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Cobb角为>80°且侧卧位反向弯曲像柔韧度<30%,该类患者需要进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对于术式选择存在争议.该文综述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进展,为后期选择理想术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关于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研究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后路Ⅰ期矫形手术的8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柔韧性、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均在主弯凹侧采用长短双棒进行撑开矫形,在凸侧放置第3根棒加压矫形.结果:主弯Cobb角术前100°~131°,平均118.5° ±12.0°,柔韧性0%~18.2%,平均11.6%±5.6%;术后40°~94°,平均60.1° ±16.8°,较术前明显改善(t=9.3,P<0.001),矫正率26.5%~66.6%,平均49.1%±13.2%;末次随访46°~91°,平均62.6°±14.7°,较术前明显改善(t=13.2,P<0.001).手术时间230~385 min,平均(302.5±45.5)min;出血量600~1300 ml,平均(962.5±272.2)ml;置入物密度43.3%~69.2%,平均55.5%±8.2%.术中脊髓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安全可靠.
-
改良Halo-骨盆架在儿童重度脊柱侧凸牵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Halo-骨盆架在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形前牵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3月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病例18例,在矫形术前用改良Halo-骨盆架进行牵引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冠状面侧凸Cobb角82°~159°,平均118.4°,矢状面后凸Cobb角46°~116°,平均91°.大牵引力为体重的1/3~1/2进行术前牵引.对牵引前、牵引后、矫形术后的侧后凸纠正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平均大牵引重量8kg,约占平均体重(14.3 kg)的51.2%,牵引2~4周(平均2.3周).6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少牵引力后症状消失.矫形术后无瘫痪、呼吸衰竭和死亡发生.牵引后冠状面侧凸纠正率平均39.6%;矢状面后凸纠正率平均30.7%;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矫形术后冠状面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9.2%;矢状面后凸矫正率平均为39.3%. 结论 术前用改良Halo-骨盆架牵引可明显提高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效果并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进展
目的 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新进展. 结果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 结论 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