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6例,均采用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并发症发生率12.12%.结论: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
-
护理干预对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手部皮肤缺损患者80例,均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7.5%,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分别为80.0%和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1,5.54;P<0.05)。结论对于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护理满意度。
-
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手部皮肤缺损患者20例,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皮瓣修复治疗,采用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分析患者皮瓣质地情况、弹性情况和皮瓣外观状况评分和皮瓣成活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手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20例患者皮瓣质地情况、弹性情况和皮瓣外观状况评分分别为99.23±5.14分、98.53±7.41分和92.71±8.13分.20例皮瓣成活率为95.00%,有1例皮瓣凋亡.20例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中,有15例满意,4例比较满意和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00%.20例患者手功能恢复良好率中,有17例优,有2例良,有1例差,优良率为95.00%.结论: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确切,皮瓣质地、弹性和外观均分析好,成活率高,可提高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游离前臂背侧双叶串联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二例
跨越手指和手掌、多指以及1指多处的手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或关节外露时,常需要皮瓣覆盖.由于创面相互分割,临床上很难用单一完整皮瓣一期修复.我们应用游离前臂背侧双叶串联皮瓣修复2例手部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
手外伤皮瓣修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手外伤患者急剧增加,手外伤发生率已位居外伤发生率第2位,占到外科急症总数的20%,骨科急症总数的40%.手部皮肤缺损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约1/3手外伤病例需进行皮肤移植术[1].本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手部皮瓣修复术进行综述.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相同的疗效.
-
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80例,按是否运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85例患者中,除3例皮瓣部分坏死外,82例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观满意,弹性及质地良好,血运可,关节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对照组95例患者中,21例需要做把皮瓣削薄的二期修整术。结论运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获取皮瓣相对容易,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较少,术后可较好地恢复手的外观及功能。
-
应用四种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5~1997年,采用四种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34例,经随访,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31例,女3例.年龄2~50岁,平均22岁.急诊手术修复9例,择期手术修复25例.
-
腓肠内侧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观察
腓肠肌内侧肌皮瓣应用于临床已久,随着基础解剖的认识深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腓肠肌内侧穿支动脉皮瓣的切取移植技术日渐成熟,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用其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腓肠内侧穿支动脉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
游离足内侧皮瓣在复杂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复杂手部缺损患者,体表标记足内侧皮瓣的形状及大小,解剖出供养皮肤动静脉,游离移植于手部与受区血管吻合.结果 本组共1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臃肿的皮瓣一般在术后3~6个月逐渐平整.结论 足内侧皮瓣供区隐蔽,创伤小,皮肤质地与手掌及指腹相似,是修复复杂手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
腹股沟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9例
199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手部皮肤缺损患者39例,我们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
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及多指蹼一次成形
应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部创面的修复已广为应用[1].对手掌(背)联合指蹼皮肤缺损的患者,可以应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覆盖,但需要二次手术重建指蹼.
-
手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探析
目的:探讨手部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0年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70例,均采用皮瓣移植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前臂岛状皮瓣28例,骼腹股沟皮瓣8例,指动脉岛状皮瓣22例,游离皮瓣12例.结果:有3例皮瓣完全坏死,6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他 61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一期愈合患者60例,二期愈合患者10例.结论:皮瓣手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能够对创面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治疗.
-
吻合跗外侧动脉的足背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足背外侧皮瓣具有质地薄、携带感觉神经、供区隐蔽等优点,常作为足背多叶皮瓣的组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带蒂转移修复足踝部、足趾部的皮肤缺损.2005年7月以来,我院应用吻合跗外侧动脉的足背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手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
手是人类的劳动器官,为了适应功能的需要,手皮肤在厚度、质地、结构上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有所不同,因此其缺损后修复亦非常困难.常需行皮肤移植术来覆盖创面.目前,手外科常用的皮肤移植术有皮片移植术和皮瓣移植术.前者取材方便,取材部位广泛,技术操作简单,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创面愈合,但无法用于骨与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
-
带蒂薄型下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带蒂薄型下腹部皮瓣对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方法 .方法 应用带蒂薄型下腹部皮瓣对21例手掌创面和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背创面及手背Ⅲ度切痂创面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4年,观察手部外观与手指功能.结果 21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及弹性好,肤色基本正常;痛觉、触觉及温度觉存在;手指伸屈活动范围及力量基本正常.结论 应用带蒂薄型下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成活率高,手部功能恢复良好.
-
髂腹股沟皮瓣带蒂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我科自1995~1999年间应用髂腹股沟皮瓣带蒂移植修复手掌、手背皮肤缺损16例,获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46岁,平均25岁.修复创面有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手背热压伤感染性创面2例,均用带蒂移植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皮瓣大切取面积14cm×10cm,小8cm×6cm,16例全部成活.
-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的护理
总结6例手部皮肤缺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移植术后护理.认为加强一般护理,做好体位安置,准确观察及判断筋膜瓣血运情况,是移植术后护理重点.术后随访3~12月,6例皮瓣全部存活.
-
废弃指剔骨游离指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目的 评价废弃指的游离剔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取10例废弃食中环小指,设计剔骨皮瓣修复手掌及虎口创面. 结果 随诊1年,10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2],均为优级. 结论 废弃指的游离剔骨皮瓣,是一种修复手部创面可行的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我科自1997年3月至2005年2月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1例,共50个皮瓣,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