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小切口房缺封堵术后临床护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胸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患者术后均在ICU行心肺功能监测和护理,密切观察封堵伞脱落或移位征象,并观测术后血栓形成的可能.结果:38例患者中,封堵成功36例,2例封堵不成功,经对症治疗及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微创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45例VSD患者,拟行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治疗.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2.0~4.0岁组23例,4.1~8.0岁组22例.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术中TEE引导操作,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2.0~4.0岁组中19例封堵成功,4.1~8.0岁组中17例封堵成功.术后患者室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结论 TEE对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选择、术中监测、术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作用.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TEE在外科微创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术前经TTE及TEE筛选的22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行外科微创封堵术,在TEE完成治疗全程,包括引导、监测和评估,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送、封堵器释放及术后即刻手术效果评价.结果 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术成功治疗21例患者,术后即刻TEE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塑形良好,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TEE测量ASD大径为(20.14±7.35)mm,与术中所用封堵器大小[(26.66±8.70)mm]相关性良好(r=0.949,P<0.0001).1例患者术中TEE显示不适于微创封堵,改行小切口外科修补术获得成功.封堵术后TTE随访3个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 TEE在继发孔型ASD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食管超声在经胸微创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报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用于58例经胸微创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结果.方法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5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观察ASD大小及各残缘,并在术中指导封堵过程,术后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封堵术后随访一个月后,54例完全闭合房间隔;2例残留少量房水平分流;2例封堵失败, 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手术并发症1例,无TEE相关并发症.结论 TEE可在术前修正TTE诊断,并在选择封堵器、术中全程引导及术后疗效的即刻判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62例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
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中食管超声引导手法技巧的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变患者以被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微创心脏手术迅速发展,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当前能够在术中对患者进行监护的技术,同时在术中,经TEE可在术前修正诊断,并调整手术方式,可在术后判断心脏功能,对于手术效果进行预测.TEE对于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新型一体化护理及普通护理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总结新型一体化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采用新型一体化护理及普通护理共4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对比不同组患者的依从性、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21例,B组19例,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患者在依从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新型一体化护理,能够提升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
目的 讨论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29例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护理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高,痛苦小,宜于护理,临床应用空间大.
-
对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接受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X组(28例)和护理Y组(28例).在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对护理X组患儿实施普通护理,对护理Y组患儿在实施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在两组患儿出院前,比较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和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Y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护理X组患儿,其住院的时间短于护理X组患儿,其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护理X组患儿的家长,P <0.05.结论:对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
经右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1例
目的 总结经右胸壁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教训.方法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1例,在全麻及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壁第四肋间小切口进胸,经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 20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1例失败,改为平行循环下房缺修补术.结论 胸壁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易于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术前手术指征的掌握及术中严谨的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儿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50例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儿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手术配合.对于非体外循环下心室穿刺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既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也需要有经验护士的密切配合.巡回护士术前充分准备和器械护士熟练的操作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充分保证.
-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 随访。结果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微创封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微创封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对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微创封堵术治疗.采用精心的护理配合:充分的术前访视,完备的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器械台干燥及手术区的清洁,加强术中各环节的细致掌控.结果 21例患儿手术均顺利,无一例死亡,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当天拔气管插管,均未输血.住院4~6 d.术后随访6个月~1年,心脏听诊无杂音,心脏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心功能Ⅰ级.结论 加强对术中护理的管理以及协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在监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术前经TTE和MTEE筛选的22例VSD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MTEE下完成治疗全程,包括术前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送、封堵器释放及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应用对称型膜部伞19例,细腰宽边伞3例.患者均于术后3~7天出院,随访1~6个月,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用体外循环,避免X射线损伤的优势;MTEE对筛选患者、选择封堵器、指导封堵器释放及术后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
经胸微创封堵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3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31例患儿均成功实施手术,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给予患儿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护理及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可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胸封堵治疗房、室间隔的疗效及早、中期随访研究
目的:通过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早、中期随访, 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12-2017-02适合经胸封堵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 并对成功施行微创封堵治疗的61例患者 (房间隔缺损41例、室间隔缺损20例) 进行随访, 整理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心脏B超及并发症,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经胸微创封堵的短、中期疗效, 并对失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3~27个月, 平均 (13.8±9.5) 个月, 随访率为81.9%.经统计学分析, 封堵患者的手术时间 (P=0.017)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P=0.008) 、CICU停留时间 (P=0.038) 、术后住院时间 (P=0.023) 、术中出血量 (P=0.013) 均优于我院同期开胸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封堵术后患者心脏的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均比术前有所减小, 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单因素分析提示, 室间隔缺损直径与封堵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P=0.02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边缘与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相关 (OR, 23.359;95%CI, 1.285~379.868;P=0.038) .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安全、有效, 技术日臻成熟, 短、中期疗效良好, 临床值得推广, 仍需开展多中心的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评估.
-
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失败原因,以提高术前筛选水平和封堵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TEE监测经胸微创外科VSD封堵术失败的患者,根据粗筛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和术中TEE监测所见,总结归纳封堵失败的原因.结果:低估VSD缺口大小、膜部瘤形成伴右室面多个破口致封堵器放置后残余分流、缺口形态怪异、术中并发症、放置封堵器后重度三尖瓣反流及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是封堵失败的常见原因.结论:超声心动图应严格掌握微创外科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合理选择封堵器类型及大小,以提高封堵成功率.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TEE初筛可进行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部行TEE全程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224例VSD患者中成功实行封堵术206例,成功率为92%.手术时间30~255 min,平均时间(70.2±35.3)min.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出现中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术后第一次复查时,左室舒张末内径为(29.3±5.9)mm,左室射血分数为(63.5±6.7)%,均较术前的(33.8±6.7)mm和(71.6±5.6)%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病例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均有重要而可靠的应用价值.
-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03~2016-11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9个月~21岁,体重7 ~48(平均19.35)kg,患者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经右心室表面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3~8 mm.结果 封堵成功5例,出院时,无心律失常,无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及血栓形成.其余5例中转体外循环.结论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