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确诊接受治疗管理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2份,收回有效问卷972份.然后对患者暂住时间的长短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例、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健康教育的获得途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暂住时间长短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情况有明显关系,暂住时间>2年者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率较暂住时间3个月至2年者高[分别为99.3%(685/690)与92.7%(10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3,P<0.01);而暂住时间3个月至2年者较暂住时间<3个月者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例高[分别为92.7%(101/109)与56.6%(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76,P<0.01).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分析,接受过政府的结核病优惠政策健康教育的百分比低(70.5%,623/884),分别比接受过结核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100.0%,884/884)、接受过结核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99.8%,882/884)和接受过结核病治疗知识健康教育(98.8%,873/884)低29.5、29.3和28.3个百分点.从获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分析,通过医务人员的宣传效果好,占53.8%(476/884);以下依次分别为发放宣传资料(12.1%,107/884)、广播电视节目(10.9%,96/884)、墙体广告(8.0%,71/884)、学校教育(6.2%,55/884)、张贴宣传画(5.1%,45/884)和其他(3.8%,34/884).结论 对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应注意方法和效果,特别是应重点关注在本社区暂住时间不长的患者,应加强对政府结核病防治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作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
-
我国六省市流动人口结核病就诊意向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的就医意向,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5-9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方法,从东、中、西部各抽取2个省,依据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流动人口从业比例较高的生产企业工人、建筑工人和服务业从业者三类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对6省12个城市共计3300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94份,有效率为99.8%.分析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在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时的就诊意向,及不同就诊意向的流动人口健康信念模式各模块的得分情况.结果 3294名流动人口在出现轻度和中度结核病可疑症状时有延迟就诊意向的分别占22.8%(751/3294)和14.9%(491/3294),建筑业流动人口在轻度症状或中度症状的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高,分别为29.7%(341/1149)和22.2%(255/1149);41~50岁年龄组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高,分别为25.6%(212/829)和18.9%(157/829);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高,分别为32.7%(342/1046)和23.0%(241/1046).未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的调查对象有延迟就诊意向的比率均高于接受过相关宣传教育的调查对象,前者出现轻度和中度结核病可疑症状时分别占26.2%(553/2111)和16.5%(348/2111),后者分别占16.7% (192/1153)和11.7%(135/1153).健康信念模式各模块中,调查对象结核病知识平均分为(8.51±3.37)分,感知肺结核威胁平均分为(12.28±2.62)分,感知及时就诊益处平均分为(14.27±1.89)分,感知就诊障碍平均分为(13.03±1.12)分.提示因素平均分为(6.45±1.12)分.结论 流动人口有延迟就医意向的比率较高,需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西部地区及建筑工人应是其中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时应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将就诊益处及障碍纳入宣传内容.
-
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确诊后未在首诊机构登记和治疗管理的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登记管理工作机制,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昌平、大兴、房山、东城北、顺义和西城7个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较集中的地区,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确诊和登记情况,估算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确诊但未进行登记的患者中,能够随访到并接受治疗者约占50.0%,以此作为基线估算样本量,同时考虑问卷调查的无应答率,终确定调查样本量为422例.采用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各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2014年发现但未进行登记治疗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了解其未登记的原因及后续的诊疗情况(调查从2014年12月31日开始,按照患者诊断时间的逆顺序,逐一电话调查).此次共计电话调查451例患者,其中拒答者50例,接受调查的401例患者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计373份.结果 44.8%(167/373)患者没有在初次确诊单位治疗的原因为“回老家治疗”,其中,终选择回老家治疗的患者占52.3%(172/329).95.7%(357/373)的患者在确诊后又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其中有82.6%(295/357)的患者前往其他结核病专科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88,7%(331/373)的患者在离开首诊单位后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有8.2%(27/331)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情况,23.6%(78/331)的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医院数量≥2个.结论 患者在首次确诊后,未在首次确诊单位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回老家治疗”.由于对疾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认知不足,该人群存在自认为不需要治疗、中断治疗和盲目就医等行为,其确诊后的后续治疗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起人口输入地区的结核病流行.
-
机关门诊部诊治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衣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机关门诊部诊治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于解放军海军机关门诊部诊治的23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其中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有43例.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情况、职业、经济状况、病前疾病了解程度、国家及当地政府相关政策了解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问卷230份.结果 治疗依从性好组离家前务农者、有医疗保障者、经济状况较好者、接受健康教育者、知晓国家免费政策者构成比分别为70.59%(132/187)、69.52%(130/187)、8.56%(16/187)、97.33%(182/187)、80.75%(151/187),均高于治疗依从性差组[构成比分别为:27.91%(12/43)、37.21%(16/43)、4.65%(2/43)、60.47%(26/43)、48.84%(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41、14.38、6.32、50.74、17.23,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离家前务农(OR=1.57,95%CI=1.30~6.93)、现从事职业为工人(OR=1.48,95%CI=1.26~5.94)、无医疗保障(OR=2.32,95%CI=1.02~5.11)、经济条件差(OR=2.59,95%CI=1.64~10.36)、未接受健康教育(OR=1.75,95%CI=1.03~4.45)等因素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结论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离家前务农、现从事职业为工人、无医疗保障、患者未接受健康教育、不知晓国家免费政策等.
-
上海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治疗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减免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丢失率、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的6个区,调查采用目的 性非概率性抽样方法 ,对34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确诊前就医行为不一,延迟诊断者诊断费用支出较大.流动人口在上海治疗结核病费用较高,面临着生活和治疗上双重的经济困难.部分流动人口病人患病前缺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减免政策的了解,对患病和减免报销持不同态度.结论 流动人口在上海诊断和治疗肺结核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减免治疗政策的作用极为有限,政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经济支持以帮助其完成治疗.
-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现况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健康教育的获得情况和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在发现结核病前接受过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的人数不到一半,而不同的文化程度、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于肺结核预防、治疗和相关政府政策知识的需求率均超过70%.患者对于肺结核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医务人员宣传、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张贴画为主,且不同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了解目标人群对结核防治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发现率.
-
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深圳市2010年确诊登记的682例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治595例,复治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鉴定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682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总耐药率为17.74%(121/682),其中初治耐药率15.29% (91/595),复治耐药率34.48%(30/87);耐多药率为5.87%(40/682),其中初治耐多药率4.20% (25/595),复治耐多药率17.24% (15/87);单耐药率为9.24%(63/682);多耐药率为2.64%(18/682).4种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依次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x2 =19.1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23,95%CI=1.023~2.598,P<0.05)、复治患者(OR=3.648,95 %CI=2.133~6.237,P<0.01)和有中断治疗史的患者(OR=2.847,95%CI=1.718~4.718,P<0.01)与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相对较高,女性、复治化疗史和初治中断治疗是流动人口耐药肺结核的主要影响因素.
-
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完善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模式及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9-2012年深圳市2332例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出患者2027例,转入患者305例.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比较转出和转入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到位情况、管理方式和管治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总到位率、到位代管率和到位重登率分别为98.50%(2297/2332),75.34%(1757/2332),67.56%o(1187/1757)和30.28% (532/1757).转出患者的总到位率、到位代管率[73.95%(1499/2027)、63.31%(949/1499)]明显低于转入患者[84.59%(258/305),92.25%(238/258)],转出患者的丢失率、到位重登率[26.05%(528/2027)、35.16%(527/1499)]明显高于转入患者[15.41%(47/305)、1.94%(5/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5、84.11、16.15、115.06,P值均<0.001).跨区域转诊丢失率为24.66%(575/2332),转诊未到位的主要原因有“未回”、“查无此人”、“外出”等.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56.13%(1309/2332).转出患者与转入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2.44%(1063/2027)和80.66%(246/305),转出到位患者与转入到位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9.31%(889/1499)和83.72%(216/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70、56.22,P值均<0.001).转出代管患者、转入代管患者与未转出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04%(864/949)、87.82%(209/238)和91.61%(14 930/16 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7,P>0.05).结论 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跨区域代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超过90%,但转出患者的丢失和重新登记问题仍然突出.建议进一步落实《全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试行)》,提高跨区域转诊到位率和到位代管率,从而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管治效果.
-
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 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Ⅰ期)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初诊病人、肺结核病人登记本、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到位、追踪及核实登记本上注明户籍地址、标明流动人口,核对、统计各登记本和项目报表的信息数据,按照国家"五率"要求或与户籍人口工作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流动人口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完成率为110.0%,报告率、转诊率、治愈率、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率都达到国家"五率"的要求;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水平都较高,前者达到5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后者达到6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3%),总体到位率84.8%,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8%).但上述大部分指标仍低于户籍人口.结论 苏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防治效果仍比户籍人口差.流动人口防治效果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考核、评价不同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时,宜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分开考核评价.
-
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系统的数据,对项目地区的患者发现、患者治疗转归以及跨区域患者治疗管理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2010年全国登记发现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地区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结果.在开展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防治项目的6年当中,项目地区共登记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5 529例;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为2.13亿,共发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3 963例.结果 项目地区登记的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由第1个实施年度的25.34/10万(4166/16 440 400)上升到第6个实施年度的71.43/10万(41 439/58 011 500);在登记地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中,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87%(43 442/47 809)和78.63%(4847/6164),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92.26%(59 088/65 405);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的患者,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的治愈率分别为48.85%(1444/2956)和37.99%(106/279),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47.06%(1335/2837);项目地区的活动性患者和涂阳患者的登记率均明显高于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患者的登记水平[活动性患者74.26/10万(41 615/56 040 600),34.72/10万(73 963/21 300 000),U=127.08,P=0.000;涂阳患者32.20/10万(18 047/56 040 600),15.16/10万(32 298/21 300 000),U=183.83,P=0.000].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项目地区的治疗成功率[48.45%,(1550+1392)/6072]高于全国水平[8.89%,(279+ 177)/5127](x2=2058.10,P=0.000),且丢失率(28.69%,1742/6072)低于全国水平(90.83%,4657/5127)(x2=4383.45,P=0.000).结论 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项目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发现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转归结果.
-
项目管理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提高天津市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为实现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策略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比较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情况.结果 虽然项目实施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仍以综合医院转诊为主要途径,但因症就诊病人比例已呈增加态势,由项目前的33.4%增至39.6%.综合医院报告可疑肺结核病人数较项目前增加一半以上,病人总体到位率由项目前82.7%上升至91.0%,发现肺结核病人数是项目前的1.88倍.结论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多项措施已显现成效,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本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4390例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以及治疗后2、3、5个月末痰菌情况和治疗转归结果.与同期5900例户籍肺结核患者信息比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相关指标分析,采用线性趋势性x2检验分析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390例,其中男2795例,女1595例,男∶女=1.8∶1;患者主要集中在15~44岁年龄组,占87.1%.8年间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占全部新涂阳患者的比率为42.7% (4390/10290),新涂阳患者登记率从2006年12.9/10万下降到2013年的5.4/10万,年均递减13.2%.治疗后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由2006年的70.6%(368/521)提高至2013年的77.5%(337/435),其线性变化趋势随时间呈显著性上升(x2趋势=19.84,P=0.00);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治疗后3个月末、5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由2006年的81.2%(423/521)、85.4%(445/521)提高至2009年的82.3%(465/565)、87.3%(493/565),未见显著变化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1.50、0.97,P值分别为0.22、0.32);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后3个月末、5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由2010年的86.0%(508/591)、90.0%(532/591)下降至2013年的78.6%(342/435)、84.1%(366/435),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分别为7.66、5.67,P值分别为0.01、0.02).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由2006年的82.1%(428/521)提高至2013年的90.3%(393/435),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2.65,P=0.00);丢失比例由2006年的0.6%(3/521)至2013年的3.9%(17/435),亦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28.74,P=0.00).结论 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仍然是北京市今后的重点工作,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任重而道远.
-
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地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就诊服务的满意程度,为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结核病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0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选取中国全球基金项目地区作为研究现场,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抽取12个项目省的31个县(区)作为患者满意度调查的项目县(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满意程度,共发放问卷614份,得到有效问卷607份,有效应答率98.9%(607/614).利用软件EpiData 3.1并采用双录入的方法进行数据录入,通过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对结核病就诊服务总体满意度为77.9%(473/607).各方面满意度从高到低是:对医护人员接诊服务态度满意度(88.6%,538/607)、医生所介绍的肺结核相关知识满意度(84.0%,510/607)、对就诊流程方便性满意度(82.4%,500/607)、目前的免费政策和诊断治疗所需的花费满意度(60.5%,367/607).不同年龄段、痰菌类型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有差别,其中在“健康宣教”方面,涂阳患者的满意度为86.6%(207/239),与涂阴患者的满意度(79.6%,293/368)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8,P=0.027);在“补助效果”方面,涂阳患者的满意度为67.8%(145/214),与涂阴患者的满意度(57.8%,190/329)相比较高(x2=5.174,P=0.023);在“就诊流程”方面,50岁以上患者的满意度为92.0%(81/88)与<30岁组(78.2%,204/261)和30~岁组(83.3%,215/258)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3,P=0.011).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就诊服务整体满意度较好,但仍需改进就诊流程,同时需进一步扩大免费政策,降低患者诊疗服务所需花费,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
深圳市南山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六年结果分析
目的 对深圳市南山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实施6年的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转出(480例)和转入(40例)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到位率、代管率、完成治疗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电话和函件.使用SPSS 17.0、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份各指标的差异用趋势性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转出患者的信息反馈率、到位率、代管率、成功治疗率均逐年上升,分别从第1个项目年(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的87.36%(76/87)、51.72%(45/87)、2.30%(2/87)和2.30%(2/87)上升至后一个项目年(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的100.0%(54/54)、90.74% (49/54)、83.33%(45/54)和81.48%(4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值分别为21.45、44.75、111.32和95.10,P值均<0.01).除第1个项目年没有转入患者外,其他项目年转入患者信息反馈率、到位率和代管率均为100.00%(其他5个项目年信息反馈率、到位率和代管率均分别为8/8、10/10、4/4、6/6和12/12).结论 通过多项创新措施的综合应用,南山区流动人口跨区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
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诊治的275例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疾病化疗时间、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以上因素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性,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中等水平,总分为(103.66±16.7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男:(100.85±15.34)分,女:(109.44±18.10)分)]、学历[小学及以下:(90.03±12.50)分,初中:(102.54±14.75)分,中专、高中:(104.18±16.14)分,大学及以上:(114.94±16.26)分]的患者间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P=0.000;F=20.11,P=0.000);不同社会支持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水平组:(91.02±13.70)分,中水平组:(102.54±15.76)分,高水平组:(103.66±16.76)分]、以及不同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值[高水平组:(28.10±0.55)分,中水平组:(24.90±0.35)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高水平组:(12.26±0.41)分,中水平组:(9.41±0.2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6,P=0.000;t=4.73,P=0.000;t=5.69,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学历、社会客观支持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标准化β=0.15,t=2.93,P=0.042;标准化口=0.30,t=5.67,P=0.000;标准化β=0.33,t=6.27,P=0.000).结论 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受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患者人口学资料评估,尤其是男性低学历患者.关注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水平情况,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提高治愈率.
-
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介绍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进展及取得的成效.阐述目前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发展的方向.
-
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改变,探索在建筑工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模式.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采用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了337人和273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传播途径总知晓率、预防措施总知晓率分别由54.3%、55.3%和61.2%提高到69.3%、70.8%和76.2%.对艾滋病相关态度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仅占6.1%,干预后愿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84.2%.65.9%的被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健康讲座.结论 多部门合作、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
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滨州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2004年2月~2005年1月诊治的流动人口中所有新发及复治的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敏感性测试,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入组493例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后获得431例(占87.4%)患者的菌型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27例(占99.1%),非结核分枝杆菌4例(占0.9%).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8.3(78/427),耐多药率为5.9%(25/427);新发患者的耐药率为16.0%(62/387),耐多药率为4.1%(16/387);复治患者的耐药率为40.0%(16/40),耐多药率为22.5%(9/40).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45~60岁及复治病例是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率较高,今后要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强防治措施.
-
2013年中国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2013年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下载数据库,将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且2013年有随访记录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块分析研究对象现住址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在2013年有5畅4%(16088/300349)发生流动,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占69畅1%(11114/16088);其中,云南省有85畅8%(2377/2771)、广东省有58畅5%(1534/2621)、广西壮族自治区有78畅1%(1470/1883)的流动均发生在本省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2478例, OR=1畅97,95%CI:1畅03~1畅12)、HIV感染者(12125例,OR=1畅99,95%CI:1畅92~2畅07)、0~14岁(89例,OR=1畅52,95%CI:1畅18~1畅96)、15~49岁(15144例,OR=2畅16,95%CI:2畅00~2畅32)流动性较大。结论2013年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且年轻的男性HIV感染者更易于发生流动。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居住流动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流动人口和本居人口孕产妇572例妊娠结局研究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及本居人口中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3年全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572例,对发生贫血、低体重儿、脐带异常、早产、过期产、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畸形儿、窒息和围产检查次数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住院孕产妇妊娠结局相比较,除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人数低于后者外,其它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围产检查次数流动人口低于本居人口(P<0.05),剖宫产率流动人口明显低于本居人口(P<0.01),流动人口孕产妇中发生围生胎儿死亡、重度妊高征、急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及分娩之前未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者均高于本居人口孕产妇.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是妇幼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围生期管理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