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水过少孕妇围产期结局分析

    作者:卢萍

    为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并正确处理,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87例羊水过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围产期脑静脉血栓形成11例分析

    作者:杨风桢;邢宝恒;王勇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发生在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大脑深静脉,大脑浅静脉的一种少见特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妊娠和产褥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2003-01/2007-06我们先后经治11例,现分析如下.

  • 流动人口和本居人口孕产妇572例妊娠结局研究

    作者:王克勤;郭艳军;倪艳梅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及本居人口中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3年全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572例,对发生贫血、低体重儿、脐带异常、早产、过期产、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畸形儿、窒息和围产检查次数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住院孕产妇妊娠结局相比较,除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人数低于后者外,其它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围产检查次数流动人口低于本居人口(P<0.05),剖宫产率流动人口明显低于本居人口(P<0.01),流动人口孕产妇中发生围生胎儿死亡、重度妊高征、急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及分娩之前未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者均高于本居人口孕产妇.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是妇幼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围生期管理亟待加强.

  • 围生期并发上矢状窦静脉血栓1例的护理

    作者:王丽丽;李向华;常红

    我科2008-03-25收治1例围生期并发上矢状窦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17 d的治疗和护理,未出现其他护理并发症,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女,27岁.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47 d于2008-03-25入院.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围产期的护理

    作者:鲁丽君;樊春玲;苏秀丽;康桂芹

    HELLP综合征是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妊高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母婴预后有严重影响.现对我院1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探讨HELLP综合征的产前、产后护理,报告如下.

  • 孕产妇对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翟巾帼;郑艳芳;蔡文智;钟梅;沈健;曾凡丽

    目的 探讨孕产妇助产士门诊服务的需求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对319例孕产妇采用《孕产妇对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年龄层次、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史是孕产妇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同的职业人群、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类型对助产士门诊的服务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次、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史进入了回归方程,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6、-0.27、-0.35.结论 不同年龄层次、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史是影响孕产妇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了解孕产妇对助产士门诊的服务需求,能够更好的持续改进助产服务质量.

  • 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及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王新;李桂友;邓美莲

    目的 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孕妇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由1名专职健康教育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PFMT)课程,对两组进行教育.课后对试验组采用专人电话随访指导,以了解其进行PFMT的情况,对照组未进行电话随访指导.结果 两组剖宫产率和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产程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期母体增重、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6周、3个月盆底各类肌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有利于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

  •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仇黎生;刘锦纷;徐志伟;王伟;张玉奇;朱丽敏;周燕萍;徐卓明;朱铭

    目的 立胎儿心脏超声,胎儿心脏磁共振诊断技术;健全新生儿围手术期未成熟脏器保护技术.结果 19例TGA合并冠状动脉畸形,大动脉掉转术后因心律失常死亡4例(死亡率21%).其余291例TGA行大动脉掉转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症死亡7例(死亡率2.4%);心上型TAPVD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PA/IVS心内外科镶嵌治疗组12例,术后因出血死亡1例(死亡率8.3%).单纯手术治疗组13例,术后因心力衰竭、猝死4例(死亡率31%).胎儿先心病确诊率由2006年前的70%提高至2010年95%.2004~2010年新生儿心脏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抽搐、手足徐动症的发生率从6%降至0,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从11%降至5%,术后总体死亡率从15%降至4.0%.结论 新生儿心脏手术的成功开展,需要有先进的治疗理念、治疗技术及医疗团队.

  • 不同级别医院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比较

    作者:杨延冬;吴春凤;杨慧霞

    目的 分析3家不同级别医院5年间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组,n=13 96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医附院组,n=6519)、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密云医院组,n =8725)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等.并进一步比较北大医院和密云医院巨大儿(巨大儿组,n =2288)、非巨大儿(非巨大儿组,n=20 400)分娩方式.结果 (1)北大医院组、滨医附院组、密云医院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386±414)、(3389±446)、(3445±449)g,密云医院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北大医院组、滨医附院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滨医附院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略高于北大医院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2)北大医院组、滨医附院组、密云医院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7.935%(1108/13 963)、9.802%(639/6519)、13.524%(1180/8725),密云医院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滨医附院组高于北大医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巨大儿组和非巨大儿组剖宫产率分别为75.306%(1723/2288)、50.765%(10 356/2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我国不同级别医院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存在差异.(2)巨大儿剖宫产风险明显高于非巨大儿.(3)产科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应关注孕期营养指导,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宫内环境,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并降低剖宫产率.

  • 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查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伟;谷孝艳;郝晓艳;商建峰;韩玲;何怡华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查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的胎儿33例,追踪随访其后续相关检查和妊娠结局,结合病理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胎儿期心脏横纹肌瘤的遗传学发病特点。结果3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的胎儿中,24例终止妊娠,4例分娩,5例失访。其中,具备完善的引产后病理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结果的胎儿共8例。病理检查:8例胎儿的心脏肿瘤均表现为典型的横纹肌瘤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不规则的、肿胀的心肌细胞构成,细胞质呈空泡状,为特征性“蜘蛛样细胞”。遗传学检查:7例检测到结节性硬化症(TSC)基因突变,1例未检测到TSC基因异常。7例TSC基因突变胎儿中,6例为TSC2基因突变,1例为TSC1基因突变;5例胎儿有家系基因检查,其中3例为母亲TSC基因突变遗传给胎儿(1例可追溯,为家系中3代遗传),2例为胎儿自身新发的TSC基因突变。结论产前心脏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查对心脏横纹肌瘤胎儿既可明确其有无TSC,也可明确TSC基因突变的来源,从而进一步指导围产期管理。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早期规范化管理对分娩新生儿及其随访的影响

    作者:蒋新液;郭冰冰;裴晶晶;许吟;王丽珍;朱云龙

    目的 探讨早期规范化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随访.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孕期接受产前检查时确诊为GDM孕妇所分娩的14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GDM组(接受早期规范化管理).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非GDM孕妇所分娩的13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采集2组受试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后3个月龄内的喂养方式及其随访至1岁及2岁时体格发育、神经心理指标,以及母亲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出生体重、随访至1岁及2岁时体格发育、神经心理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x2检验,对受试儿性别构成比、早产儿所占比例等指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6-01-0729-12),并与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出生体重及早产儿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DM组受试儿母亲孕前BMI为(22.1±3.1)kg/m2,高于对照组的(20.6±2.4) kg/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5,P<0.001).2组受试儿母亲不同孕前BMI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0,P=0.005).③2组受试儿生后3个月龄内不同喂养方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GDM组受试儿随访至1岁及2岁时,其身高、体重、头围和BMI等体格发育相关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对2组受试儿随访至2岁时,其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对2组受试儿分别随访至1岁及2岁时,其发育商得分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GDM组受试儿随访至1岁及2岁时,其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的实际月龄,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至1岁时:t=-2.022、-2.880、-3.981,P<0.05;随访至2岁时:t=-5.420、-4.857、-2.298,P<0.05),而2组受试儿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的实际月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GDM组140例新生中,其母亲孕期血糖控制良好者为98例(70.0%).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不良者所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所占比例,均高于孕期血糖控制良好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孕期血糖控制不良母亲分娩新生儿随访至2岁时,均较控制良好母亲分娩新生儿随访至2岁时的身高、体重稍高与稍重,但是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在孕期血糖控制不良和控制良好者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孕妇分娩新生儿自围生期起施行早期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除了在关注GDM孕妇分娩新生儿营养及喂养方式避免体格发育出现偏离的同时,亦应重视后续神经心理发育指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 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何洋;蔡丽梅;唐军;王华;母得志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围生期早产儿管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688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胎龄与出生体重,将其中151例SGA儿纳入SGA组,537例AGA儿纳入AGA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常见并发症及其母亲孕期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SGA组早产儿出生体重较AGA组低,住院时间较AGA组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性别构成比及娩出方式(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GA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较AGA组低,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低血糖发生率较AGA组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GA组早产儿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及子痫发生率较AGA组高,胎膜早破发生率,则较AGA组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剖宫产母亲产前,使用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GA儿的RDS发生率比较,以及AGA儿的RD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中,SGA儿较AGA儿有更多围生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更长.需加强对晚期早产儿中SGA儿的管理及随访,提高其生存质量.

  • 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红雨;常青;王丹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960例低危、足月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0)和对照组(n=480)。研究组产妇于第一产程取自由体位待产,第二产程取胱截石位加床头抬高(30°~45°)分娩。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待产,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各产程持续时间、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生后1,5 min Apgar 评分和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生后1,5 min 窒息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研究组产妇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87.9% vs 59.2%),但其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1.2% vs 7.5%,10.8% vs 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5.11,8.67;P <0.05)。②研究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15.0%(64/428),对照组为41.6%(133/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 <0.01)。③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88.3±147.8)min vs (643.6±133.6)min,(30.5±16.6)min vs (58.6±13.2)min,(536.7±159.4)min vs (662.6±161.5)min],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3.62,3.87;P <0.05)。④研究组新生儿生后1 min 和5 min 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5.07;P <0.05)。研究组新生儿生后1 min 和5 min Apga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0.64;P >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促进阴道分娩,减少医疗干预,利于母婴健康。

  • 44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治疗

    作者:冯翠竹;马继东;叶蓁蓁;黄醒华;陈焰;马丽霜;李靖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梗阻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规范化治疗.方法本院与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建立了"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与围产期管理、生后治疗与随诊网络",2001年7月至2010年9月,按此网络模式进行管理与治疗且产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患儿共44例.总结这44例患儿的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4例孕妇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十二指肠梗阻,来本院进行了咨询.咨询后3例选择引产,3例处于妊娠中,14例失访,24例经手术证实确诊并进行相应治疗.手术组24例产前超声征象中"双泡征"21例,羊水过多20例.出生后影像学检查:腹立位X线平片24例,其中22例显示"双泡征",1例"单泡征"、1例"三泡征";上消化道造影19例,均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蠕动增强,十二指肠部位排空受阻;超声检查23例,10例显示十二指肠扩张、蠕动增强.手术方式:环状胰腺19例,均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膜式狭窄4例,行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十二指肠离断式闭锁1例,行端-背肠吻合术;术中发现合并肠旋转不良11例,同时行Ladd手术治疗.手术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产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的患儿应实施规范化围产期管理,出生后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2011年全国多中心单胎足月巨大儿发生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光辉;孔丽君;李智文;张莉;范玲;张为远

    目的 了解2011年中国单胎足月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家不同级别的医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分娩的101723例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描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的危险.采用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定量描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结果 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巨大儿的总体发生率为7.3%(7403/101 723),范围为4.1%~13.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的发生危险因素为:北方地区(校正OR=1.4,95% CI:1.2~1.6,PAR=19.9%)、母亲年龄≥35岁(校正OR=1.11,95%CI:0.9~1.3,PAR=8.7%)、孕前体重指数≥28.0(校正OR=3.6,95%CI:2.9~4.5,PAR=15.1%)、孕次>1次(校正OR=1.2,95%CI:1.1~1.4,PAR=10.8%)、产次>1次(校正OR=1.8,95%CI:1.5~2.1,PAR=10.1%)、母亲身高≥160 cm(校正OR=1.6,95%CI:1.4~1.9,PAR=29.5%)、孕期增重≥16 kg(校正OR=2.2,95%CI:1.9~2.4,PAR=25.2 %)、妊娠期糖尿病(校正OR=1.2,95%CI:1.0~1.3,PAR=3.2%)、分娩孕周≥40周(校正OR=2.4,95% CI:2.1~2.7,PAR=34.4%)、男胎(校正OR=1.6,95%CI:1.4~1.8,PAR=25.4%).其中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是3个与巨大儿发生关系为密切的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发生率有明显地域差别.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作为可调控危险因素,应受到更多关注.

  • 三十年子癎的变化趋势

    作者:丁红;周力学;张建平;冯淑英

    目的探讨30年来我院子的变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2000年期间发生的98例子病例. 结果子的发生率由70年代0.3%降至90年代0.1%(P<0.01),产前子占子总数的比率由70年代52.1%降至90年代26.3%(P<0.05),产后子由70年代20.8% 升至90年代47.4%(P<0.05).围产儿死亡率由70年代203.7‰下降至90年代100.0‰. 三个年代子所致孕产妇的死亡占同期子的比率依次为4.2%、6.5%、5.3%(P>0.05 ). 结论 30年来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子类型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 ,产前子减少,产后子相对增多,子患者的围产儿死亡率逐渐下降,子致孕产妇死亡率未降低.

  • 30例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治疗效果

    作者:马继东;冯翠竹;王莹;张悦;叶蓁蓁;刘树立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在胎粪性腹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多家医院产科合作建立了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2006年3月15日至2012年8月27日,按此模式进行管理与治疗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共30例.总结这30例患儿的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1)产前诊断:30例胎儿均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与胎粪性腹膜炎相关的异常腹部征象.其中肠管扩张23例次、羊水过多15例次、腹水9例次、腹部囊性包块4例次、腹部钙化4例次.(2)出生后影像学诊断:27例患儿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常见表现为腹胀(27例次)、肠管扩张伴阶梯状液平面(22例次)和腹部钙化(11例次).27例患儿接受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肠管明显扩张(19例次)、腹部囊性包块(7例次)和腹部钙化(7例次).(3)手术治疗:除3例无临床症状患儿接受保守治疗外,余27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平均42 h,12 h~5 d)接受了手术治疗.除病灶清除、肠粘连松解等基本处置外,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术,7例行双孔肠造瘘术,11例行一期肠吻合术,8例行倒“丁”字肠吻合肠造瘘术.治愈24例,2例手术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行小肠双孔造瘘术后失访. 结论 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早期手术治疗的系统化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

  • 二例合并脊髓损伤孕妇的临床管理

    作者:武海荣;蔡贞玉;杨隽;方七五;高国兰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法2014年4月和6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了2例SCI孕妇。对这2例孕妇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例孕妇年龄分别为32岁和27岁,均为外伤后导致高位截瘫。例1妊娠38+5周临产急诊转入本院,例2于妊娠30周转入本院保健。2例分别于妊娠38+6周和妊娠34+5周在全身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别娩一男性活婴,出生体重分别为2800和2450 g,Apgar评分均为10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恶性高血压,预防血栓形成、感染及产后出血。例1患者术后多次出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1 d出院。例2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术后6 d出院。分别于产后42和50 d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孕妇应在具备多学科团队的综合医院加强保健,进行高危管理,关键是预防围产期发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 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

    作者:蔺林;陈琦;黄华;杜俊鹏;曹振杰;陈玄玄

    目的 总结产前评估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新生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并接受救治的32例通过产前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膈疝的患儿围产期临床资料,依据产前肺头比、肺头比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和肺容积比进行轻、中、重度分型,并给予相应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包括产前管理(产前诊断与咨询)、产时管理(分娩)及生后管理(生后诊断、新生儿期处理及手术治疗).分析产前评估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患儿的预后.应用x2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均由产前彩超检查发现,结合MRI进行产前评估,轻度膈疝18例,中度9例,重度5例;27例为左侧,5例为右侧.30例患儿于生后明确诊断并给予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总存活率为81%(26/32),重度膈疝患儿存活率为1/5,轻度者为18/18,膈疝程度越重存活率越低(x2=16.538,P<0.001).18例轻度先天性膈疝患儿中,5例经微创手术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手术者(n=13)缩短[分别为(2.4±0.5)与(4.6±1.2)d,t=-3.939;(7.6±1.2)与(9.8±1.4)d,t=-3.144;(14.4±1.1)与(19.7±2.8)d,t=-4.064;P值均<0.01].在术后3个月到2年的后续治疗与随访中,1例复发,已二次手术,均恢复良好.结论 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新生儿的预后与产前诊断评估病情密切相关,先天性膈疝围产期综合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高糖基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程煜

    高糖基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是hCG的一种亚型,主要由妊娠早期滋养细胞和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分泌,能够促进滋养细胞或肿瘤细胞的侵入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hCG-H对妊娠和妊娠相关疾病的检查有一定的价值,同时是一种可靠的滋养细胞肿瘤标记物,并能够指导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