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杜标炎;张小贺;谭宇蕙;吴映雅;易华;GUO Yurong;郭玉荣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荆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大的血清浓度 (体积分数为10%) 作为大鼠血清的工作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荧光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26/30/32)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m blot检测显示空白组 (无鼠血清) 3种Cx几乎不表达,而对照血清和六味地黄丸各浓度含药血清均能提高Cx蛋白的表达,但含药血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有显著的量效关系;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显示类似的结果:对照血清组和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Cx蛋白荧光强度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血清组比较,只有高剂量含药血清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舍药血清组Cx蛋白表达反而下降(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肝癌细胞增效作用的量效关系

    作者:杜标炎;张爱娟;谭宇蕙;易华;吴映雅;郭玉荣

    [目的]观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HSV-tk/GCV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并确定丙氧鸟苷(GCV)的工作浓度(39.2 μmol/L);制备SD大鼠4 d和8 d六味地黄丸(剂量为32g·kg-1·d-1)灌胃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灌 胃空白血清;用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或tk-与tk-1:9比例混合细胞按3×103个/孔铺96孔板,分为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及10%tk+/GCV联合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又再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个复孔,用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各组分别加入相应空白血清或含药血清,孵育12 h,加入终浓度39.2 μmol/L的GCV,培养60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Q值法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结果]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细胞均未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及10%tk+/GCV联合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均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与空白血清组比较,P<0.05),联合组存活率显著低于10%tk+/GCV加空白血清组(P<0.05);含药血清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性(Q>1.15),且有浓度依赖性.给药4 d血清和给药8 d血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 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协同作用

    作者:杜标炎;张爱娟;谭宇蕙;易华;吴映雅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9.2 μmol/L);选用SD大鼠灌胃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GCV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对照组,以上3组均为无大鼠血清的对照组.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中,所有大鼠的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分为体积分数5%和7.5%2种浓度,每组设6个复孔.将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和CBRH7919/tk-混合,使tk+细胞的比例分别占0%、5%、10%,按3×103个/孔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 h后,相应加入体积分数5%或7.5%的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孵育J2 h,加入GCV,培养60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Q值(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浓度在体积分数20%以下时未显示明显细胞毒性;血清浓度为体积分数5%和7.5%时,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与单独含药血清组及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联合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他非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Q>1.15).[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增效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杜标炎;王慧峰;谭宇蕙;吴映雅;张立群;李杰芬;罗惠;易华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增效作用的病理学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剂量为10g·kg-1·d-1)、自杀基因治疗组(腹腔注射丙氧鸟苷100mg·kg-1·d-1)、联合治疗组;选用H22与H22/tk细胞株皮下接种建立小鼠荷肝癌模型,以自杀基因疗法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较单独应用HSV-tk/GCV系统或六味地黄丸能更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免疫组化及凋亡TUNEL染色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肝癌的自杀基因治疗具有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六味地黄丸抑制了自杀基因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加速增殖有关,也与协同促进自杀基因治疗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

    作者:杜标炎;王慧峰;谭宇蕙;吴映雅;张立群;李杰芬;罗惠;易华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自杀基因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培养病毒包装细胞PT67/tk,病毒上清感染肝细胞癌细胞株H22后用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命名为H22/tk并进行体外丙氧鸟苷(GCV)杀伤试验;证明杀伤活性后,将H22/tk与野生型H22按1∶4的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昆明种小鼠皮下组织内造模,分为模型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N=20),并设正常对照组(N=10);六味地黄丸治疗从接种第2天起共15 d,GCV治疗从接种第6天起共11 d,观察疗效.[结果]体外实验中GCV对H22/tk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表明体外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成功,病毒携带的外源性自杀基因已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体内实验中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6天各组能触摸到肿瘤,成瘤率100%.自杀基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生长速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以瘤块质量计算,其抑瘤率为63.0%(P<0.05);而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和单纯自杀基因治疗抑瘤率分别为46.3%和37.4%,但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病理检查:各治疗组肉眼可见肿瘤体积均较模型对照组肿瘤体积小,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镜下可见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肿瘤周围有较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联合治疗组更明显,各组间差别以炎症细胞浸润突出.[结论]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

  •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模型的优化及其在中药复方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田维毅;董登祥;杨娟

    目的:优化巨噬细胞(Mφ)筛选模型,并应用于四物汤等6个促吞噬组分的筛选.方法:以小鼠腹腔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作为模型检测指标,考察细胞收集方法、细胞浓度、贴壁孵育时间、培养时间、LPS刺激浓度、中性红浓度、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φ吞噬功能的实验条件,并用于四物汤等6个复方总多糖中促吞噬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本实验条件下,PBS等三种清洗液收集小鼠腹腔Mφ的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φ贴壁孵育时间以3h为宜;Mφ加样浓度可选择在2~8×106/ ml范围内;LPS在30μg/ml时达到佳刺激效应;中性红浓度选择0.09%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加入中性红后的反应时间以3h的OD值高;检测波长以520nm时OD值高.四物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多糖组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优化中性红法检测Mφ吞噬功能,对筛选中药免疫活性成分具有实用意义.

  • 肾消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GH/IGF-1轴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德友;柳成刚;李秀源;姚素媛;单文;任为民;王先松;周雪明;邱海丽

    目的:研究肾消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清GH/IGF-1轴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对受试各组大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清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lb)、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血清GH、IGF-1、Ins、 FBG、HbA1c 、尿Alb、β2-MG均有显著差异(P<0.01),肾消康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GH、IGF-1、Ins、 FBG、HbA1c 、尿Alb差异显著(P<0.01)β2-MG( P<0.05).结论:1.成功复制了大鼠DN模型.2. 肾消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减少蛋白尿的作用.3.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GH/IGF-1发生了紊乱,GH/IGF-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治疗组GH/IGF-1水平明显改善.

  • 补肾开窍活血解毒中药对AD模型大鼠NGFmRNA 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巍;朱笛霓;马庆龄

    目的:研究补肾开窍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Alzheimer型痴呆与脑内NGF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KA微量注射于nbM造成AD大鼠模型,BKHJ中药连续灌胃治疗90d;采用RT-PCR技术分析皮层、海马组织中NGFmRNA表达.结果:与nbM损毁组相比,BKHJ中药+nbM损毁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GF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BKHJ中药治疗AD型老年痴呆与增强胆碱能神经元的靶组织-海马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