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东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位置的研究

    作者:林耿真;方少斌;许克樱;马东英;许铭炎

    目的:研究广东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位置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广东潮汕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7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SNA角、SNB角、ANB角、上、下前牙唇向倾斜度、上、下切牙长轴交角、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与广东籍正常(牙合)人群以及河源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广东正常(牙合)人群比,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男、女性患者的SNB角和上、下切牙长轴交角显著性较小,而下颌平面角、ANB角和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显著性较大;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只在女性患者的显著性较小.与河源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比,潮汕地区男性患者的SNB角较大,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小,上、下切牙长轴交角较大,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大,而女性患者的SNB角较大,上前牙唇向倾斜度较小,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长度之比较大.结论:广东潮汕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具有向下、后旋转特征,有地区差异性.

  • Headgear-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研究

    作者:何进安;黄朝阳;康娜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GFDDD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13个月,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分析法并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牙齿和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减小,下颌体长G0-Me增加,上切牙内收,上磨牙远中移动,下切牙和下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获得明显的牙齿与颌骨关系改变.

  • 前庭盾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

    作者:秦朴;杜跃华;肖遥;赵蔚萍

    目的 评价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2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1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1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牙合),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 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肌电研究

    作者:马迅;王大为

    研究发现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早期矫治不仅有助于患者颌骨发育而且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过肌电研究对于认识该类错(牙合)的形成、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肌电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诊断指标的可靠性评价

    作者:刘东旭;张磊;王春玲;张晓燕;郭泾

    目的 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THP)的依据.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ANB角、AB平面角、Wits值、AF-BF、AXB平面角、AB/SN4、AB/PP、AXD平面角、AD/SN、SGn/AB角、APDI角、FABA角、β角及A、B两点在THP上垂足间的距离(AB/HP).计算各测量项目的相关系数;测量结果按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法行聚类分析.所有测量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各项指标除Wits值和SGn/AB角外多数呈高度相关性;聚类分析采用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结果按0.60水准分为5类.结论 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除Wits和SGn/AB外其他11项指标均可作为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的评价指标.AB/SN4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ANB角、AB平面角、β角、AF-BF、AXB平面角、FABA角、AB/PP、APDI角等指标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 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牙颌面横向结构特征

    作者:刘晓君;姚霜;杨霜;杨苹;徐青;王冰;王文红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与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牙合)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儿童(P<0.01);与正常(牙合)相比,错(牙合)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 采用锥形束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作者:刘博文;王艳民;宋芳;刘敏;段莹;周力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拍摄其功能矫治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CBCT片,运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片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线距和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矢状向关节前间隙减小,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增大,冠状向关节上间隙增大(P<0.01);髁突高度、矢状向髁突角度、横断面髁突前后径增加(P<0.01)。结论 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后,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和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髁突有新骨沉积,高度增加,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更向下和向前。CBCT的应用使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得以量化,能对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矫治牙移动规律的研究

    作者:孟耀;康云龙;刘曼;刘进;白丁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间隙关闭时前后牙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式.方法 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采用X线头影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方法,以治疗后蝶筛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PM平面)为参考平面,比较治疗前后牙移动的变化.结果 上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分别为(3.59±2.39) mm、(1.19±2.44) mm,牙长轴顺时针旋转9.87°±7.68°;上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2±4.87) mm、(2.74±1.56) 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3.90°±4.55°;下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2.32±1.58) mm、(1.56±0.98)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2.64°±3.99°;下颌第一磨牙冠、根近中移动(4.38±1.46)mm、(4.43±2.12)mm,牙长轴逆时针旋转1.25°±6.06°;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拔牙间隙前、后牙移动比率约为1∶1.25;下颌约为1∶2.上颌前牙内收表现为控制性的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基本为控根整体移动.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分析

    作者:庞兰;潘虹海;王洁丽;谭宇;杨四维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的的临床效果、适应症.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U1-SN增加4.84°,L1-MP增加2.78°,前牙覆盖减少4.06 mm,覆(牙合)减少3.39 mm,上唇突度减小1.39 mm、鼻唇角增大3.06°,Z角增大3.22°.②18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为中性关系.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

  • 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海余;张石玮;景拴让

    目的:分析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年龄15~40岁,所有患者经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都是上颌需要大支抗的病例,其中上颌拔除左右两个第一双尖牙共计17例,上颌由于第二双尖牙不同程度龋坏而拔除左右两个第二双尖牙或一侧拔除第一双尖牙而另一侧拔除第二双尖牙共计1 5例.合理设计种植体植入部位,在左右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间隔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的前移量、上前牙的内收量.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都完全关闭,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1/NA角从33.7°减小到22.5°,平均减小11.2°(P<0.01);1-NA距从10.3mm减小到5.9mm,平均减小4.4mm(P<0.01);6-参考线(经翼上颌裂点与FH垂线)距离从22.8mm增加至23.7mm,平均增加0.9mm(P>0.05),说明上颌第一磨牙前移不明显;SNA、SNB、1/NB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可以为那些非常规拔牙患者需要大支抗的病例提供稳定而可靠的支抗.

  • 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红;杨智桥

    目的: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 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5例,女6例)10~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糟(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 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X线片.对Twin block及直 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SNA、ANB、0J、UI\S减小,SNB、LI\MP、Sn-A'-UL、LL-B'-Pos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及下颌综合长度均有增长,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能明显减小前牙覆、覆盖,增加上颌弓宽度,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联合固定正畸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QUICK自锁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关玲;邵玶;张晔;安晶涛;王锦

    目的:评级Quick自锁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4~2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 5例,应用Quick自锁矫治器进行双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上前牙的突度明显减少,上下唇突点距审美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减少2.1mm和2.7mm,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结论:应用Quick自锁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 口内强支抗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拔牙病例的临床研究

    作者:韦彦峰;杨振华;陈巧玲

    目的:评价口内强支抗矫治Ⅱ1拔牙病例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采用TPA联合Nance腭托口内强支抗的Ⅱ1拔牙病例20例,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V-U6增加(1.96±0.8 5)mm,PTV-U1、U1-NA与U1-SN分别减小(5.13±2.38)mm、(15.40±3.32)°和(16.94±4.52)°.结论:使用口内强支抗矫治Ⅱ1拔牙病例,临床支抗控制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改良式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明宜;聂丽萍;何明弟;古贵刚;唐兴娅;朱明

    目的:总结Angle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Ⅱ类1分类错袷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 国产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晓勇;段银钟;王峰;袁峰;陈巧玲;杨美祥

    目的:探讨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9~15岁,平均12.6岁,10°>ANB>5°;经方丝弓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后应用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5~7个月(平均6个月)后,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覆(牙合)覆盖减小,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为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Ar-Go)、下颌体长度(Go-Gn)增加.上颌骨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结论: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骨性矢状关系的不调.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咬合功能的研究

    作者:华咏梅;陈捷;李俊彦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用T-scanⅡ系统4.02版记录26 名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患者在牙尖交错位(IC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牙合)力中心点的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大位移(MMCOF)及(牙合)干扰指数(OII),并与26 名正常(牙合)者的同一指数对照分析.结果:错(牙合)组TOF低于正常(牙合)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错(牙合)组NOC与正常(牙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错(牙合)组AOF,AOA,COF,MMCOF,OII均高于正常(牙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患者两侧咬合不平衡,可能存在(牙合)干扰等相关病症,应及时进行矫正,以消除明显的咬合不利因素.

  • 青少年与成人低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晓雪;李东;冯雪

    目的:分析比较青少年与成人低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牙合)非拔牙矫治后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低角型安氏Ⅱ<'1>错(牙合)非拔牙病例,青少年组26例,成人组17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各组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青少年组∠SarGO、Go-Me/N-S比值以及∠L1-GoMe均增大,而∠NGoar、∠U1-SN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SN-GoGn、∠U1-L1、∠SN-OP均增大,而S-Go/N-Me比值、∠U1-SN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拔牙矫治后,青少年下颌骨向前下方平行生长,而成人下颌骨则发生了顺时针旋转;青少年与成人上切牙均明显内收.

  •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弓及牙槽骨弓宽度的特点分析

    作者:李琳;张敏;王桂子;纪飞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弓及牙槽骨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未经正畸治疗的模型98副,其中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模型35副、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模型33副、个别正常(牙合)模型30副.测量3组牙弓、牙槽骨弓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上颌尖牙牙弓和牙槽骨弓宽度大于1分类(P<0.05);下颌尖牙牙弓宽度较安氏Ⅱ类1分类和正常(牙合)组小,牙槽骨弓宽度小于正常(牙合)组(P<0.05);前磨牙区牙弓和牙槽骨弓宽度小于正常(牙合)组(P<0.05).磨牙区牙弓和牙槽骨弓宽度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磨牙及下颌尖牙区牙弓和牙槽骨弓宽度小于正常(牙合),治疗中应解除下颌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束缚,配合适当的扩弓治疗使下颌骨三维方向达到新的平衡.

  •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T评价

    作者:王峰;林松杉;刘志峰;周明

    目的 评价固定斜面导板在咬合打开方面的效果.方法 20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儿童,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来打开咬合,对比咬合打开前、后髁突的位置变化.结果 戴用固定斜面导板之前,髁突处于关节窝中央稍前位;戴用平均3.1个月后,髁突位置有恢复趋势,但尚未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是稍前下移位.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的戴入,使髁突及关节窝发生适应性改建.

  • 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

    作者:吴红跃;李璞;李兵;岩勐

    通常采取拔牙或不拔牙方法矫治,拔牙矫治的模式多采用拔除或者进行矫治,而非拔牙矫治的难点是间隙的获得,本文为14例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除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现将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软硬组织……

60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