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许广湘;李清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其中50例患者为研究观察组,另外5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研究比较,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昼夜间血压变化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收缩压总负荷上,都比患者舒张压都要高.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是比较大的,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还能降低患者临床异常情况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100例观察

    作者:阿米娜

    目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本组通过对100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 比较,有高血压病史50例,对照组正常血压50例.结果:(采用动态血压检测)能更真实地区分被检查者的血压,也以作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降压的一种方法.

  • 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类型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李赛;栗印军

    目的:观察不同血压波动类型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0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除外:①继发性高血压;②症状性高血压;③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④高血压危重症.对入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踝臂指数测量.结果:与非杓型高血压组相比,杓型组踝臂指数(1.15±0.16?比0.71±0.13)、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FA IMT)(0.61±0.05?比0.87±0.04)、腘动脉内膜中层厚度(POA IMT)(0.63±0.04?比0.88±0.03)差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杓型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低于非杓型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相关——非杓型血压与杓型血压相比,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

  • 24小时动态脉压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孟令诗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 6年9月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拟诊冠心病患者19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冠脉评分.24hPP<40 mmHg组和≥40 mmHg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采用回归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24小时动态脉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24hPP≥50 mmHg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24hPP<50 mmHg组(P<0.05).结论:24hP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工作中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 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作者:刘晓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单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各54例的24小时血压.结果 本组资料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 高血压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

    作者:于华;张官鹏

    目的: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择1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57例老年非高血压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

  • 肾上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监测及护理干预

    作者:吕宁;刘会范

    目的:肾上腺疾病伴随长期血压不稳定,在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特别大.临床治疗需要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血压异常引起的意外事件发生.方法:研究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医院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患者24例.术前和术后研究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评价MABP、SBP、DBP、白日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平滑指数和T/P.结果:与术前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ABP、SBP、DBP、白日和夜间血压(SBP和MABP)、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SDP、夜间SDP降低(P<0.05),而日间SDP没有变化;与术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BP、SDP、MABP、日间SBP和MABP、夜间血压明显降低(P<0.01),日间SD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血压晨峰没有变化.术前的平滑指数为2.22±0.75,T/P为7.90±17.11;术后平滑指数为1.29±0.81,T/P为-15.04±59.68;结论:SBP、SDP、MAB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平滑指数和T/P值可以作为肾上腺疾病术前患者血压降压效果评价指标,晨峰血压不适合作为评价参数.血压高峰阶段给予短效降压药能增加患者术前血压降压效果.SBP、SDP、MABP、日间和夜间血压可以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值不可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

2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