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胛下角的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磊;覃波;郭晓光;祁冀;徐燕笑;扶世杰

    目的 研究肩胛下角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从而探讨其解剖学意义.方法 选取275 例人体干燥肩胛骨标本,设肩胛下角为a 点,盂下结节为b 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为c 点,肩胛上角为 e 点,冈盂切迹为f 点,经a 点做cf 连线的垂线,与cf 交于d 点;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分别测量a 点厚度(以肩胛下角厚处为准),ab、ac、ad 长度,∠bac、∠ace(肩胛骨解剖学意义上矢状面投影)、∠ace(′ 肩胛骨解剖学意义上冠状面投影)角度.结果 根据形态学特点发现肩胛下角分为3 型:副角型(145,52.73%)、U型(87,31.64%)、V型(43,15.64%).其中,副角型与V型在a 点厚度、ab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U型,副角型与V型在ac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V型,U型与V型在ad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角型与U型在∠ace′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左右两侧肩胛下角在∠bac 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发现肩胛下角存在三种形态学变异,以副角型为主,其解剖形态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 MSCT 诊断

    作者:彭峰河;彭如臣;沈秀芝;王谷;白玉申;那旭;周钢

    目的:分析背部弹力纤维瘤(EFD)的 MSCT 表现。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胸部 CT 检查的 EFD 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 CT 表现特征。结果22例患者中 CT 共发现38处病变,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前锯肌和背阔肌深层。16例(72.7%)病灶累及双侧,5例病变仅位于右侧,1例仅位于左侧。右侧病变直径略大于左侧(6.2 cm±1.3 cm vs 5.7 cm±1.6 cm)。CT 平扫显示病变位于肩胛下角肌层深部,呈扁丘状或半圆形,以肌样密度为主,病灶内见脂肪密度沿病变长轴条纹状排列(19例)和不规则岛状分布(3例);病变边界不规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9例患者行增强检查,3例病灶轻度强化,6例无强化。结论CT发现中老年女性单侧或双侧肩胛下区无症状扁丘状肿块、呈肌样密度并条纹状脂肪间隔排列、无或轻度强化者应考虑 EFD。

  •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及MRI诊断分析

    作者:兰秀玲;刘芳;钟丽

    目的 分析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1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弹力纤维瘤患者CT与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1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行11个病灶的手术切除.全部患者行CT平扫检查,3例同时行CT增强检查,2例行CT平扫加MRI平扫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均发病于背部肩胛下角旁、前锯肌、背阔肌、菱形肌深面与肋骨及肋间肌之间.3例为右侧单发病灶,1例为左侧单发病灶,7例为双侧同时发现病灶,行手术切除病灶较大的一侧,对侧病灶较小,与切除的病灶有同样的影像表现,无临床症状,未予切除.所有病灶CT平扫表现为扁丘状,与肌肉呈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影,病灶约3.0crm× 0.8cm~7.5cm×3.9cm.肿块内可见沿病灶长轴排列的条状脂肪密度影,病灶形态欠规整,周围脂肪间隙浑浊(10个病灶)或清晰(8个病灶).CT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与CT近似,为扁丘状与肌肉信号相等的肿块影,脂肪抑制序列可明确证实条纹状脂肪信号间隔.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因其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好发人群及特异的影像表现,无需依赖穿刺,CT或MRI检查多可以做出肯定的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