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父母学堂实施孕产期一体化管理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及家庭照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父母学堂实施孕产期一体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段式护理,观察组采用孕产期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娩结局、家庭照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父母学堂实施孕产期一体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
延续性护理对食管癌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食管癌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118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癌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围术期均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出院前对照组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6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人康复情况、家庭照护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月后滥用抗生素和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庭照护认知能力评分和家庭凝聚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6个月后SF-36评分中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引导、改善食管癌病人及家属的护理行为,指导病人预防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西部农村老年患者家庭照护能力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农村老年患者出院1年间家庭照护能力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陕西、甘肃省≥70岁农村老年患者的家庭照护者290人,分别于出院前1~2 d、出院后3个月及1年对其家庭照护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照护能力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得分低,1年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自觉身体状况及健康状况的照护者,其家庭照护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不同医护处置数量对家庭照护能力有影响(均P<0.01).结论 西部农村老年患者家庭照护能力在出院后3个月低,家庭照护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人口社会学特征以及患者出院时的医疗护理需求与其家庭照护能力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过渡期内针对不同特征的家庭照护者提供相应的过渡期护理,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进而提高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和老年患者的照护品质.
-
98例痴呆患者营养状况与家庭照护能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及家庭照护能力,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微型营养评定简化量表、家庭照护能力量表,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住院的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和家庭照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98例痴呆患者微型营养评定简化量表评分为(7.70±2.21)分,营养不良者56例(占57%);患者家庭照护能力总分为(29.10±5.12)分;痴呆患者营养状况与家庭照护能力总分呈密切正相关(r=0.407,P<0.01),表明家庭照护能力越高,痴呆患者营养状况越好.结论 痴呆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其家庭照护能力有待提高,痴呆患者营养状况与家庭照护能力呈密切正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能力,加强照顾者有关痴呆疾病知识及进食护理培训,指导照顾者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营养照护计划,从而改善痴呆患者营养状况.
-
失能老人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的幸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家庭照护能力量表对492例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失能老人幸福度总分(28.30 ±11.66)分,表明其幸福度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采取屈服应对方式、每周外出次数少、使用辅助器具、低龄失能、家庭照护认知能力低下是降低失能老人幸福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失能老人幸福度处于中等水平,照护者应在提高家庭照护能力的同时帮助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升其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