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

    作者:孙娟娟

    目的 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方法 对照组自闭症患儿均提供临床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家庭康复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疾病程度变化情况及患儿家属对该次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前疾病程度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ATEC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而SF-36量表则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病情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率高达86.67%,对照组仅获得33.33%护理效果满意率(P<0.05). 结论 对自闭症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家庭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患儿预后效果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杏仁核异常与孤独症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的关系

    作者:李晋;梁斯晨;张嵘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严重神经精神障碍,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杏仁核在正常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孤独症患者的社会交往障碍可能与杏仁核结构功能异常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杏仁核异常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改善杏仁核功能以促进孤独症临床治疗的可能途径,希望能够对孤独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帮助.

  • 9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作者:韩玉荣;席盾;薛秀荣;马娉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展望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文化水平、城乡比例、首诊主诉、发病与就诊时间间隔.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Car's量表进行症状行为评定.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适应性行为评定.检验分析孤独症行为与适应性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孤独症患儿父母文化水平大多为初、高中以上文化.孤独症患儿城乡比例为:2.8:1.首诊主诉症状以语言障碍为主(占84%).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延迟31个月.孤独症行为的严重程度与社会生活能力缺陷的程度无相关性.症状特点以语言障碍及社会交往障碍为突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早期干预及行为、语言训练的相应建议.

  • 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个案研究

    作者:王冰

    儿童孤独症是一组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1或2周岁时显现.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方面[1].虽然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有很大障碍,但他们在某些方一面,如记忆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或空间概念上都显示出非凡的能力[2].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兴趣,并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其中有些甚至是音乐天才,而音乐用于孤独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舍温(Sherwin)在1953年就已经发现了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明显的反应.比如在音调的记忆,古典音乐片断的认知,演奏乐器、歌唱、聆听音乐上都显示出强烈的兴趣与能力[3].

  • 人形机器人孤独症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

    作者:陈东帆;于新宇;李睿强;沈奕杨;汪学敏;雷俊卿

    目的:开发基于人形机器人技术,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结构化康复课程。方法通过对机器人软件编程、课程结构化分层完成康复课程开发,并应用于3名孤独症儿童。结果和结论开发出基于人形机器人技术,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结构化康复课程。3名儿童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保持关注,偶有情绪行为异常。

  • 儿童孤独症治疗进展

    作者:王舜琏;周丹;杜亚松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以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在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又称为自闭症.其三大核心症状(Kanner三联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1].目前孤独症儿童在我国被划归为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安置对象之一.

  •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

    作者:蒋忠燕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了32例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障碍方面进行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干预法、社交游戏、情景教学、音乐治疗及融合教育等,运用儿童自闭症量表等方法在训练前及训练后每3~6个月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3~6个月后儿童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进步,而训练1~5年后,社会交往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认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 评估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干预效果

    作者:邱玉华

    目的:分析对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训练的87例自闭症儿童,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2组,其中33例自闭症儿童行基础护理记为对照组,另54例患儿行家庭康复护理,通过人际关系干预法、音乐治疗法、社交游戏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儿童自闭症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变化,比较1年后2组患儿恢复情况及自闭症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2组患儿自闭症均好转,观察组缓解率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60.61%;护理前,2组自闭症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儿症状均好转,对照组自闭症量表评分32.32±2.54分,观察组自闭症量表评分29.62±2.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干预效果显著,患儿家庭康复过程中提高社交技能,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值得广泛推广。

  • 8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作者:庄宝玲;杜亚松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患儿首诊主诉、发病与就诊时间间隔、个人史以及家庭史.采用PPVT、DDST智力量表,CARS、ABC孤独症量表以及AD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结果85例患儿临床症状完全符合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临床特征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智力迟滞以及主动回避与他人眼对视为主.患儿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延迟22个月.45例(占53%)患儿系由剖宫产或产钳助产而娩出.结论作者提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综合性行为、语言等训练对孤独症来说至关重要.

  • 8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作者:石萍;LI Yu;于情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Gesell发育评定、孤独症行为评定(ABC)、Car's孤独症量表、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85例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行为、社会生活能力进行测试,并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相对照.结果:孤独症儿童各项发育明显落后.在语言、适应性、精细动作3方面更为突出.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意义重大.提出矫治"孤独症行为"和提高生活能力是孤独症训练的重点.

  • 儿童孤独症4例分析

    作者:冯承芸;魏新燕;刘建华;牛丽;闵杰;李丽莎;陈艾涵;谢立春;曾序春;洪旺全

    儿童孤独症的典型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又称Kanner三联症, 常起病于30个月龄前[1],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其症状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未经治疗及康复绝大多数预后较差.国内外的患病率报道结果不一致,但总体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无特效治疗方法,及时发现、诊断和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从“气一元论”探讨自闭症社交障碍与阳明的关系

    作者:张作美;程婉;冯克久;李爱武;吕英

    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重复的刻板动作为自闭症系谱障碍的三大主症,其中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症状.目前自闭症病因尚未明确,亦无明确的特效治疗药物.因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吕英教授接诊超过200例自闭症患儿,发现此类患儿皆存在阳明主阖功能失常的病机,在“气一元论”指导下予相应方药对治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故文章从“气一元论”论述阳明的生理病理特性,并探讨其与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关系.

  • 孤独症的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黎倩仪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一种检测手段为诊断提供确切证据,孤独症的识别主要依赖医生临床观察.虽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非常大,但基本特征可归纳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模式三方面.该病常于3岁前发病,治疗关键时期为3~6岁.大多数患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孤独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病因复杂,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疾病.目前较一致观点认为,孤独症主要是因为大脑结构异常及整个大脑网络功能异常所致.

  • 家庭康复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方法探讨

    作者:刘永贵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具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临床普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家属满意度为98.0%(49/5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38/50)、家属满意度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其既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又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

    作者:谢春香

    目的:探讨分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实施家庭康复治疗的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实施常规治疗的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社会交往方面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可提高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康复,以回归社会。

  • 家庭康复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方法探讨

    作者:刘永贵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具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临床普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家属满意度为98.0%(49/5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38/50)、家属满意度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其既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又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

    作者:张芳

    目的:研究分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接诊的自闭症患儿76例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ATEC量表评分变化情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ATEC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较好,患儿情况改善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付霞

    目的:观察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的自闭症儿童中,抽取94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后ABC(自闭症行为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行为、语言、个人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