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伏天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阳虚质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伏天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每年三伏天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连续治疗3年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疗程Kupperman指数评分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疗程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伏天温针灸是一种治疗围绝经期阳虚质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
阳虚质内涵及其对原发性痛经调理的启示作用
首先对阳虚质与阳虚证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阳虚质内涵范围;其次对古医籍中的阳虚质理论进行分析,发现阳虚质有其自身特点,影响疾病倾向性、处方用药及养生.以此为启发,秉持“治病求本,本于体质”,阳虚质妇女原发性痛经应从内外两方面调理,坚持助阳、补阳、护阳三大原则.
-
应用TTM对60例正常人阳虚质的评价研究
目的 探索健康正常人阳虚体质热代谢规律及TTM评价部位.方法 募集20~71岁健康志愿受试者,男12例,女48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制定健康调查表筛选平和体质和阳虚体质,分为健康阳虚质组(30例)和健康非阳虚质组(30例),应用贝亿公司生产红外热成像系统TTM(Thermal Texture Maps)对每位受试者采集全身10~11幅热像图,对49个区位161个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健康阳虚质组和健康非阳虚质组TTM代谢热值表现具有如下相同特点:49个区位中,前额区位代谢热值高,其次为面部、神阙和督脉区位,足和头后部两大区位代谢热值低(均为P<0.05).健康阳虚质组较健康非阳虚质组面部、头后上部、头后下部、手前臂、股后区、膝部、胭窝、小腿后区8个热图区位代谢热值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健康正常阳虚体质者和健康正常非阳虚体质者具有相同的代谢热值规律;头面部和四肢区位是应用TTM评价阳虚的两敏感区位.
-
小剂量金匮肾气丸对阳虚体质老年人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免疫衰老”非常明显[1],从而容易导致各种感染、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体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阳虚体质为偏颇体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2],与平和体质老年人比较,阳虚质老年人普遍存在早衰、内分泌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表现[3],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金匮肾气丸可以有效纠正阳虚证候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4];金匮肾气丸可以明显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病灶区域的炎性细胞浸润,对CD4+、CD8+、CD4+/CD8+等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5]。我院采用金匮肾气丸对50例阳虚质老年人进行相关指标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药足浴熏洗治疗阳虚体质失眠随机对照研究
笔者采用中药足浴熏洗治疗阳虚体质失眠患者110例,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研究纳入110例阳虚体质失眠患者,受试者均来自2015年11月~2016年3月本院治未病中心、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足浴熏洗加西药组)与对照组(单纯西药组),每组55例.
-
辨体调理膏对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辨体调理膏对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条件的门诊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辨体施养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辨体调理膏干预,两组均在每年冬至前10d开始服用至立春后10d,服用60d左右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在入组前、疗程结束后1年进行疗效、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在干预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总体临床体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在干预后,气虚体质者临床体质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的试验组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干预(P<0.05)。[结论]辨体调理膏对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的干预有较强的作用。
-
阳虚体质运动员运动心肺功能试验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运动员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分析阳虚体质人群运动心肺功能试验结果与非阳虚体质人群的差别,从而作为阳虚体质的诊断依据.方法:以逐级负荷踏车试验对阳虚体质人群(阳虚体质组)21例和非阳虚体质人群(非阳虚体质组)21例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检测,并对大摄氧量、氧脉搏、大心率、大通气量等指标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阳虚体质组比较,阳虚体质组的大摄氧量、氧脉搏、大通气量较低,大心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虚体质运动员心肺功能较非阳虚体质运动员弱,结果可为运动员阳虚体质的诊断提供有力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安排其更为适宜的运动训练项目.
-
第十八讲关于怕冷症的中医诊治思路
怕冷症是以机体寒热调节障碍失衡、产热不足、并对外在寒冷刺激耐受功能低下,而表现的躯体长年难以忍受寒冷,并伴有畏风、自汗等症状的病症。怕冷症属于疑难杂病,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本次讲堂在王琦教授治疗70余例怕冷症临床经验以及对33例怕冷症调查基础上,结合2则典型病例,对怕冷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探讨,为中医治疗怕冷症提供思路和借鉴。
-
“杂合以治”阳虚体质高职女生月经不调92疗效观察
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等[1].阳虚体质是形成许多疾病的体质基础,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2].高职女生因为学习压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等因素,致月经不调的人群不在少数.我们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运用“杂合以治”治疗阳虚体质高职女生月经不调,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悬灸法治疗阳虚体质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悬灸法治疗阳虚体质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阳虚体质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选内关(双)、膻中穴、心俞(双)、至阳四处穴位行艾条悬灸法,对照组选相同穴位行普通针刺法,四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8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0%)和对照组(6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出现频率比较,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悬灸法治疗阳虚体质冠心病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特点,总体效果优于普通针灸疗法,适合临床推广.
-
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督脉走罐干预阳虚体质60例
目的:观察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走罐疗法干预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阳虚体质作为研究对象,每周施督脉腧穴热敏灸、走罐治疗1次,共治疗24次.以阳虚质量表评分、外感病发病次数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研究对象体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阳虚体质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外感病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督脉腧穴热敏灸配合走罐疗法能有效改善阳虚体质人群的机能状态,预防外感病的发生.
-
针灸调理阳虚体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体质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对综合稳定的特质,伴随固有的病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转归.阳虚体质作为岭南地区的常见病理体质,与众多疾病的病因相关.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针灸技术逐渐成为干预阳虚体质的热点.本文将从阳虚体质的特点、微观实质、针灸干预阳虚体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总结目前研究现状及不足.现报道如下:
-
从中医阳虚探讨亚健康状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畏寒肢冷、心悸胆怯等都是中医阳虚的证候表现,亦是亚健康状态相关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证候分型,阳虚为亚健康的一种证型.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是一种介于未病和已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临床通过中医理念调整机体阳虚状态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取得明显疗效,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同时对于亚健康的预防、诊治、调养也提出来许多新思路、新手段.通过中医学阳虚理论、阳虚体质、阳虚证等方面探究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医脏腑辨证在临床上进行亚健康阳虚状态的辨别,正确地分析脏腑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表现,对于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尤为重要.
-
针灸调体治疗上热下寒型疾病探析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虚体质不完全相同或一致的生理、病理、心理、情绪、性格等形神构成的特殊性.针灸应对策略应清上热、温下寒、调中焦脾胃,以温下寒和调中焦为主,兼以引火归元,使阳气归于本位.首选督脉、任脉等调阴补阳的经脉,配神阙、气海、关元、大椎、中枢、肾俞、命门等常用调理阳虚体质的基础穴位,以隔物灸、温针灸或麦粒灸等温灸为主行综合调治;上热下寒型疾病临床针灸干预需兼顾胆肺不降、脾胃不和、心肝火旺、气血虚弱等证型,同时,在上点刺放舌下络脉金津、玉液之郁热瘀血,在下灸涌泉引火归元.
-
小儿阳虚体质的临床特点及其日常调护探析
目的:探寻小儿阳虚体质的临床特点及日常调护方法.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探析小儿阳虚体质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证候特点以及易感性,并对其日常调护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小儿阳虚体质以怕冷、多静少动为整体表现,其形成与小儿脾肾不足及父母体质状态以及诸多后天因素相关;其证候为脾阳虚或脾肾阳虚;调护应主要从饮食、起居、运动、药物、情志及其他外治法等方面入手.结论:研究小儿阳虚体质的临床特点及其日常调护方法,可增强体质,干预易感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
隔姜灸与针刺干预阳虚体质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隔姜灸与针刺对阳虚体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康复科门诊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阳虚体质患者60例,年龄18~ 6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隔姜灸干预,对照组给予针刺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后阳虚质积分都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虚质积分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与针刺都能改善阳虚体质,但隔姜灸改善阳虚体质的效果更佳.
-
体质学说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体质差异不但是决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否的关键,也决定其各种质型.辨别体质结合病因病机,依据证候兼夹,确定临床立法、处方用药,即进行"辨质论治".只有把"审机论治"、"辨质论治"、"辨病论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治疗效果大化.
-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防治
郁证的形成是由肾阳亏虚不能蒸腾肾水上制心火,导致心肾不交、心神不宁;或肝气升发疏泄不畅,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所致.阳虚是其重要病机,脑髓失养是其继发病机.治疗时应发挥阳气"主动"功能,维持肾-脑-心-肝系统的功能,尊仲景"治未病"之精神,防止病情反复迁延,或阳气亏虚进一步加重.
-
痤疮与体质关系浅析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内在体质有关.痤疮的局部病变,是五脏失调的内部表现.在五脏尚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治疗痤疮,方可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
附子药饼穴位贴敷对阳虚体质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附子药饼穴位贴敷对阳虚体质干预的作用.方法:30例符合阳虚条件的志愿者行附子药饼穴位贴敷,选穴:神阙、关元、气海、双肾俞、命门、腰阳关.15 d为1疗程,进行3疗程.结果:干预后,阳虚体质者总体临床体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附子药饼穴位贴敷对阳虚体质者的干预有较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