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3例临床分析

    作者:钱倩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因及预后。方法: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女性,同时性乳腺癌8例,异时性乳腺癌25例。死亡3例,均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无病生存23例。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并无明确的病因,应在单侧乳腺癌术后密切随访,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1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燕;孙强;周易冬;茅枫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其中两侧乳腺癌发生间隔小于6个月者称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发生间隔大于6个月者称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我院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共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1例,占同期所有乳腺癌的1.9%(41/2119),现总结分析如下.

  • 114例同时性双乳癌临床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扬;陈国际;王一澎;冯莉

    目的:研究原发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以下简称同时性双乳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4例同时性双乳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同时性双乳癌第一癌及第二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原发灶手术方式以乳腺全切为主,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以清扫术为主。同时性双乳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激素受体阳性率高达70%,HER2阴性病例的比例(第一癌为60.5%,第二癌为64.0%)明显高于HER2阳性比例(第一癌为20.2%,第二癌为15.8%)。第一癌肿瘤大小、第一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第一癌及第二癌TNM分期是影响同时性双乳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同时性双乳癌总体发病率较低,既往文献报道的手术方式多以改良根治术为主。第一癌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分期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分期较早的同时性双乳癌拥有更好的预后。

  • 3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吕淑贞;李艳萍;吕大鹏;郭怡晖;赵霞

    目的 研究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收集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共31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初诊方式等.结果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二原发癌的初诊肿瘤大小(T)较第一原发癌偏小(P< 0.05),TNM分期较第一原发癌更早(P<0.05);第二原发癌的TNM分期以0期或Ⅰ期较为多见.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激素受体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通过自检发现的比例分别为64.5%、41.9%,由临床医师手诊、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比例分别为35.5%、58.1%,其中有2例(6.5%)对侧乳腺癌漏诊,通过MRI检查发现.结论 对于已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对侧乳房检查并结合钼靶、超声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可疑病灶予以积极处理,从而提高对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双侧乳腺癌的诊疗效果.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作者:林燕;周易冬;孙强;黄汉源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BBC)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所以有必要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本文复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系统阐述PBBC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特别是预防等相关问题.根据乳腺两侧的原发病灶间隔期是否超过6个月,将PBBC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对于危险因素各家论述涉及较多,其中基因研究是热点所在,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因为PBBC不是转移癌,它与单侧乳腺癌的愈后没有明显差别,所以一经确诊应该采取积极治疗.对于PBBC的预防方法,各家提出意见不一,其中也存在一些争论.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红;赵晓亮;郎荣刚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 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娄丽;于国放

    本研究总结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对两侧乳腺肿块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克隆分析

    作者:刘勤;杨伟明

    乳腺为人体内成对的器官,受同样内外环境及致癌因素的影响,双侧乳腺可同时或先后患病。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目前多数文献[1]以6个月为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者称为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大于6个月者为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患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国外资料显示,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1%~15%[2-4],国内报道较低,在2.1%以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低,新鲜的癌组织不易长时间保存,故研究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时,标本多来自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蜡块[19-21]。

  •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分析(附一例报告)

    作者:郑荆洲;童传明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同时发生或发生间隔小于 6个月的独立的原发癌灶出现在双侧乳腺内.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总体发病率不高,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更少.笔者近期发现1例典型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

  • 12例原发双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

    作者:韩东升;赵昕;黄锐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BBC)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是多原发癌的一种类型.双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诊断及治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近7年来收治的12例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充顺;王承承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的原发癌灶.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小于6个月者称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SBC),发生间隔大于6个月者称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ABC).我院收治9例BPBC.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娄丽;丛新丽;马玉香;李吉昌;于国放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18例 (31.0%)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相似性,而另外40 例(69.0%) 则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类似原发性单侧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分布特征,第二癌与第一癌相似性较低.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及病理分析

    作者:张萌璐;马步云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9年4月2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双侧同时性乳腺癌患者9例,年龄41~60岁,平均47.3岁;双侧异时性乳腺癌患者15例,首癌诊断年龄33 ~ 61岁,平均43.2岁,第二癌诊断年龄38 ~ 69岁,平均49.1岁,首癌与第二癌间隔时间3~8年,平均5.9年.对其超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数肿瘤的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而纵横径比值、后方回声衰减和钙化灶见于部分肿瘤;Adler血流分级以较高的Ⅱ和Ⅲ级为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7个,浸润性小叶癌1个;双侧异时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27个,导管内癌2个,髓样癌1个.结论 多数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乳腺癌术后随访应建立在超声等影像学的基础上,超声导向下的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提高双侧乳腺癌的检出率.

  • 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海东

    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2例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女性,52岁, 右乳肿块1个月余入院,诊断右乳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并淋巴结转移(3/10),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术后给予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2年后发现左乳肿块穿刺证实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检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未发现转移,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给予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存活5年,目前仍健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