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相城区黄埭镇2010年-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概况分析

    作者:李芬;韩燕

    目的:总结相城区黄埭镇2010年-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概况,旨在为相城区黄埭镇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相城区黄埭镇2010年-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及流行病学调查表做回顾性总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间本镇累计发现并上报乙类、丙类传染病12种854例,总发病率为146.25/10万,年均发病率从10年的85.36/10万到14年的246.98/10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手足口病发生率位居第一,梅毒、肺结核发生率较高.结论:传染病防控工作模式要与时俱进,加大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对传染病危害性的认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率.

  • 天津市甲型肝炎流行趋势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关系的分析

    作者:丁亚兴;张之伦;朱向军;高志刚

    目的 对比天津市甲型肝炎(甲肝)与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趋势,评价疫苗接种在甲肝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多重曲线拟合的方法,比较甲肝与菌痢两种肠道传染病在实施甲肝疫苗免疫控制策略前后两个阶段流行曲线的回归模型,计算模型预测的效果.结果 免疫策略控制前期(1990-1999年)甲肝和菌痢的流行曲线拟合一致,均为三次方曲线模型,回归模型拟合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6和0.89.免疫策略控制后期(2000-2009年)甲肝流行趋势改变为指数模型,R2=0.95,菌痢流行趋势仍为三次方曲线模型,R2 =0.93.结论 2000年开始推行的甲肝疫苗免疫控制策略效果显著.

  • 中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研究综述

    作者:Miss Preeyarad Nithiboonyaphan;曹文富;张永越

    大肠癌可分为结肠癌、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00年世界癌症流行趋势分析表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于第3、第4位,新发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

  • 昆明某医院2010-2014年HIV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

    作者:刘旭;周敏

    延安医院是市级医院,周边人口密集,前来就诊的人群量较多,故对患者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比较重要.依据本院近5年来化验室提供的HIV抗体初筛检测人数报表分析,HIV初筛检测人数及初筛阳性人数每年均有增长,对患者进行HIV初筛检测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初筛阳性患者,掌握HIV流行趋势,加大对感染率上升人群的干预力度,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较好地控制HIV在本医院周边区域人群中的传播.现将医院近五年来各类人群HIV抗体初筛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 当涂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汤海燕;郭艳;沈荣柴

    目的 分析当涂县2008~ 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当涂县2008~ 2012年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当涂县2008~ 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3 114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乙肝;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多,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少,各年度全年均有报告发病,5月份多;职业以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 近5年当涂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乙肝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趋势
  • 阜阳市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见海晖;万俊峰;朱理业;蒋弢;田亚贞

    目的 分析阜阳市2006~ 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 2010年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标本进行HFRS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70例,年平均发病率0.40/10万.各月均有报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7.65%.大年龄79岁,小年龄11岁,发病主要分布在30 ~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4.71%.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3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1%.室内鼠密度平均为4.96%,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平均为6.8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鼠肺带毒率为2.36%;野外为6.58%.结论 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稳定在低发水平;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以秋末冬初为主;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发病的有效手段.

  • 蚌埠市2000~2008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及控制措施评价

    作者:陆露;陈军;沈雁;马凤昌

    目的 分析蚌埠市疟疾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08年疟疾流行及其控制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蚌埠市疟疾疫情从2001年(发病率4.02/万)快速上升后,2003年和2006年的发病率分别达到10.97/万、10.18/万.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8、9月份.通过采取监测和传染源控治等一系列控制措施,2007年、2008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到6.29/万、4.03/万.结论 蚌埠市的疟疾疫情经历了从低发、高发到有效控制3个阶段.控制传染源是控制疟疾流行的有效措施.

  • 凤台县2005~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报告

    作者:杨文秀;张冠林;关世珉;秦娟;宫君

    目的 了解凤台县自然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钩体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凝集实验检测人血清,滴度≧1:100(++)为隐性感染;采用柯索夫培养基,孵育分离宿主动物肾脏钩体并分型.结果 2005~2007年共检测人血清383份,其中阳性14人,隐性感染率为3.66%.捕获宿主动物401只(主要是鼠类),带菌40只,带菌率为9.98%,均为黄疸出血型.结论 凤台县有钩体病潜在流行的可能,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 安徽省2003~2007年性传播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李延庆;刘姝颖;张丽萍;崔俊

    目的 分析安徽省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动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省2003~2007年法定报告性病的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累计报告性病153 411例,年均发病率为47.08/10万.疾病流行谱发生改变,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03~2007年间男性性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但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以20~49岁为高发年龄段,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为主.地区分布特点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发病率较高.结论 安徽省性病发病总体稳中有降,性病的流行谱发生一定改变,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性病尤其梅毒依然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的流行蔓延.

  • 2001~2005年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朱理业;万俊峰;刘奇泉;周华涛;丁振涛

    目的 研究阜阳市肾综合征出(HFRS)血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高的为颍州区(1.35/10万),发病率低的为颍上县(0.54/10万);年发病率平均为0.93/10万,2001年发病率高为1.48/10万,2005年发病率低为0.67/10万.冬季为发病高峰,高峰月份由12月份提前到11月份,11月份发病数占总数的17.33%;春季发病构成增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大年龄76岁,小年龄3岁,26~60岁年龄组占69.80%,以农民为主,但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多于女,为2.66∶1.室内鼠密度年平均为4.70%,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占63.13%;野外鼠密度为3.96%,以黑线姬鼠为主,占72.86%;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年平均分别为2.33%、5.81%,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分别为7.41%、7.41%.结论 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及野外鼠密度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人、鼠间疫情监测.

  • 安庆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

    作者:王玉林;杨建华;李大年;吴克里;汪金生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发病时期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应的控制对策,达到长期、有效控制疫情的目的。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方法,以疾病监测为基础,分析预测HFRS不同时期流行趋势,制定控制对策。结果 监测结果分析提示,HFRS在高发病、低发病以及洪涝灾害时期具有不同的流行趋势,采取以不同的防治措施为主的控制对策,取得了减少发病、控制流行;防止洪涝灾害时期发生爆发;长期保持低发病稳定态势的防病效果。结论 预测HFRS不同的流行趋势,科学地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达到长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目的。

  • 淮北市1995~2001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胡祥标

    目的 分析淮北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北市1995~2001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淮北市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的0.11/10万上升到2001年的3.7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0.4%;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在性别构成上,女性发病增幅上升趋势尤为明显。结论 应尽快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突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减少病例的发生。

    关键词: 梅毒 流行趋势 分析
  • 泗县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杨冰颖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染病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被认为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指标[1].对传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本县传染病的疫情现状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更好地制定和完善泗县传染病防控策略,现对2005~2011年泗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合肥市蜀山区2000~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作者:吴明胜;刘飞;崔光辉;凡建东;李诺

    合肥市蜀山区自2000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HIV/AIDS发现和报告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自2009年蜀山区被确认为国家和省共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来,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得到加强,尤其是加大了监测和检测力度,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现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为进一步了解蜀山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现将蜀山区2000~ 2011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如下.

  • 201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初迪;王文瑞;郭卫东;郎胜利;王艳玲;王莹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自治区共报告手足口病86 061例,其中死亡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15/10万,病死率为0.013/10万.男性发病率为78.60/10万,女性发病率为59.02/10万,男女发病比为1.43∶1,男女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6岁年龄组为主,共报告发病74 269例,占发病总数的86.30%.病例集中于5~8月份,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3.27%.结论 内蒙古手足口病疫情五年内变化不大,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在流行季节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好爱国卫生活动.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疫情.

  • 15~55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及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林健燕;郭泽强

    目的 分析南宁市潜在献血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南宁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用x2检验比较男女的发病情况和分析发病趋势.并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2014-2018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男性各型别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2.47倍、2.17倍、1.96倍、2.39倍.2004-2013年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x2=80.515,P=0.000),乙肝、丙肝、戊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x2=650.836,P=0.000;x2=1590.867,P=0.000;x2=254.376,P=-0.000).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甲肝和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乙肝和丙肝的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过去10年以及未来5年的发病情况均显示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合当前客观存在的发病特征及献血特点,我们必须直面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风险的挑战.

  • 广州市2009-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刘远;许杨;李意兰;景钦隆;蒋力云;曹毅敏;狄飚;杨智聪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9-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对HFRS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检测,对健康人群和鼠类进行监测.HFRS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结果 广州市2009-2012年共检出HFRS患者929例.病例多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男性,发病高峰主要在春和秋冬季.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82%,平均带毒率为11.22%,优势鼠为褐家鼠,带毒率为13.47%.结论 广州HFRS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 南宁市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

    作者:郭泽强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猩红热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2004-2010年猩红热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对2011-2013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0年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0.8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存在11~1月和3~5月两个高峰.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58:1,98.72%的病例是儿童和学生,3~7岁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2.05%.城区发病明显高于郊县.ARIMA模型预测发现2011-2013年猩红热的发病仍维持在低位流行.结论 托幼机构、学校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制的重点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疫情监测并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发病.

  • 遂宁市2005-2010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杨继红

    目的 掌握遂宁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04/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区、县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3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44/10万(P<0.005),男女性别比为1.32:1;散居儿章报告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52.12%,职业高峰明显:0~2岁年龄组占全部病例的49.18%,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理工作,做好粪便无害化和灭蝇工作;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及时做好预警分析:做好应急处理,有效控制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与扩散.

  • 2011年呼和浩特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秋艳;薄涛;许汝琪;张志强;齐鸣;王文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市2011年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以及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呼市2011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市2011年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与去年相比呈上升趋势;传染病发病依次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类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008年后肠道类传染病明显上升,成为主要发病病种;以地方特点的自然疫源类传染病发病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是造成传染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呼市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传染病病种以肠道类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为主,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484 条记录 72/75 页 « 12...67686970717273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