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4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影响

    作者:马冬梅;马惠萍

    目的:观察T4K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时,对上下牙弓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恒牙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范围11.2±0.5岁.戴用T4K矫治器.病人戴用时间以晚上为主另外要求白天戴用1~2小时.矫治前后制取记存模型进行记录.平均疗程为12.1个月.对比每个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牙弓中、后段宽度均有较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基骨弓宽度的增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4K矫治器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同时具有扩大牙弓宽的作用.

  •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强支抗内收前牙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傅露斯;俞沣洋;马丹丹;张梦涵;陈灵颖;姜瑶;卢海平

    目的 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强支抗内收前牙矫治前后对上气道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方法 筛选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9例,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对照研究分析患者经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以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结果 安氏Ⅱ类患者经拔牙矫治后上颌前牙大幅度内收,下切牙唇倾度减小(P<0.05),下颌平面角以及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未见明显变化.上气道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体积,面积,上下界宽度以及气道小横截面积均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而舌骨位置在垂直向上舌骨点位置没有变化,双侧舌骨体点至水平面[G(L)-X与G(R)-X]距离增大,差距有显著意义(P<0.01)矢状向上舌骨点至颏后点(H-RGN)距离减小,舌骨体点至冠状面(H Z)以及右侧舌骨体点到冠状面[G(R)-Z]距离增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并使用强支抗内收前牙后使上下颌前牙大幅度内收,面型得到较大改善,但在治疗前后患者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气道的高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并未出现明显改变.舌骨未出现明显的整体性移动.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CBCT研究

    作者:邓建清;卢新华;彭彩霞;陈冬茹;吴莉萍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 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 mm与(0.69±4.02) 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的牙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 青少年原发性关节炎患者颌面部形态和咬合特点

    作者:胡玉乾;An D. Billiau;An Verdonck;Carine Wouters;Carine Carels

    目的 研究青少年原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者颌面部形态和咬合特点.方法 选取100例JIA患者,男性35例,女性65例,年龄1.7 ~19.4岁,研究患者面部形态、功能及咬合特点;以其中32例患者为JIA患者组.对照组为正畸患者组,男性12例,女性2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检查、曲面体层X线、头颅侧位X线检查.结果 JIA患者前牙开验发生率为19%( 6/32),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 (P <0.05);JIA患者组下颌平面角为36.8°,SNA角83.0°,比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中切牙交角(121.5°)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JIA患者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SNA角(83.0°,P<0.001)、SNB角(78.5°,P<0.05)和前下面高(61 mm,P<0.05)显著大于对照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结论 虽然JIA患者与对照组的咬合特点较相似,但JIA患者髁突受损和前牙开(牙合)发生率较高、SNA以及下前面高值更异常.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马冬梅

    目的 研究应用微型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袷.方法 16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年龄15~21岁,通过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患者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起到强支抗效能,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非依赖性强制抗系统.

  • 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体会

    作者:胡景团;胡元玺;葛秋云

    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如果不及时矫正将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作者利用肌激动器矫治严重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头帽肌激动器和普通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牙列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魏竹亮;周力;易炜;吴浩;周蕾

    目的 分析头帽肌激动器和普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牙列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Van Bee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2例(简称VB治疗组),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患者23例(简称TB治疗组).分别选取性别和骨型对应Van Beek治疗前后患者的未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各88例,Twinblock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各9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结果 VB组治疗后,上切牙压低,上切牙突度减少,上切牙唇倾度无改变,上第一磨牙推向后,下前牙唇倾度无变化,下第一磨牙伸长.TB治疗组,上切牙伸长,突度减少,上前牙明显舌倾,上第一磨牙推向后,下前牙唇倾,下第一磨牙伸长.结论 Van Beek矫治器能压低上前牙,对上切牙转矩有效控制,能控制下前牙唇倾度.普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使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两类矫治器均能使上牙弓远中移动,但Van Beek矫治器作用更大,且均能使下第一磨牙伸长.

  • 斜面导板在固定矫治下颌后缩型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作用

    作者:王利达;马佳君

    目的:评价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末期的患儿22例,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摄取矫治前后的头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斜面导板矫治后较好地减小前牙覆(牙合)覆盖,使磨牙关系转变为中性.而且促进了下颌骨发育,对下切牙轴倾度控制较好,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 结论:恒牙列后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采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大大缩短疗程.

  • 头帽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东;宣素梅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效果及机理.方法:选择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4例,戴用高位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SNA角减小、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上切牙舌倾,下前牙唇倾.结论:高位头帽肌激动器可抑制上颌骨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并有效地内收上前牙,对于改善侧貌及露龈微笑,纠正磨牙关系,减小覆颌覆盖十分有利.

  • 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洪;卢忠林;黄娴君

    目的 研究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4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效果的对比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有效.尤以试验组为优.治疗后试验组U1-Y平均减小5.48 am,U1-SN平均减少6.670 °U1-L1平均增加5.360°,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SNA、SNB、MP-SN、L1-Y等指标改变不明显.治疗时间平均24.2个月.结论MBT直丝弓矫治器能更有效地矫正上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纠正上唇紧张外翻,协调上下唇软组织关系,改善面型.

  • 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不同拔牙模式对青少年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郭刚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不同拔牙模式对颏部形态变化产生影响.方法:选取40 例安氏Ⅱ 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 ,均为我院口腔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 ,随机分组 ,就拔除四颗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 组 ,n= 20 )、未行矫治(B组 ,n= 20 )X 线头影测量结果展开对比.结果:A 组矫治后颏唇沟深度、B点颏厚度、颏倾斜度、颏曲度、根尖点颏厚度变化量与B组有统计差异(P< 0 .05). 结论:上、下颌同时拔牙矫治可增加颏曲度 ,促使颏唇沟变浅 ,促下颌后缩病例侧貌面型美观协调 ,而下颌不拔牙、上颌单颌拔牙矫治 ,对颏部形态无影响 ,即下颌是否拔牙与颏部形态改变相关 ,而与下颌拔牙的位置不具相关性.

  • 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比较

    作者:马啸远;张祎;姜欢;杨军星;胡敏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30例),应用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2组患者软硬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T1和T2)及其差值(T2-T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Overjet、SNA、ANB、U1-NA、U1-NA距、U1-SN、NA-PA和A-NP减小(P<0.01),U1-L1和Pg-NB增大(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软组织测量指标中H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距离、下唇-E线距离和鼻下点-H线距离减小(P<0.05或P<0.01),下唇倾角增大(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硬组织测量指标变化量(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时对于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差别.

  • 成人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宿玉龙;徐晓红

    目的: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成人患者进行拔牙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7例前牙深覆盖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患者,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9~33岁,平均25岁,全部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前后SNA角、ANB角、SNB角、MP-FH角、MP-SN角、Y轴角、L1-NB角变化无显著性,L1-FH角有显著性差异,其他6项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Ⅱ类错牙 合临床矫治骨骼无明显改变.

  • 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髁突矢状向位置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作者:方海军;陶列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矢状向位置进行测量,为Ⅱ类错(牙合)早期进行下颌前导的功能矫形治疗计划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临床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下颌前导治疗.对照组选用相应年龄阶段骨性安氏Ⅰ类拥挤、临床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并存在埋伏阻生牙、需拍摄CBCT的患者44例(男19例,女23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拍摄全头颅CBCT.应用Mimics10.01软件对2组患者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两侧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Ⅰ类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2组间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及关节上间隙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与安氏Ⅰ类患者的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均无显著差异,但关节前间隙宽度明显减小,而关节后间隙宽度明显增大.该结果可提示临床医师在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功能矫形治疗前,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髁突的前移代偿.

  • 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

    作者:方刚;徐京燕;骆英

    目的:比较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6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采用2种不同拔牙方式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和比较.第1组:上颌单颌拔牙30例,第2组:双颌拔牙34例.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上颌单颌拔牙组和双颌拔牙组治疗前PAR指数分别为36.21±6.82和38.34±7.51,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PAR指数分别为6.13±1.64和5.89±1.75,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上颌单颌拔牙组治疗前后减小量及减小率分别为30.05±7.43和85.33%±5.68%,双颌拔牙组治疗前后减小量及减小率分别为32.38±8.12和87.47%±5.21%,提示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结论: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均能有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 颈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时机的临床探讨

    作者:孙燕;刘泓虎;曹惠菊

    目的:比较替牙早期及替牙晚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行口外颈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合适的矫治时机.方法:样本包括11例替牙早期患者及15例替牙晚期患者,均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ANB≥5°,分别予以口外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取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2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采用团体t检验.结果:2组上颌骨生长均受到了抑制,SNA角、上颌骨长度(A-Ptm)及ANB角均有减小.U1-SN角减小,上前牙前突得到改善.2组比较,替牙晚期组变化更明显,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颌第1恒磨牙远移距离在2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替牙晚期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行口外颈牵引治疗较为合适,有利于恒牙期的二期矫正治疗.

  • 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联合强化支抗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蔚;陈荣敬;沈刚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临床矫治中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7~24.6岁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错(牙合)患者16例,分析联合应用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1)UMD与UMRD均有增大,但磨牙前移量被控制在拔牙间隙的1/5以内.(2)UMVD、MP-FH与ANS-Me均无显著性改变,支抗磨牙的垂直方向变化得到有效控制.(3)磨牙在水平方向上无舌向倾斜、移位及扭转.结论: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联合应用,能在三维方向上较好地控制支抗磨牙.

  • Twin-block矫治下颌后缩患者前、后的气道变化

    作者:王威;莫仕诚;王林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变化,观察不同舌位置患者矫治前、后气道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平均年龄(11.3±0.89)岁,分为对照组(12例)和试验组(21例),试验组按锥形束CT(CBCT)显示的舌位置又分为舌低位组及舌高位组.试验组使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矫治.试验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个月后拍摄CBCT,对照组在第1个月和第8个月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小横截面积的变化.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个月后,对照组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均无显著变化,而试验组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均显著增大(P<0.001).舌高位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舌低位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Twin-block能够显著增加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口咽处气道体积及小横截面积:下颌前移与气道改善不呈正相关,但在前移过程中,舌位正常有助于气道开放.

  • 应用相关性分析评价两种功能矫治器的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任继业;史建陆;林艺翚

    目的 分析Dynamax和Twin block(TBA)治疗中骨龄变化与下颌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及对下颌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设计制作新型Dynamax和TBA,随机应用于临床选择的符合实验组纳入条件的病例各15例,治疗9个月后,去除功能矫治器,观察3个月后收集资料进行测量.结果 两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o-GR、Co-Go、Go-Gn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骨龄与下颌骨形态变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没有.结论 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时,Dynamax可以使下颌骨发生向后的旋转,髁突不但发生垂直向的生长还发生矢状向的生长.骨龄变化与下颌骨的矢状向生长和垂直向生长都有相关性.而TBA主要发生垂直向的生长,骨龄变化与垂直向的变化有相关性.

  • 口外颈牵引装置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

    作者:孙燕;刘泓虎;曹惠菊

    目的评价口外颈牵引装置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侧位X线头影测量,对1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一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一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牙合),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牙合)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口外颈牵引装置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