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封闭结合乳腺Ⅳ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2例

    作者:赵臣银;李亚玲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肉芽肿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发病率低,好发于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乳房的外形损毁严重,部分病人甚至行乳房全部切除,给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损害.笔者对1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采用局部封闭同时服用乳腺Ⅳ号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8-01~2012-05共收治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12例,均为女性,年龄19~44岁,平均(30±3.5)岁;有生育及哺乳史者11例;未婚未育者1例.病程3天~2年不等,平均3.6个月.12例患者中伴有乳头凹陷者8例(66.6%).其中病变位于右乳者3例,左乳者9例.均为单侧发病.所有病例均在典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恶性肿瘤.

  • 粉刺性乳痈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中医综合疗法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豪;夏亚茹;程亦勤;陈莉颖;叶媚娜;陈红风

    目的 探讨粉刺性乳痈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①以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正常组,观察60例患者(治疗组)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②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手术、疏肝清热中药内服、中药外治)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100%.②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CD4+ 、CD8+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D3+、CD4+、CD4+/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IgG水平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gG 、Ig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刺性乳痈与免疫平衡紊乱有关,中医综合疗法对粉刺性乳痈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作用.

  • 陈红风以“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为主辨治复杂性粉刺性乳痈经验

    作者:吴晶晶;陈红风

    总结陈红风教授以“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为主辨治复杂性粉刺性乳痈经验.认为该病多由气滞血凝,经络阻塞,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容易成瘘.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可选用“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综合疗法;介绍每种疗法的使用期、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举验案1则.

  • 陈红风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

    作者:张妤

    介绍陈红风辨治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情志抑郁等,可分溢液期、肿块期、成脓期、瘘管期进行辨证论治,其中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并附验案2则.

  • 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佳梅;蒋思韵;徐瑞敏;吴雪卿;万华

    目的 观察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相同的箍围法治疗;同时,观察组口服清化痰湿方,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胶囊,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1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积分(P<0.05).结论 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良好.

  • 陆德铭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

    作者:胡升芳;陈红风;陆德铭

    陆德铭教授续中医外科大家顾伯华薪传,在以往对粉刺性乳痈成因的认识和治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辨病辨期辨证相结合,提出首重辨病求因,未病先防,已病辨期辨证相结合,内外合治,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九一丹外用治疗粉刺性乳痈30例安全性分析

    作者:程亦勤;叶媚娜;陈豪;朱滢;陈莉颖;夏亚茹;王冰;陈晓;陈红风

    目的:评价升丹类含汞中医传统制剂外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粉刺性乳痈患者,以1.5 mg/cm2的剂量将九一丹均匀布撒于扩大清创术术后疮面,每日1次,根据疮面脓腐脱落情况连续给药7 ~14d.检测外用九一丹前、用药不同时点和停药后不同时点的血汞、尿汞、血常规、肝肾功能及24 h尿生化等安全性指标,以评价一定时间内疮面外用九一丹的安全性.结果:九一丹以1.5 mg/cm2的剂量连续外用7~11 d,总剂量<1.85 g时,给药期间和停药3个月内机体存在汞吸收,但无急性或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结论:九一丹外用是比较安全的.

  • 潘立群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

    作者:邓丹丹;潘自皓

    介绍了潘立群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应在了解本病病理解剖学的前提下,基于患者的病机,结合月经周期,运用内托法逼毒外出;同时施以外治法,尤其提倡循病灶走向的小切口引流,以避免传统切开排脓法对于乳房各结构尤其是乳导管的大规模破坏,遂使乳房毁损趋于微小,得以维护其外形的基本完整,从而有效地发挥中医外科内、外治法相结合的学术优势.

  • 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及临床病情分析

    作者:程亦勤;陈红风;刘胜;阙华发;郑勇;向寰宇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为特点.20世纪80年代,顾伯华、陆德铭、唐汉钧等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并首次把本病收入在<实用中医外科学>中,这一概念目前已被中医界所公认.现将1993年1月至2004年2月在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所收治的149个住院病例,从发病情况、症状表现、病理情况、病情程度、治疗结果等方面予以分析总结.

  • 顾氏外科三代传承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作者:张帅;刘胜

    [目的]总结顾氏外科三代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老师讲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病案,总结顾氏外科三代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传承与发展。根据现状,分析目前该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内由顾伯华先生首先发现并报道浆细胞性乳腺炎。顾氏外科历经三代人,逐渐摸索探讨出一套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案方法,从初的以外治为主,到后来的内外合治,直至现在以内治为主。临床研究发现,内外合治法的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但疤痕较大,而内治为主即清消法在较长的治疗周期中与内外合治的治愈率相同,但疤痕较小,花费较少。目前对该病病因的探索及对该病的诊断、规范化治疗仍然问题重重。[结论]经过三代人的发展与完善,顾氏外科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思路。

  • 托里消毒散合金黄散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24例

    作者:林娜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合金黄散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金黄散油膏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里消毒散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33.33%,对照组为5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里消毒散合金黄散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良好.

  • 楼丽华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

    作者:周丹;赵虹

    楼丽华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博导、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病中心主任、浙江省名中医,对乳腺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两年,现将其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整理并介绍如下: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治疗概况

    作者:杨毅

    对近年来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34篇.

  • 唐汉钧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

    作者:程亦勤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常伴乳头凹陷或溢液.采用清创手术疗效不佳,容易复发或创面久不愈合,若采用乳腺象限切除或乳房单纯切除,给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大,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我跟随唐老师临床十年,看到唐老师应用中医药内外综合治疗本病百余例,取得复发率低、损伤较轻、乳房变形小的良好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

    作者:许志萍

    笔者临床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51例粉刺性乳痈的两种数字化诊断手段分析对比

    作者:刘德果;李姿蓉;杨曼曼;陈杏元;黄乐珍;方颖;胡金辉

    目的:根据临床诊断结果科学地评价高频超声、钼靶X线这两种现代数字化诊疗手段对粉刺性乳痈的诊断效能,研究探讨两种数字化诊疗手段对粉刺性乳痈的临床诊断价值,找出佳的数字化诊断手段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入住我院乳腺外科的74例疑似粉刺性乳痈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经病理证实为粉刺性乳痈的患者为51例,对已经确诊为粉刺性乳痈的患者的高频超声及钼靶X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高频超声诊断,粉刺性乳痈阳性诊断符合率为76.47%;使用钼靶X线诊断,粉刺性乳痈阳性诊断符合率为47.06%。结论两种对粉刺性乳痈的数字化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要优于钼靶X线检查,高频超声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中药内服外贴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颖;蔡国良;王玉珍;解豫苑

    目的 观察自拟柴萎消痈汤结合消结止痛膏外贴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粉刺性乳痈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厌氧菌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组在自拟柴萎消痈汤的基础上外贴消结止痛膏.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1.4%.结论 自拟柴萎消痈汤结合消结止痛膏外贴法治疗粉刺性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复发,更好的保持乳房外形.

  • 粉刺性乳痈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彭锦芳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目前西医除手术外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后多易复发。本文分析中医对粉刺性乳痈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西医结合法,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各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同,治疗方法亦多是停留在以经验为主,因此尚需要更多的临床总结和深入研究,使粉刺性乳痈的中医治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个体化,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 基于粉刺性乳痈的MRI影像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于淼;吴雪卿;万华;邵士君;瞿文超;姜晓燕

    目的:分析粉刺性乳痈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27例粉刺性乳痈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增强扫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局限型、单纯型、复杂型的临床分型,观察分析与其相对应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限型、单纯型和复杂型三种临床分型.MRI影像下病灶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抑脂信号下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边界欠清晰,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其中局限型8例,局部皮肤无明显水肿增厚表现,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脓肿显示清晰;单纯型11例,患侧乳房较健侧明显增大,可见乳头内缩,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脓肿清晰显影,脓腔范围较大,可见胸筋膜轻度强化;复杂型8例,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范围累及整个乳房.结论:MRI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侵犯范围和病情进展程度,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中药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鹏;朱永康;高国宇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中医"粉刺性乳痈"范畴,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用中药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4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