不理想;而密固达联合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作者:李岩;范华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9例(单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27例(双侧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术后腰背部疼痛及再发临近椎体骨折风险。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34.6±7.4) min,双侧组(56.0±10.0) min(P<0.05);单侧组术中骨水泥轻微渗漏4例(13.8%),双侧组2例(7.4%,P>0.05);两组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均开始降低,术后4个月双侧组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P<0.05);单侧组发生临近椎体再发骨折4例,双侧组2例(P>0.05)。结论:双侧入路PVP对缓解患者远期腰背部疼痛更有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 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向前;冯林杰;王志强;刘英杰;甘洪全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的变化与再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行单侧椎弓根穿刺 PKP 术患者48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 DEXA 检查测定相邻椎体骨密度,对比上、下相邻椎体骨量丢失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内上位椎体骨密度为(1.201±0.113)g /cm 2,下位椎体骨密度为(1.053±0.187)g/cm 2(P<0.01)。结论术后3个月相邻椎体骨量丢失为明显,下位椎体骨密度减少较上位椎体更为明显。

  • 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

    作者:眭文洁;陈小康;陆秀珍;刘璐;徐耀增;王骏骅;徐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60岁)107例,男12例,女95例,并对性别、骨折原因、骨折时间、骨折部位、药物治疗、运动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年内再骨折13例(12.2%);1~5年再骨折67例(62.6%);5年及以上再骨折27例(25.2%)。107例患者中脊柱骨折84例(78.5%),髋部骨折19例(17.8%),其他部位骨折4例(3.7%);遵医嘱药物治疗11例(10.3%);每周运动≥3次13例(12.1%)。结论60岁以上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椎体骨折为主,5年内再骨折发生率为74.8%,绝大部分患者未能遵医嘱药物治疗或适当运动,应加强防治干预措施。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再发骨折
  • 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鹤飞;吴春根;田庆华;宋戈;孙希奇;卢莹莹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为了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需要对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及探索.本文将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伟;黄开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n=138),术后未再发发生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n=44),检测患者血清中β-异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和Ⅰ型原胶原分子氨基端前肽(P1NP)含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年限、β-CTX和P1NP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术后是否再发生椎体骨折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未经年龄校正前,年龄、绝经年限、β-CTX和P1NP含量为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而经年龄校正后,BMI指数、BMD、β-CTX和P1NP含量为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经年龄校正后将P<0.3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β-CTX和P1NP含量变化为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β-CTX和P1NP含量是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患者术后进行β-CTⅨ和P1NP含量及时检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椎体骨折发生风险.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易志坚;曹家树;王茂林;温立升;吴冲;刘乐;卢明刚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03-2011-0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96例(137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初始骨折的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局部矢状面后凸成角,椎体高度恢复、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1例病人32个椎体新发骨折,其中18个椎体为邻近椎体,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和再骨折原因分析

    作者:刘培太;张军;吴硕柱

    椎体成形术(PVP或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止痛迅速、支持老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1-3],因而现已得到广泛开展.然而,术后仍有不少患者残留腰背痛,影响患者早期下床和功能恢复,而术后再骨折又会给患者再次带来痛苦.而二者原因研究并不够清楚,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探讨.

  • 单侧PVP术后致对侧发生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立军;羊明智;刘骞;谢中;刘四海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单侧PVP术后对侧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5-2014-05在我院经单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共286例,其中再发对侧椎体骨折16例16椎体,10例经对侧椎弓根再次采用PVP术,6例采用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3、6、12月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再骨折情况.结果 手术组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1月后疼痛减轻,随访3、6、12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骨折.结论 PVP术后再次骨折后行PVP,可及时有效的缓解疼痛,保守治疗同样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规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

  •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政杰;侯宇;张亘瑷;卓成龙;李宇博;丁立祥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不同类型再发骨折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4月~2012年4月间,45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再发椎体骨折情况分为原位再发骨折组36例,相邻椎体再骨折组33例,间隔椎体再骨折组35例,对照无再骨折组354例,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观察评估并分析.[结果] (1) 104例患者(22.71%)PKP术后发生再发骨折,66.7%的原位组和54.5%的相邻组椎体再发骨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2)体重指数低、基础陈旧椎体骨折数目多、骨密度t值低是三种类型再发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3)椎体内骨水泥的形态学分布是原位组和相邻组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原位组下终板骨水泥越局限骨小梁水平,原位再骨折的风险越大(OR值,0.311; P=0.016);相邻组上终板骨水泥越接近终板和椎间盘分布,相邻椎体再骨折的风险越大(OR值,4.831; P=0.018); (4)术后支具佩戴时间短是相邻椎体再骨折和间隔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三种类型的再发骨折均与严重骨质疏松有关,椎体内骨水泥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是引起术后再骨折的重要因素,规范佩戴支具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降低再骨折风险.

  •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远鸣;付拴虎;张家立;李智斐;伍亮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264例(394个椎体),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21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43例.随访时间平均(16.50±6.50)个月,记录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及发生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QCT值、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术后首次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7%,时间为(9.34±8.34)个月,第2、3次发生在3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无临床症状发生.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Cobb)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3 d VAS评分在A组、B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终末随访VAS评分在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QCT值在A组和B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再发骨折发好于术后9个月内,骨密度是PVP后再发骨折的一个危险因素.

  • 椎体成形术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海强;卢俊范;谭磊

    自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血管瘤;2001年,Garfin等率先报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balloon kyphoplasty,KP、BKP;sky kyphoplasty,SK)以来,PVP和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部分肿瘤导致的椎体骨折的治疗.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部分学者对椎体成形术有效性产生质疑,有些学者就如何提高椎体成形术疗效,减少并发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作者:梁毅敏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20例应用常规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常规组)及20例应用加压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加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加压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加压组术后6个月后再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加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