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钙离子载体A23817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失败者卵母细胞的激活作用

    作者:宋文妍;刘敏瑞;金海霞;姚桂东;石森林

    目的 探讨Ca2+载体A23817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受精失败后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因第1周期ICSI受精失败于本中心行第2周期Ca2+载体A23817辅助激活的53个ICSI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液质量分4组:A组,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B组,圆头精子症;C组,其他类型严重精子畸形;D组,其他因素.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将所有患者第1周期行常规ICSI的卵母细胞设为对照亚组,将第2周期行Ca2+辅助激活ICSI的卵母细胞设为人工卵母细胞激活(AOA)亚组.再分别比较各组间实验室指标、妊娠结局,以及各AOA亚组的激活率.结果 ①A、B、C组各AOA亚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36.9%、66.7%、58.2%)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12.7%、0.0%、17.6%;P均为0.000),D组的AOA亚组和对照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组的AOA亚组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亚组(P=0.02),A组、D组的AOA亚组和对照亚组间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研究亚组胚胎移植后部分成功着床并发生临床妊娠,而其对照亚组无胚胎可进行移植;③各组的AOA亚组间激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以B组(86.7%)的激活率高.结论 对于精源性因素导致的ICSI受精失败可行Ca2+载体A23817辅助激活,以改善ICSI后的受精情况,并能改善精子畸形患者的周期结局.

  • 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郑中;赵晓明;孙赟;洪燕;高敏芝;茅琳;徐冰

    目的:探讨男性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及恢复期接受IVF/ICSI对妊娠结局是否造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IVF/ICSI治疗的496对不孕夫妇,术前进行血清HBV及乙肝5项检测,女方乙肝5项均为阴性或仅HbsAb阳性且HBV-DNA阴性.根据男方乙肝检查结果分成3组,A组(297对夫妇):男方乙肝5项均为阴性或仅HbsAb阳性且HBV-DNA阴性;B组(81对夫妇):男方乙肝大三阳且HBV-DNA阳性;C组(118对夫妇):男方乙肝小三阳且HBV-DNA阴性.统计分析3组第1次新鲜周期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并进一步比较3组中行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结果:在IVF/ICSI周期中A、B、C组女方的临床妊娠率(40.1% vs47.9% vs 36.7%)、早期流产率(8.3% vs 8.6% vs 2.5%)无统计学差异;早产率、抱婴回家率(34.2% vs 42.5% vs 33.9%)和婴儿出生情况各组间亦相似.在ICSI周期中,3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抱婴回家率及婴儿出生情况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在乙肝病毒感染期和恢复期无论采用IVF或ICSI方式授精,对妊娠结局及婴儿出生情况均无不良影响.

  • 3106个不同来源精子ICSI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董瑞娜;郭艺红;孙莹璞;苏迎春;李婧

    目的:分析精子的来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不育行ICSI的3 106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A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B组)、睾丸精子抽吸(TESA)组(C组)、冻融PESA精子组(D组)及冻融TESA精子组(E组),比较各组ICSI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C组2PN受精率、卵裂率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A组、B组及C组间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2PN受精率显著低于D组,但B组与D组之间、C组与E组间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SA/TESA-ICSI、冻融PESA/TESA精子技术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首先选择附睾取精,并可将剩余PESA/TESA精子冻存.

  • 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后异常受精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媛媛;向卉芬;谢鑫;章师平;周平

    目的: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异常受精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9个ICSI周期,按照是否有异常受精分为异常受精组(n=118)和正常对照组(n=181),异常受精组至少发生1个非2原核(2PN)的受精卵.比较分析异常受精组和对照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异常受精组hCG注射日E2水平(14 097±3 066 pmol/L)高于对照组(1 2461±6 83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受精组获卵数及成熟卵数分别为17.8±7.2个、15.3±6.1个,多于对照组的13.6±7.0个、10.2±5.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子成熟率(81.7% vs76.4%)、2PN受精率(78.4% vs 86.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年龄、基础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精子来源及质量、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对Gn刺激的高反应性可能与ICSI后异常受精的发生有关.异常受精卵的发生虽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减少异常受精发生率,增加卵子利用率,可能会提高累积妊娠率.

  • 纺锤体观测参数与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亚宁;黄亚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对卵母细胞染色体的运动、平衡、分配和极体的排出十分重要.随着偏振光显微镜的发展,在活细胞中观察纺锤体已经十分方便,这也为研究纺锤体不同观测参数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卵母细胞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对卵母细胞纺锤体不同观测参数包括有无纺锤体、纺锤体的形态、光阻滞值、纺锤体与第一极体的夹角、纺锤体与ICSI注射针的相对位置等对ICSI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

  • 男性不育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南南;孙莹璞

    近年来对男性不育的遗传学因素的广泛研究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不同程度生精障碍从而引起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学病因.无精子症因子区(AZF区)由近至远包含3个不同的亚区:AZFa、AZFb和AZFc,不同缺失类型的表型不同.目前常采用PCR法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其缺点是准确度低、特异性差、耗时.而基因芯片技术虽能克服上述缺点,但目前成本过高.通过检测能预测患者男性后代的遗传风险,有助于患者选择辅助治疗的方式.虽然Y染色体微缺失的严重不育患者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获得后代,但有可能将遗传缺陷传给男性后代,使之获得相同的Yq微缺失和不育.

  • 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人卵丘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

    作者:吴小华;程立立;张敏;焦保权;朱爱萍;常秀峰;徐清华;李冬秀;包莉莉

    目的:探讨单卵母细胞所对应的卵丘颗粒细胞(cumulus cells,CCs)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成蛋白-15(BMP-1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表达与对应单卵母细胞质量及其发育潜能的关系以及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的表达.方法:因男方因素或曾有过体外受精(IVF)不受精史接受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41例,单卵母细胞的CCs 332份(GnRH-a组21例172份CCs,非垂体降调节组20例160份CCs).拣卵后机械法剥离单卵子周围的CCs,将卵母细胞与收集的CCs一一对应进行分析.M II卵均采用ICSI授精,并观察其受精、卵裂及囊胚发育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比较各组CCs中GDF-9、BMP-15、TGFβ1和Smad3的相对含量.结果:①CCs收集及PCR扩增产物可满足实验要求.②GnRH-a组及非垂体降调节组中,上述4种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正常受精组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异常受精组;优质卵裂胚形成组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非优质卵裂胚形成组;优质囊胚形成组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优质囊胚形成组.③GnRH-a组的CCs中BMP-15的表达量相对更高;而GDF-9、TGFβ1和Smad3在非降调节组的CCs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①采用单卵母细胞的CCs的RNA进行研究,实际操作是可行的,RNA的质量和数量可达到实验要求.②GDF-9、BMP-15、TGFβ1、Smad3可作为评价卵母细胞质量、预测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客观指标.③降调节与否可能影响CCs中的卵母细胞分泌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与MII期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有关.

  • 食蟹猴体内自然成熟和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

    作者:黄璋琼;曾桥;高家红;江勤芳;吴正存;叶尤松;李聪;李云;马开利

    目的:探讨食蟹猴体内自然成熟和体外培养成熟(IVM)的卵母细胞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正常月经周期和生育功能的13只健康成熟的雌性食蟹猴,使用优化的促排卵方案进行促排卵后,B超下观察用药后的卵巢情况,手术取卵后对已成熟的M Ⅱ期卵母细胞进行ICSI,未成熟的GV及MⅠ期卵母细胞在IVM 16~38 h后发育为MⅡ期卵母细胞,再进行ICSI,观察IVM及体内自然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IVM为76.1%±14.9%,受精率为56.79%,卵裂率为73.91%,优质胚胎率为44.12%;体内自然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率为68.52%,卵裂率为94.59%,优质胚胎率为58.57%.在受精率和卵裂率方面,两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而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蟹猴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对ICSI结局有较大影响.

  • 40岁以上高龄妇女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冯翠娥;姜宏

    目的:探讨≥40岁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者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推荐更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248例年龄≥40岁妇女的320个起始周期按年龄分为40岁、41岁、42岁及≥43岁4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个起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2.50%,活产率为7.19%.4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8.99%、21.43%、32.20%和42.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11%、17.86%、10.17%和0.79%;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6.25%、11.02%、6.54%和0.56%;活产率分别为20.25%、7.14%、5.08%和0.00%.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3岁组无1例活产.结论:女性≥40岁,年龄每增加1岁即对IVF/ICSI的结局有显著影响,≥43岁获得妊娠和活产的几率极低.建议年龄≥40岁的女性,即使无其他不孕原因亦应积极行IVF/ICSI治疗.而对于年龄≥43岁的女性寻求赠卵治疗或提前冷冻胚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胚胎显微操作与妊娠早期人血清β-hCG值的关系

    作者:秦爽;牛文彬;李刚;孙莹璞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胚胎显微操作与妊娠早期血清β-hCG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IVF/ICSI/PGD)新鲜囊胚移植的259个宫内妊娠周期,根据移植胚胎数及不同周期类型分组,比较移植14d、18d血清β-hCG水平的差异.结果:单囊胚移植组中,行IVF周期、ICSI周期和PGD周期间妊娠早期的血清β-hCG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常规移植14 d IVF周期血清β-hCG值为877.31±480.40 IU/L,显著高于ICSI周期711.86±485.64 IU/L,P<0.05.移植18d时,两者血清β-hCG无统计学差异(4 198.32±2 306.48 IU/L vs 3 763.75±2 268.87 IU/L,P>0.05).而PGD周期移植14d血清β-hCG值为556.22±418.94 IU/L,18d为3 027.22±2 455.80 IU/L,与IVF、ICSI周期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双囊胚移植组中,IVF周期、ICSI周期及PGD周期各组间14d、18d血清β-hC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判断行ICSI、PGD周期患者妊娠与否时适度降低评估患者妊娠早期(移植14d、18 d)有效妊娠血清β-hCG值标准是可行且必要的.

  • 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微量精子冻融安全有效新载体(附83例报道)

    作者:薛云婧;徐源;刘锋;朱子珏;公跃华;汪小波;胡剑麟;孙健;陈威;张箴波;洪艳;吴煜;李铮

    目的 探讨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LSL管)冻存微量精子的冻融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LSL管冻存精子的冻融结果,观察其中23对夫妇因男性因素解冻LSL管精子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妊娠结局.结果 不同来源的微量精子采用LSL管复苏后89.5%(94/105)可见活动精子,进入辅助生殖周期的标本可使用率为73.9%(17/23).在18个ICSI周期中,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8.0%、92.5%、62.7% 和40.6%;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分别为31.1%、52.5% 和55.6%.获得的所有12个活产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 LSL管是一种可用于微量精子冷冻保存的安全有效新载体,可广泛使用于辅助生殖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