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的联合基因治疗

    作者:陆东东

    1 不同目的基因之间的联合应用1.1自杀基因与免疫基因之间的联合应用将HSV-tk基因与能增强抗瘤免疫力的免疫基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Chen等于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上,直接瘤体内注射含mIL-2基因和HSV-tk基因和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发现,单用tk基因或与mIL-2基因联合均有明显的肿瘤坏死和消退.

  • 自杀基因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屈二军;张现青;陈兰英

    自杀基因治疗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疾病治疗技术,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本文对消化道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自杀基因治疗的体系.自杀基因治疗的直接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等,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 AIDS的基因治疗

    作者:方厚华;侯志军;田凤华

    一、AIDS基因治疗的可能性:近些年来,AIDS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NIH重组DNA顾问委员会(RAC)已先后批准多个HIV感染的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案--1993年7月批准Nobel G等人把插入Rev10基因的CD+4 T细胞用于临床研究;当年9月又批准了Greenberg PD的临床实验计划,把针对HIV-1抗原特异性的携带自杀基因的CD+8 T细胞用于过继转移治疗HIV感染;于此前后,Wang SF等人采用LNL6载体将HIV-1先导序列hairpin核酶基因导入CD+4 T细胞以研究转化细胞在患者体内的行踪方法也获批准.将表达gp160的反转录病毒重组体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基因治疗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1].这些结果展示了AIDS基因治疗的光明前景.

  • 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对自杀基因杀伤肝癌细胞的增效作用

    作者:杜标炎;周瑶;易华;张广献;谭宇蕙;吴映雅;郭玉荣;罗惠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效作用.方法:按CBRH7919/tk占总细胞数10%的比例混合CBRH7919与CBRH7919/tk细胞,分别接种96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100 μL(2×103个/孔),设置对照组、低、中、高3种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组、GCV组、各浓度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联合GCV组;培养24h后分别加入入血成分马钱素和丹皮酚(质量浓度均为25,50,100 μmol·L-1),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浓度均为37.5,75,150 μmol·L-1)5种化合物和5种化合物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067,0.0135,0.027 g·L-1);及其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34 g·L-1)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占培养液体积分数7.5%,15%,30%),设6个复孔,37℃,5% CO2培养箱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对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自杀基因系统联合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和丹皮酚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直接增效作用;但含药上清联合GCV组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72±3.12)%,(26.68±1.92)%,(30.50±3.53)%;与单独自杀基因(10% tk/GCV)组抑制率(15.37±3.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值分别为1.50,1.75,2.24,均大于1.15,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发挥了对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肝癌CBRH7919细胞杀伤的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 GRP78的表达与癌症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天强;张永奎

    GRP78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叠和转运过程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反义抑制其表达水平或将GRP78启动子连接自杀基因可用于肿瘤行为和治疗反应的生物标记.抑制GRP78表达可能代表根除残留肿瘤的新方法.而且,对于GRP78在癌细胞表面而不是正常组织的近期研究表明,针对GRP78的定向治疗是可行的.

  • 含TK-IES-ES非融合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

    作者:潘建刚;周兴;韩瑞发;陈志光;李江婷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胸苷激酶(TK)-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内皮抑素(ES)(简称rAAV-TIE)非融合载体的构建及每个目的 基因相应生物学效应的初步鉴定.方法 (1)用PER分别扩增IRES、TK、ES序列至pMD-19T simple载体,构建pAAV-TK-IRES-ES;(2)分别采用从V-Helper Free System包装系统、"氯仿-PEG/NaCl沉淀-氯仿抽提"及冰乙醇沉淀法进行AAV的包装、纯化和浓缩.(3)用T24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rAAV-TIE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鉴定.结果(1)成功构建pAAV-TIE非融合载体,并经酶切、PCR及测序证实;(2)rAAV病毒颗粒滴度达2×1010v.p/mL,浓缩后可达到2×1011-12 v.p/mL;(3)rAAV-TIE可以分泌内皮抑素,诱导T24细胞及HUVEC凋亡.结论 成功构建rAAV-TIE腺相关病毒,体外实验表明每个基因片段均能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 CD自杀基因联合GM-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

    作者:鞠佃文;曹雪涛;王宝梅;银平章;万涛;陶群;章卫平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天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 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 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 癌胚抗原启动子调控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刘霆;张桂英;陈玉祥;何青春;余术宜;徐美华;程军平

    目的构建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VyCDglyTK,研究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是否能控制新型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在CEA阳性结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VyCDglyTK表达载体和分别由CEA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EAyCDglyTK、pcDNA3.1(-)CMVyCDglyTK表达载体,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yCDglyTK基因的表达,并用M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结果LOVO细胞在感染以上三种质粒表达载体后均有yCDglyTK 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纳米-pcDNA3.1(-)CM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有yCDglyTK 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纳米-pcDNA3.1(-)CEAyCDglyTK及纳米-pcDNA3.1(-)C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则没有yCDglyTK 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论该实验构建的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能使融合自杀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从而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 超声微泡介导自杀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的抗瘤效应

    作者:杨艳;樊萍;杨竹;甘胜伟;王志刚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自杀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抗瘤效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适超声转染参数,以超声介导微泡转染pORF-HSV1 TK质粒,将SKOV3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C组)、超声辐照组(U组)、脂质体组(L组,阳性对照组)、脂质体+超声辐照组(L+U组)、脂质体+微泡+超声辐照组(L+M+U组)和微泡+超声辐照组(M+U组).以RT-PCR检测HSV1TK的表达,以MTT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下观察各组转染细胞数量、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L+M+U组HSV1 TK基因表达强,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且光镜下细胞数量减少多,形态明显异常;其细胞凋亡率为(49.13±0.82)%,且大多数细胞周期被阻断于G1期(P<0.05).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能增强HSV1TK/GCV系统抑制SKOV3增殖和诱导SKOV3凋亡的作用,且将SKOV3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从而发挥抗瘤效应.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清除自杀基因平衡制约载体系统的构建

    作者:阚全程;余祖江;雷延昌;杨东亮;郝连杰

    目的:建立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自杀基因平衡制约载体系统,靶向清除HBV感染的肝细胞,抑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免疫再活动.方法:逆转录PCR(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中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以pcDNA3载体为基础,构建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同时在IRES位点的上游克隆HBV表面基因的部分反义序列和HCV全长核心基因,在IRES位点下游克隆胸腺苷激酶基因,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自杀基因平衡制约载体系统分别转染培养基含有更昔洛韦的HepG2细胞和2.2.15细胞.结果:构建的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自杀基因平衡制约载体系统可以选择性促使2.215细胞凋亡(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15%,而对照组仅为6%);抑制2.2.15细胞在培养基中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统计学分析表明,HBsAg在培养基中检测滴度,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构建以HBV表面基因为靶基因,自杀基因为效应基因的自杀基因制约平衡系统,可能为下一步慢性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提供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

  • 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陈海金;黄宗海;苏国强;吴爱国;俞金龙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的重组质粒pLenti6/V5-D-KDR-CDglyTK及阳性对照质粒pLenti6/V5-D-GFP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293F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SW620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确定阳性对照质粒的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慢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方法检测发现:除LS174T细胞外,SW620细胞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对于转基因的SW620细胞,单用GCV(100mg/L)时,其存活率为32.34%±2.42%.单用5-FC(2.0 g/L)时,存活率为30.56%±2.14%.而联合应用两者时,SW620细胞存活率为5.36%±1.55%,LS174T细胞存活率为95.48%±1.70%.SW620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SW620与LS174T细胞株对前药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当转基因细胞比率为40%时,加入前药GCV和5-FC,SW620细胞存活率为11.42%±2.66%,而LS174T细胞存活率为99.54%±2.6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该体系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慢病毒作为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大肠肿瘤细胞.

  • 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作者:谭宇蕙;杜标炎;吴映雅;李杰芬;刘晓东;钟富有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以不同浓度与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10%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n=3,6),两两比较分析各组存活率的差异,并用q值分析中药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q值为联合用药时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q≤0.85为拮抗作用,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5,10,20,40 mL/L的丹参注射液作用于CBRH7919细胞,72 h存活率分别为81.0±17.3%,55.6±12.0%,14.6±4.4%,11.5±0.9%;IC50为11.4 mL/L.丹参注射液联合tk/G CV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作用:5%tk+/GCV组存活率为78.9±27.9%,GCV组为84.3±18.2%,前者比后者仅多了5% tk+细胞,相对抑制率7.6%;5 mL/L丹参联合5% tk+/GCV组存活率为47.8±14.5%(q=1.60),5 mL/L丹参+GCV组的存活率为72.8±4.5%,前者比后者唯一差异条件也是多了5% tk+细胞,相对抑制率34.3%(P=0.049);10 mL/L丹参联合5%tk+/GCV组的存活率为12.2±5.9%(q=1.46),10 mL/L丹参+GCV组的存活率为36.5±2.7%,前者比后者仅多了5%tk+细胞,相对抑制率66.6%(P=0.003).10,50,100,140 mg/L三七总皂甙作用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4.1±3.7%,107.6±3.1%,69.7±8.5%,59.3±2.9%;IC50为220 mg/L.三七总皂甙联合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作用:10%tk+/GCV组比GCV组存活率下降了17.2%(P<0.05),50 mg/L和100 mg/L三七总皂甙联合10% tk+/GCV组存活率(q=0.89,0.87)分别比相应的三七总皂甙+GCV组下降了17.7%和18.3%.结论:丹参注射液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三七总皂甙能一定程度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对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只有加和作用,未发现有协同性作用.

  • CD/5-FC自杀基因体系在正常免疫力动物体内的抑瘤及旁观者效应

    作者:刘国彦;姚娇;罗琪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体系协同γ-IFN在正常免疫力小型动物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应及远端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基因质粒瞬时转染小鼠肝癌H22及空质粒转染的H22细胞,分别接种于KM鼠双侧前腋下皮下;向小鼠体内注射5-FC及γ-IFN,观察在γ-IFN协同作用下对转染CD基因瘤体的抑制作用和远距离空质粒转染瘤体的抑制即远端旁观者效应.结果:5-FC对转染CD基因侧瘤体抑制明显,抑制率为79.39%;在γ-IFN的协同下CD/5-FC的抑瘤作用得到了增强,抑制率为93.47%,与无γ-IFN协同作用相比,对癌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强(t=3.49,P=0.0036);存在远端旁观者效应,远端未转染瘤体的抑制率为54.42%;在γ-IFN的协同下远端旁观者效应得到显著增强,抑制率达到88.43%,同无γ-IFN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t=2.86,P=0.0212).结论:体内CD/5-FC自杀基因体系联合γ-IFN对肝癌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应,对肝癌的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胆、胰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国彦;罗琪;庄维纯;杨素梅;魏黎煜

    目的:通过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BEL-7402、胆QBC、胰BXPC-3三系肿瘤细胞杀伤效率的比较,探讨影响这种杀伤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BEL-7402、QBC、BXPC-3三系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倍增时间.FACS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效率.MTT法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瞬时转染的肝胆胰三系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效率.观察细胞倍增时间与转染效率与杀伤效率之间的关系.FACS对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凋亡进行比较,并用H0chest33342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BEL-7402、QBC、BXPC-3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4.48、64.94、26.29 h.QBC细胞同BEL-7402及BXPC-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EL-7402、QBC、BXPC3三系细胞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率分别为26.99%、2.25%、30.36%.BEL-7402和BXPC-3同QBC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抑制效率分别为83.24%,16.97%,92.32%;在CD/5-FC杀伤三系细胞可能的机制-凋亡的研究中,三者凋亡率分别为27.8%,5.49%,36.5%.结论:生长周期短,倍增时间快的细胞系瞬时转染率高,对CD/5-FC自杀基因疗法比较敏感,该自杀基因疗法可能对临床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 联合基因治疗体系pcDNA3.1(-)-shVEGF/yCDglyTK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选民;叶玲;冷爱民;刘霆

    目的:观察由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的联合基因治疗体系pcDNA3.1(-)-shVEGF/yCDglyTK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磷酸钙纳米颗粒为载体,介导pcDNA3.1(-)Null,pGenesil-1-hVEGF4-shRNA,pcDNA3.1(-)-CV-yCDglyTK,pcDNA3.1(-)-shVEGF/yCDglyTK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RT-PCR检测细胞中yCDglyT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yCDglyTK及VEGF蛋白的改变.MTT法检测融合基因对转染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GC7901细胞转染pcDNA3.1(-)-shVEGF/yCDglyTK质粒后有yCDglyTK 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VEGF表达受抑制达30.3%.相对于转染pcDNA3.1(-)-CV-yCDglyTK质粒组,联合基因体系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pcDNA3.1(-)-shVEGF/yCDglyTK组细胞凋亡率达到67.9%±4.78%.结论:联合基因治疗体系pcDNA3.1(-)-shVEGF/yCDglyTK较单独的RNA干扰或自杀基因可更有效的杀伤胃癌细胞.

  • 腺病毒介导的KDR-CDglyTK系统在治疗胃癌中的旁观者效应机制

    作者:李强;黄宗海;陈飞;俞金龙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KDR-CDglyTK系统杀伤胃癌SCG7901细胞时细胞缝隙连接与旁观者效应的关系.方法: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SCG7901、HeLa细胞,检测细胞的感染效率以及转基因肿瘤细胞在mRNA水平上融合基因的表达;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检测SCG7901、HeLa细胞以及芹黄素作用上述两种细胞的细胞间通讯功能,将已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分别按10%∶90%和5%∶95%两种比例混合,用含或不合芹黄素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在不同组中分别加入GCV、5-FC两者的混合液,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受感染的SCG7901和HeLa细胞中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图像中观察到在芹黄素作用下SCG7901细胞淬灭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淬灭细胞的荧光强度逐渐恢复,在相同时间内其恢复强度较未应用上调剂的SCG7901细胞要强;而在芹黄素作用下的HeLa细胞被淬灭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随时间的推移荧光强度无明显恢复,在上调剂芹黄素作用下的SCG7901与HeLa细胞间的荧光恢复率有差异.同时,观察到双自杀基因系统在转基因细胞比例分别占5%、10%时,SCG7901细胞在空白组、前药组、芹黄素组、前药+芹黄素组间细胞生存率有差异(F=144.42,P=0.000)、(F=407.83,P=0.000),而HeLa细胞在各组间的细胞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F=0.386,P=0.765)、(F=0.895,P=0.472).结论:FRAP技术证实SCG7901细胞间通讯功能与缝隙连接有一定关系,而HeLa细胞不存在细胞间通讯功能.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SCG7901细胞时存在旁观者效应而且上调剂可以扩大其旁杀效应;但HeLa细胞不存在旁观者效应.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胃癌细胞时旁观者效应与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 TK基因联合GCV治疗胃癌的实验

    作者:杜宽航;郭善禹;龚鼎铨;顾琴龙;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胃癌是威胁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化疗.但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却欠理想[2].基因治疗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3].自杀基因(suicide gene)为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TK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xvirus-thymidinekinase,HSV-TK)即为自杀基因之一,它能将其作用的前药9-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转化为磷酸化GCV,干扰细胞DNA合成,导致转基因细胞的死亡.

  • 靶向化疗:基因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戴益民

    1 原文要点作者应用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将目的基因G1 CEA CDNa及pCD2分别转导入高分泌CEA的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再分别接种到裸鼠皮下,成瘤后腹腔给予5-FC(500mg/kg.d)治疗,疗程40d,结果显示含G1 CEA CDNa及pCD2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3×107及2.1×108 CFU/L,所有转基因成功并接种动物均成瘤. 腹腔给予5-FC治疗后发现,转染含CEA基因顺式转录调控序列(TRS)CD基因(G1CEACDNa)的裸鼠移植大肠癌,对5-FC的疗效敏感性明显高于不含该调控序列CD基因(pCD2)转染的裸鼠肿瘤,治疗结束后肿瘤重量分别为3.1mg±8.0mg及113mg±23.0mg,病理组织学图象显示前者癌细胞数量稀少,形态生长不良,彼此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 作者结论,CEA转录调控序列可控制CD基因在CEA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高效表达,进而在前药5-FC的作用下发挥选择性杀伤肿瘤的作用.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在肺腺癌细胞的表达

    作者:陈建波;罗一鲁;郭中敏;陈系古

    肺癌是目前常见和难治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易发生转移.肺癌治疗目前主要依靠传统的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其疗效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肿瘤成为可能."自杀基因"的出现因其能彻底杀伤肿瘤细胞,因而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有希望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 逆转录病毒与慢病毒介导HSV-TK/GCV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杜冰;徐开林;朱锋;高飞;陈香梅;潘秀英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限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临床应用的主要并发症,现有的防治方法均不理想,应用自杀基因系统防治GVHD是一个新的尝试.本实验将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分别感染供鼠(C57BL/6小鼠)脾细胞,感染后细胞与供鼠骨髓细胞混合移植到经Co60γ射线照射后的受鼠(BABL/C小鼠),移植后分别给受鼠腹腔注射更昔洛韦(GCV),初步观察HSV-TK/GCV系统控制GVHD的效果,并在体内外实验中对两种载体进行比较研究.

281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