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麝鼩体外寄生虫种群构成及其意义

    作者:胡云

    [目的]调查长江港口地区大麝鼩体外寄生蚤、革螨、吸虱的种群特征,为降低病媒昆虫密度,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诱捕大麝鼩,梳刷法采集体表寄生虫.[结果]在捕获的大麝鼩体表采集到体外寄生虫608只,计3目4科8属11种,其中蚤1目1科2属2种;革螨1目2科5属7种;吸虱1目1科1属2种.染虫指数季节高峰早于大麝鼩密度高峰1个月.雌麝鼩寄生虫数量多,且雌虫多.[结论]大麝鼩的染虫率和带虫指数比其它鼠形动物高,革螨是大麝鼩体外的主要寄生虫,雌性大麝鼩的媒介效能和宿主潜能比雄性高.

  •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黑线仓鼠种群特征研究

    作者:董维惠;侯希贤;杨玉平

    目的研究黑线仓鼠种群特征为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1991~1998年4~10月每月中旬利用直线夹日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进行调查,捕获鼠按常规测量称重后解剖,详细记录繁殖情况.结果用胴体重划分成5个年龄组,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明显,年均捕获率差别不大,波动在0.36%~1.49%之间.8年中黑线仓鼠总的性比为58.29%,只有1998年雌性多于雄性,其余各年均是雄性多于雌性,黑线仓鼠在调查区繁殖期为3~10月,8年间春季繁殖开始期无差别,结束期差别较大.雌性年平均怀孕率为25.93%,平均胎仔数(5.77±0.16)个,怀孕率和胎仔数有年间差异.

    关键词: 黑线仓鼠 种群特征
  • 广西隆林县鼠疫暴发流行期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种群特征调查

    作者:冯向阳;杨光华;黄健人;杨进业;倪尔江;曹品光

    目的研究广西隆林县200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2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204只,隶属1科2属5种;捡获蚤类315匹,隶属2科4属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1.33%,明显低于非疫点的15.40%和20.25%;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且鼠体染蚤率极低,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 北京口岸地区鼠类种群特征初步调查

    作者:车志军;郭天宇;刘永有;曹建中;耿洪善

    北京口岸既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对外交往的桥梁.因此,搞好口岸地区疾病和媒介生物的控制对维护首都形象及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要求,我们于2006年对北京口岸鼠类的种类组成及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

  • 北京市门头沟区小龙门地区鼠类构成及种群特征

    作者:曹殿起;杨学明;褚民尉;刘喜房

     小龙门地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属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植被丰富且有一定层次,境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莱姆病的报道.了解该地区鼠类的构成及种群特征,为今后鼠种类变化动态提供本底资料,对指导门头沟区鼠传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2009年6-7月我们在该地区进行了鼠类调查.

  • 香洲口岸北提货运码头鼠形动物调查报告

    作者:梁浩;陈光国;吴翔;张平斯

    目的调查掌握香洲口岸北提货运码头鼠形动物种群特征及其体表寄生病媒昆虫种类和鼠间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病原是否存在,评估香洲口岸鼠间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方法从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对香洲口岸北提货运码头用鼠笼捕活鼠并收集其体表寄生病媒昆虫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其血、肺进行实验室检测鼠疫抗体和流行性出血热抗原.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7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属6种,年平均密度为6.36%,优势种为褐家鼠占42.67%,其次为臭鼠句鼠青占40.00%,雄雌比值为1.33∶1;鼠体表寄生病媒昆虫只有蚤和螨两类,总蚤指数为0.04,总螨指数为0.77;从捕获鼠形动物采到52份血、肺样本中,经检测鼠疫抗体、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均呈阴性.结论鼠形动物密度和总螨指数较高,应加强防治工作;虽然今次调查表明本货运码头鼠间并无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存在,但口岸鼠疫(F1)抗体、流行性出血热(HFRS)抗原监测工作仍不能忽视.

  • 黑龙江东部七口岸蜱种群特征及携带莱姆病病原体的研究

    作者:范东辉;呼满霞;何浩;张健;孙立军;井庆华;杨丽炜;孙秀峰;李明;杨军;崔永民;韩成军;周庆华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东部七口岸蜱的种群特征及其感染的莱姆病病原体.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接种于BSKⅡ培养基,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 在七口岸共施蜱180人工小时,采集成蜱6 554只,隶属于1科3属5种,其中长角血蜱为口岸蜱类新记录.主要种群为:森林革蜱(37.2%),全沟硬蜱(31.6%),嗜群血蜱(27.6%);不同口岸和生境蜱种群构成有所不同.从东宁、同江口岸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3株.结论 基本查清黑龙江省东部七口岸蜱的种群构成,东宁、同江口岸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 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许岸高;姜泊;余志金;钟旭辉;张晓慧;徐永成;何伟锋;钟选芳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总结分析广东五家医院1990年至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501例资料.结果 6501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岁,好发年龄为61~70岁.青年大肠癌的比例从7.1%下降到3.5%.男∶女为1.47:1,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比例逐渐上升,于60岁左右达高峰后下降,呈一单峰曲线.在直肠癌与结肠癌比例为1.1∶1,其中降结肠以上占27.6%,但随年龄增长和年份推移,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占76.0%.住院患者Dukes分期多为中晚期,进展期癌(Dukes B、C、D期)共占93.9%.结论 广东地区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已接近西方国家;青年大肠癌比例下降;男女比例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发病部位右移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

  • 河南省李斯特氏菌种群特征和生态分布的研究

    作者:张秀丽;廖兴广;张丁;朱宝玉;徐国锋;李岩;王想霞

    目的: 阐明我省李斯特氏菌的种群特征和生态分布状况,查清李斯特氏菌主要危害食品和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李斯特氏菌的影响。方法: 采集本省不同区域的样品,按GB4789.30-94进行李斯特氏菌的检测和鉴定。结果: 1.从我省市售的食品、新鲜的人畜粪便、水体、土壤等13类样本,均检出了李斯特氏菌,李斯特氏菌主要分布于屠宰场污水、蔬菜地土壤、新鲜猪便、河水、鲜牛奶、生肉、新鲜牛便等。在种群分布特征上,仅检出李斯特氏菌的四个种别,依次为L.inn、L.mon、L.gra和L.wel。2.李斯特氏菌在我省的分布呈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分布与各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3.冬季有利于李斯特氏菌的检出。4.李斯特氏菌对酸、盐和低温的耐受性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80℃ 5分钟即可将其全部杀死。结论: 李斯特氏菌广泛分布于我省的自然环境中,严重污染各类食品,且人畜均有一定的带染群体。可以介水、通过污染的各类食品传播;在地理分布特征上,李斯特氏菌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淮河冲积平原和中北部中原,这种地理分布的差异与土壤壤质、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卫生意识等密切相关,并提出了预防李斯特氏菌病和食物中毒的措施。

  • 隆林县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媒介生物种群特征的调查

    作者:冯向阳;倪尔江;曹品光;郑传金;杨光华;黄健人;郑德文

    目的了解广西隆林县 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调查的 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4只,检获鼠体蚤 44匹;而疫区周围的 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 158只,检获鼠体蚤 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14和 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 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石松科药用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作者:杨礼攀;罗艳秋

    研究:野外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的石松科药用植物种类及其种群特征.方法:野外样地样方调查.结果: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共有石松科植物4属4种,各种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