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1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由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的进步使真菌性鼻窦炎发现率提高,临床上以非侵袭型为主.2003~2010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渔民真菌性鼻窦炎38例的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观察
真菌性鼻窦炎较为少见,随着鼻窦疾病检查与诊断技术的进展,其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科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手术的38例渔民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与气候因素、职业特征、生产环境、生活习惯、就诊条件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
侵袭型鼻腔鼻旁窦真菌病的治疗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使用增多,鼻真菌病患者有所增加.但是侵袭型全鼻腔、鼻旁窦真菌病向颅内、眶内扩散者报道较少,一旦发生,临床进展迅速,预后不佳[1,2].我科于1998至2000年间收治了急性胰腺炎真菌侵袭全鼻腔、鼻旁窦,并向颅内扩散和糖尿病并发真菌侵袭鼻旁窦向眶内扩展患者各1例,应用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8例分析
临床上发现一些以往一直诊断为"鼻窦曲霉菌瘤"或"鼻窦曲霉菌肉芽肿"具有缓慢进展的周围组织(鼻窦粘膜和骨壁)的破坏性.由此提出"慢性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invasivefungal sinusitis,CIFS)"的初步概念[1].以后,deSha-zo等[2]报道了一组迁延的、复发的、预后差,且不表现为肉芽肿的真菌性鼻窦炎,其临床表现既不同于暴发型,也不同于非侵袭型.由此提出,CIFS包括肉芽肿型和非肉芽肿型两种类型.Stringer[1]根据自己的一组病例,并总结其他报道病例,首次全面地叙述了CIFS的定义、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作用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多为曲霉菌感染,常为非侵袭型。其发病部位以上颌窦多见,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并保证术后长期充分的引流及通气,彻底改变真菌赖以生成的低氧环境。因此,手术的关键之一在于清除上颌窦自然窦口处阻塞性病变及真菌团块,确保病窦引流通畅是术后痊愈的关键,这也说明局部解剖因素或局部阻塞性病变等可导致窦腔通气引流障碍,形成低氧环境,造成真菌繁殖感染,因此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在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