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概述

    作者:方淡思;许丽

    发热作为儿科疾病中为常见的一类症状,即可表现为某种疾病的临床反应,又可继发其他急性病证.小儿由于自身生理的特殊性,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温突变,如不及时处理,常常诱发惊厥抽搐,损伤神经系统.现代医学用于退热的治疗主要是使用各种解热镇痛剂、抗生素及激素.由于小儿脏腑柔弱,对于疾病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比较低[1],大量或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刺激患儿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导致抵抗力下降.小儿外治主要采用手法、药品或器械施用于体表皮肤、黏膜孔窍或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2],对于无法配合服药的婴幼儿来说,这是一种操作简便又疗效显著的方法.外治法易于掌握,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为更有效地应用外治法,本文简述如下,以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小儿发热 中医外治
  • 张西俭主任中医师平脉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经验举隅

    作者:路瑜;赵颜俐;苟春雁

    张西俭主任中医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从医43年,学验俱丰.本文仅浅介张师平脉辩证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于下.

  • 儿科300例门诊发热患儿用药分析

    作者:田旭东

    目的 探讨小儿发热患者门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就诊的300例发热患儿,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门诊处方,结合疾病和门诊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70.33%),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7.33%),婴幼儿急疹(6.33%),其他(6.00%);用药分析显示,使用多的药物是抗病毒药(93.00%),其次分别为抗生素类(79.33%),解热类药物(63.00%),激素类药物(36.00%),其他(中成药等,39.67%);抗生素使用包括头孢类(43.38%),青霉素类(28.68%),大环内酯类(18.75%),其他(9.19%);抗病毒药用药主要包括中药类和三氮唑类,其中中药类142份(50.90%),三氮唑类113份(40.50%),二者联合应用24份(8.60%).结论 小儿发热门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 "三步法"治疗小儿发热

    作者:肖挹;徐世军

    本文通过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将小儿发热的治疗分为三步进行,即寒凉直折防其变、滋阴生津绝其根、调脾通腑护其本,并结合四川的地域特点和小儿体质特点,从病因病机角度对三法进行了探讨,文章后选取一典型病案进行分析,对三法的临床应用以实例佐证,旨在抛砖引玉,使学习者掌握"三步法"的精神实质,有利于"三步法"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不致于僵化思维,对"三步法"生搬硬套,从而为小儿发热,特别是小儿高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和范例.

  • 陆长清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作者:马春花

    陆长清教授是我院知名儿科专家,从事中医儿科三十余载,善治小儿各种疑难杂病,临床用药颇多创新.陆老根据小儿发热的病理病机特点,对急性高热以温凉并施,表里兼治,宣透清解为法;对内伤发热则以清补并用,宣畅气机,疏和化滞为要,常取得满意疗效.

  • 蒲金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

    作者:王鲁莉;夏立红

    小儿外感发热,舌苔白厚腻,舌质红,脉数或指纹紫红者,多系风热之邪乘袭肌表,内挟食滞、痰或湿所致.采用自拟方蒲金汤清热解毒、化湿导滞治疗80例,总有效率为92.25%,与西药治疗的30例比较(总有效率为63.27%)有显著性差异(P<0.005).

  • 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发热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向红

    目的:通过对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结合西药治疗小儿发热的研究,观察本法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患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两组患儿的西医对症处理相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口服.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对症处理及布洛芬混悬滴剂口服基础上,予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3天为1个疗程.结果:在退热和预防惊厥发生的临床疗效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小儿发热的辨治

    作者:刘升堂;徐波;胡翠莲

    小儿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临床辨别不清,治疗不及时会发生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怎么样辨别和治疗小儿发热的几种方法,并进行讨论.

  •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发热76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春祥;唐利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观察2011年1~12月本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的127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美林退热,比较2组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热早,体温反复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发热疗效好,起效快,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方灌肠治疗41例小儿发热临床观察

    作者:凌敏

    目的:探讨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地骨皮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发热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给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地骨皮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降温后4h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地骨皮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

    作者:冯天行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正确判断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意义重大,但是儿科医师对儿童发热病因的早期判断仍有一定困难,因此选择退热药物对症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论述了体温调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叙述了临床常用退热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中医对小儿发热病因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提出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有效方法.

  • 热必清颗粒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欣波

    目的 探讨热必清颗粒灌肠和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5例,治疗组105例.在常规住院治疗基础上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退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降温速度及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采用热必清颗粒灌肠的给药方式作用明显,降温迅速,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及推广应用.

  • 八味退热散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红莉;杨彩民

    目的观察退热散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退热散,对照组用恬倩口服液,其余治疗均同.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程度、远期疗效及全身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散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满意,值得探讨.

  • 张士卿教授运用达原饮治疗小儿发热验案举隅

    作者:王小荣;张弢;刘光炜;王鹏飞

    通过张士卿教授运用达原饮治疗小儿发热的医案,介绍张教授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作者:马喜凤

    张士卿教授擅长中药治疗小儿发热疾病,临床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分型论治:风热上受者,予以辛凉轻剂;邪结少阳者,予以清热利湿、疏通表里;阳明实热者,予以辛寒清热.几剂之后每获良效.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概况

    作者:巩梦娇;梁文旺

    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的文献,从放血、推拿、直肠给药、穴位贴敷、刮痧、滴鼻6个方面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的概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

    作者:贾艳平;高树彬

    总结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中医治疗包括了内治法、刮痧疗法、针刺疗法、中药直肠给药法、推拿疗法、中药洗浴等方法,西医治疗包括物理降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方法.

  • 柴胡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许倩;李靖红

    目的:观察脐部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外感发热的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部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穴位贴敷对发热小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 小儿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胡红岩;余玫洁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中医临证施护.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小儿发热患者根据证型,从治疗、用药、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辨证施护.结果:配合辨证施护,使患儿症状得到了缓解,减少并发症,降低了住院天数.

    关键词: 小儿发热 辨证施护
  • 中药穴位贴敷辅治小儿病毒感染性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华雪涛;钱雄;黄建华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辅治小儿病毒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大椎、曲池、印堂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5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治小儿病毒感染性发热退热效果较好.

180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