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脊髓损伤标准化重物打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卢曼鹏;权正学;刘渤;蒋电明;欧云生;赵军

    目的 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Ⅱ脊髓致伤仪分别以2.0×2.5 g·cm(A组)、2.5×3.0 g·cm(B组)、3.0×5.0 g·cm(C组)致伤力致伤脊髓;对照组(D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于打击后即刻,6、12 h,1、3 d,1、2、4、8周对各组小鼠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并行后肢运动功能(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 结果 神经电生理检查示B组于伤后6 h,C组于伤后12 h出现N1潜伏期延长,随着时间延长,A、B、C 3组潜伏期开始缩短,A组4周趋于正常为(2.40±0.12)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8周逐渐趋于正常为(2.96±0.15)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8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3.76±0.13)ms,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伤后即刻小鼠均呈现双后肢瘫痪,BMS主评分为0分;伤后前3 d BMS主评分接近0分;随后各组BMS评分逐渐上升,A组伤后1周BMS主评分(5.45±0.12)分,B组伤后2周BMS主评分为(5.45±0.15)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周A组主评分(8.00±0.13)分,B组达(7.50±0.31)分;1周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其余各组(P<0.01).伤后2周A组BMS副评分为(10.12±0.76)分,伤后8周B组BMS副评分为(9.85±0.55)分,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C组伤后12 h,损伤节段灰质内大片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并出现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随时间推移,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尼氏小体消失;伤后2周,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及空洞形成.B组神经元细胞减少程度及空洞形成均轻于C组,A组轻,D组除早期可见轻度细胞水肿外,整个观察期内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结论 该模型准确地反映了小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变化规律,重复性好;可采用重物打击法制作标准小鼠SCI动物模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