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7例可疑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应用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WHO),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型,初步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达特点,筛选有效的鉴别诊断标记物.材料方法:收集可疑为胸腺上皮性肿瘤27例进行HE染色形态学分类和CD45RO,CD20,CK1(细胞角蛋白低分子量)、CDh(高分子量),EMA(上皮细胞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某些需鉴别诊断加染了CgA(嗜铬素),Syn(突触素),S-100,CD5,TdT(末端转移酶)等.镜下观察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WHO分类,27例中胸腺瘤为17例(A型1例,AB型2例,B1型1例,B2型6例,B3型7例);胸腺癌5例(上皮样角化型癌3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类癌);生殖细胞肿瘤1例(精原细胞瘤);淋巴组织增生1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纵隔硬化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胸腺瘤中,除胸腺小体和部分梭形上皮外,基本上不表达EMA,而各型上皮对CKh有较强的表达.胸腺癌中,EMA表达有所增强.胸腺瘤中淋巴细胞大多数为CD45RO阴性,部分胸腺瘤中有CD20阳性细胞.17例胸腺瘤中9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为52.9%,胸腺癌中发病率为0.结论:①胸腺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人.②在鉴别胸腺瘤与其他非上皮性肿瘤时,CKh比较理想,EMA基本无用.③出现B淋巴细胞的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有较高的相关性;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无关.
-
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及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胸腺上皮肿瘤(TETs)是常见的前上纵隔原发性肿瘤,占所有纵膈肿瘤的20%左右;由于TETs形态多样,生物学行为复杂,病理分型及不同类型侵袭性程度存在差异,给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带来不小的难题.因此,准确预测TETs病理组织分型及临床分期,判断其侵袭性,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影像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TETs治疗前诊断,各自存在独特的优势及诊断价值,现予综述.
-
5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分析5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amors,TE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探讨Ki-67表达与TET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TET的Ki-67表达.结果:50例TET中A型5例(10%),AB型11例(22%),B1型9例(18%),B2型10例(20%),B3型10例(20%),C型5例(10%).临床Ⅰ期25例(50%),Ⅱ期9例(18%),Ⅲ期12例(24%),Ⅳ期4例(8%).C型胸腺瘤Ki-67 LI%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学亚型;临床Ⅳ期Ki-67 LI%显著高于临床Ⅰ期、Ⅱ期及Ⅲ期.结论:TET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以及Ki-67蛋白表达等综合评定有助于胸腺瘤良、恶性的诊断.
-
18F-FDG PET-CT显像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简化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根据WHO简化组织学分型法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对其18F-FDG PET-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PET-CT的半定量指标与胸腺肿瘤WHO简化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PET-CT预测WHO简化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中,低危组10例(22.2%),高危组35例(77.8%).18F-FDG PET-CT显像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ax与肿瘤大径比值(SUVmax/T)与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分型相关(r值分别为0.577和0.621,均P< 0.000 1);SUVmax、SUVmax/T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的诊断效能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和0.917,均P< 0.000 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WHO简化分型相关,对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恶性度分级有预测价值.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组织学分型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胸腺上皮性肿瘤成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常见,尤其是自开展低剂量肺癌筛查以来,其发现越来越多。 TET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分型复杂,不同类型侵袭性程度不同,导致在制定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上存在差异。因此,准确预测TET的侵袭性,甚至病理分型,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能够发现TET,并各具优势,就其各自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新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
胸腺上皮肿瘤WHO病理分型与CT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 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 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 WHO 组织病理分型,分析TETs 各种组织学类型的CT特征。结果:66例TETs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77岁。病理分型:A 型5例(7.6%),AB 型15例(22.7%),B1型13例(19.7%),B2型10例(15.2%),B3型10例(15.2%)及胸腺癌13例(19.7%)。A、AB、B1型胸腺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而80.0%的B3型胸腺瘤及92.3%的胸腺癌呈不规则形;大部分(92.4%)胸腺肿瘤呈中度强化。80.0% B3型胸腺瘤及100%胸腺癌有包膜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40.0%的B3型胸腺瘤及61.5%的胸腺癌出现心包和(或)胸膜腔积液;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周围结构受侵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分别为15.4%(B1)、40.0%(B2)、80.0%(B3)及100%(胸腺癌)。TETs组织学分类与侵袭危险度 CT 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736,P<0.01)。结论:不同 WHO 病理分型的TE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TETs的CT特征反映了其侵袭危险性及组织病理学分型。
-
P5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胸腺瘤的表达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42例胸腺瘤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的表达.结果①P5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良性胸腺瘤:4.5%,恶性胸腺瘤I型:33.3%,恶性胸腺瘤I型:100%.②EGFR在浸润性胸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P<0.05);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22.7%,浸润性胸腺瘤:55.0%.③ER、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中无表达.结论 P53和EGFR在胸腺瘤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
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基因遗传学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基因遗传学。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胸腺上皮性肿瘤一共有80例,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腺瘤一共有80例,胸腺癌一共有12例,胸腺瘤以AB型为多见,一共有27例,占总体的33.75%。12例胸腺癌当中鳞状细胞癌分化一共有10例,神经内分泌癌一共有2例。结论:基于细胞形态、功能以及遗传学的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具有相对比较高的可重复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胸腺瘤各种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