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多发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1例

    作者:庞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结果: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动脉瘤再破裂,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患者治疗及时正确,护理周密,无并发症治愈出院.

  • 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先卿;张建华;梁健群;欧阳文博;何惠娇;殷万春

    目的 评价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诱导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镇静治疗,之后微量泵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20 min,麻醉诱导后插入双管喉罩;对照组诱导麻醉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管喉罩.比较两组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诱导前(T1)、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后1 min(T3)、股动脉插管时(T4)、动脉瘤栓塞时(T5)、术毕时(T6)、拔出喉罩前(T7)、拔出喉罩后1 min (T8)的血压、心率;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喉罩拔除时患者的不良情况以及每例瑞芬太尼用药总量以及术中分别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次数.结果 与T0时相比,实验组T3时,对照组T3、T5和T8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T1、T2、T4、T6和T7时,对照组T2、T4、T6和T7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T1~T8时的HR、SBP和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不良情况、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 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在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研究

    作者:孙德峰;王丽杰;王雷;吴涛;安刚;吴崇天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2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硝酸甘油组;B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每组各16例.结果 B组术中心率(HR)及心肌耗氧量(RPP)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术中硝酸甘油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术中有2例动脉瘤破裂改行开颅手术,而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

  • 1例左大脑中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病人的术后护理

    作者:姚志娟;赵倩;童孜蓉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栓塞疗法以安全、方便、快捷、损伤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病人及家属的关注[1],但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动脉痉挛、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脑血栓或脑梗死等[2],如何预防并发症也成为护理的难点.有关文献报道,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2.0%~3.3%[3].我科2017年4月5日收治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病人,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及检查后行介入栓塞术,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通过术后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术中破裂的观察和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的应用

    作者:童自发;秦名芳;罗红光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成功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平均为(5.8±1.2)d,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为(15.2±3.6)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在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出血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后行脑脊液置换术可有效缓解aSAH患者头痛症状,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大脑后动脉微小动脉瘤1例

    作者:屈晓东;荔志云;田立桩;季玮

    病人,男,18岁.于2012年4月25日跑步时自觉头晕、眼花不适,随即发生意识丧失,持续约1h,发病时伴有四肢末端抽搐及呕吐,清醒后自觉头痛剧烈,以右侧颞枕部为著,疼痛呈针刺样,疼痛时自觉视物模糊及头晕、恶心不适.当地部队卫生队测得血压低(具体不详),给予口服葡萄糖制剂后改善.次日患者赴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MRI及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患者头痛、恶心症状明显,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该院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为进一步诊治2012年5月22日转我院,门诊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入院查体:血压128/74 mmHg(1 mmHg=0.133kPa),心率78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7℃.

  • 全身麻醉下行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作者:黄丽薇;马莉;何雅姿;刘惠荣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52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52例患者在及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后,患者都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结论: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针对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 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9例报告

    作者:储呈春;卞留贯;钟志红;孙青芳;沈建康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9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和动脉瘤的位置及肿瘤的良、恶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同时处理动脉瘤和肿瘤;先处理动脉瘤再切除肿瘤;先切除肿瘤再处理动脉瘤;仅处理动脉瘤而肿瘤观察随访.结果:行手术肿瘤全切、无复发6例;行肿瘤保守治疗的患者肿瘤未见明显增大3例.经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随访期间完全闭塞.结论:应根据症状、肿瘤和动脉瘤位置及肿瘤特性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两种病变的同时存在并不使预后恶化.

  • 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的应用

    作者:曹文锋;吴凌峰;刘诗英;柴文;杨赟;吴晓牧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栓塞术后的作用.方法 在成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4h,后将我科颅内动脉瘤急性破裂所致SAH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8例.比较两组头痛持续时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spasm,SCVS)、脑积水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中头痛持续时间平均为6.0d,对照组14.0d.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SCVS分别为6例(6/48)、17例(17/48);脑积水分别为:3例(3/48)、12例(12/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能缓解aSAH栓塞术后病人临床症状,降低SCVS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 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文;王涛;王琦;杨旋;裴冰冰;安亚男;赵书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缩短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选择注射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捷;龙霄翱;李丽球;梁远生

    目的 探讨经动脉超选择注射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3例在进行介入栓塞动脉瘤时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成2组,替罗非班组13例,在发现血栓形成后立即将微导管头端送到血栓形成部位,通过微导管缓慢注入替罗非班溶解血栓;尿激酶组10例,在发现血栓后同样通过微导管缓慢注入尿激酶溶解血栓;术后2组患者治疗方案基本一致,记录及对比术中治疗后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术后出现缺血及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并在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DSA显示动脉瘤均被致密栓塞,血栓形成的血管均再通良好,替罗非班组平均再通时间(35±7)min明显短于尿激酶组的(52±14)min;术后2组患者均无颅内出血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出现1例迟发性脑缺血,尿激酶组出现3例迟发性脑缺血,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2);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改良m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介入栓塞动脉瘤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时使用微导管靶向注射替罗非班溶栓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 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尼莫地平预防老年动脉瘤栓塞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冉启山;李航;余云湖;远超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尼莫地平预防老年动脉瘤栓塞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神经外科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接受动脉瘤栓塞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发生率及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CVS发生率分别为2.8%和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预防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作者:张燕婷;陈锦华;赵俊捷;白小欣;林浩;陈锐聪;黎劭学;黄胜平;黄燕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或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117例ASAH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和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然后对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1) ASAH患者围手术期中医基本证候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术后第1周中医证候以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为主,术后第2周中医证候以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为主,风证、痰证、气虚证有动态变化(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P<0.01).(2) ASAH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组合形式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证候组合形式二证、三证、四证组合均可见,证候形态中以风痰证、风火痰证、风火痰瘀证为主.术后第1周证候组合形式与术前大致相同,二证、三证、四证组合均可见,证候形态中以痰瘀证、火热痰瘀证、风火痰瘀证为主.术后第2周证候组合形式以二证和三证为主,四证较少,证候形态以痰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为主.[结论]ASAH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实证,以风火痰瘀证为主;术后后期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证,以气虚痰瘀证为主.

  • 术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曾春陆;黄格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参附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栓塞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6例,参附组术前预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输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监测并记录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股动脉插管时、动脉瘤栓塞时、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结果]参附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注参附注射液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1例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护理

    作者:何雪浓;张莉红;何慧

    探讨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有效护理措施.2017年5月收治的1例高血压脑出血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栓塞术后1 h内发生肾包膜下血肿的患者,给予紧急补充血容量,及时有效用药,正确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等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早发现、早治疗、适当的休息等能显著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肾包膜下血肿的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值得推广.

  • 动脉瘤栓塞术及脑脊液置换治疗8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杨琳;杨芳;何旭

    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术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5例a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及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85例患者痊愈或好转84例(98.82%),其中死亡1例(1.18%),并发症10例(11.76%);术后68例患者随访0.5~2.0年再无出血发生;8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40d,平均(17.5±13)d。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aSAH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使用脑脊液置换法,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动脉瘤栓塞术中喉罩全身麻醉维持期间丙泊酚的佳靶控输注半数有效量探讨

    作者:李佳;欧珊

    目的 观察动脉瘤栓塞术中喉罩全身麻醉维持期间丙泊酚佳靶控输注(TCI)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接受介入下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25例,丙泊酚的初始靶控浓度为3.0μg/ml,采用改良序贯法调节,术毕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记录入室时(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后5 min(T2)、切皮时(T3)、弹簧圈放置完毕后(T4)、拔除喉罩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麻醉维持阶段BIS稳定时丙泊酚TCI速度、术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的例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停药后拔除喉罩时间及可以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的时间.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术中没有体动,根据生命体征及BIS值调节丙泊酚用量发现,动脉瘤栓塞术中喉罩全身麻醉维持期间丙泊酚TCI半数有效剂量为2.1μg/ml,在该剂量下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 喉罩全身麻醉下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麻醉维持时丙泊酚TCI半数有效剂量为2.1μg/ml.

  • 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施鹏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主要见于 40-60 岁的中老年人,80% 发生在大脑动脉环及其临近的动脉主干上.动脉瘤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