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路志正:健康“姜”中来

    作者:苏凤哲

    路志正,国医大师.1920年12月出生,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1岁的路志正仍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每天除二、四、六出诊外,还担负着中央保健的任务,还有科研、外出讲课、师承带徒、带博士后等工作,几乎没有闲的时候.如此大的工作量,他依然精神饱满,步履轻盈,思维敏捷.孔子"不撤姜食"的养生思想路老有吃姜的习惯.路老常说,孔子不但开创了中国文化,还非常重视养生.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不撤姜食,不多食"的养生思想,就是说孔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竞享73岁高龄,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路老认为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所以养成了平时吃姜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四十余年.

  • 刘喜明:"岐黄之子"百炼成钢

    作者:苏玉东;华云

    他,出身中医世家,勤学苦练嗜好钻研;曾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凭着精湛的医术,人送"刘仙".他,传承博士后,崇尚三人行必有吾师,坚持同行不相轻;几拜名师尽得真传,其中包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我国政府组织评选的首届30位"国医大师"中的路志正、周仲瑛和朱良春.

  • 路志正“持中央、调升降”思想在针刺治疗颈椎病眩晕中的应用

    作者:于志谋;张华东

    路志正教授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针刺治疗颈椎病眩晕时遵路老“持中央、调升降”学说思想,以脾胃为中心,通调周身气血津液,或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或祛风化痰,或补土平肝熄风,或活血化瘀,效果显著.

  • 路志正从“后天失养”述痹病发病机制探析

    作者:于志谋

    路志正教授认为痹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重要的病变基础.先天禀赋不足是内因的重要方面,但后天的调养、脾胃功能的强弱在痹病的发生发展、传变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路志正教授主张后天失养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在痹病的治疗中人体的四肢功能、肌肉活动是否正常与脾胃后天之本、饮食与脾胃运化功能、筋骨强弱等有关;强调现代科技、西药、环境对脾胃功能产生的新影响.

  • 一代苍生大医——方和谦

    作者:陈文伯

    我与方和谦教授相识于1981年,是年巫君玉和我同时调入鼓楼中医医院,随即我陪同巫君玉到方老家中拜访.方和谦与巫君玉、路志正、焦树德四位医学大家在学术上交往密切.称得上是京城中医界的"四君子".30年来.通过与方老在国内会诊、讲学、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逐渐对方老的人品、学术、医疗、教学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方老不仅是我的学兄,更是我尊敬的老师.方老的仙逝对京城以及全国中医界都是一大损失.回首与方老在一起的30年,方老在我的心目中堪称现代中医理论家、临床实践家与教育家.

  • 路志正教授以历代医家论《伤寒》口渴的辨证

    作者:

    口渴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症状,为临证时准确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于口渴的辨证用药.口渴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疾病,如口干燥症或老年干燥症;又时常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口渴反映了人体内阴阳之盛衰、气阴之虚实、津液之存亡等状况,是我们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根据,不仅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见到,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 路志正葛蔓颈舒饮的临床运用解读

    作者:杨凤珍

    路志正教授从医辛勤耕耘近70载,理论造诣深厚、国学学识渊博、临床医术精湛,堪称国医大师.昔日随师侍诊,医案珍籍秘藏至今,临床多年后重读医案,颇有温故知新之感,愿以浅薄之识梳理解读路老方药运用的独到经验.

  • 路志正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管窥

    作者:毛宇湘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诊治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经验丰富.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路老73张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处方,从治疗方法 频次、用药药味频次角度以及典型病例,探求和体会路老治疗失眠的宝贵经验.路老诊疗顽固性失眠重视调理脾胃肝胆的功能,注重气血阴阳的调补和谐,治病求本,标本兼顾,辨证论治,内服外用结合,圆机活法,用药精细.

  • 路志正“持中央、运四旁”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作者:于志谋;张华东

    路志正教授为中医药大家、首届国医大师,从医七十余载,在继承古人基础上,将脾胃、温病学说于临床中的应用做了更系统的阐述及发展,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的调理脾胃思想用以临床指导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取穴,效果显著,此法改变了只对局部腧穴、阿是穴的运用,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也为临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 路志正教授"风类"药应用心法

    作者:李福海;苏凤哲;冯玲

    风类药能行能散,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风类药调理脾胃,并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通过祛风升清、升阳止泻、发散火郁、熄风通络、祛湿降浊等五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体现了路老用药轻灵活泼、圆机活法的辨证特点.

    关键词: 路志正 风类药 心法
  • 路志正教授运用升降理论临证验案举隅

    作者:李福海;苏凤哲;冯玲;王振强

    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并通过调理脾胃治疗疑难杂症.本文通过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失眠、久泻、便秘、咳喘五则临床验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升降理论临床应用.体现了路志正教授用药特点及其对升降理论的认识和发挥,给后学提供了临床辨证用药思路.

  • 路志正从肝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苏凤哲;杨丹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可以导致咳嗽,非独在肺,临床上慢性咳嗽的论治多以肺、脾、肾为主,路志正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情志因素在咳嗽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肝论治咳嗽尤为重要.凡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肝血不足、肝肾亏虚、肝经郁热、肝经受寒、肝气滞血瘀等因素,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而咳者,皆可依肝咳论治.肝咳的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治其标,疏肝养肝以治本.文章在总结路志正教授治疗肝咳经验的基础上,从肝咳的历代文献、肝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法、临床验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冀希对咳嗽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风湿关节痛类疾病的常用罕见药物

    作者:林海;黄雪琪;杨惠卿;逯俭;胡镜清;路志正

    路志正教授(1920-)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现为“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医7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外科等亦很有造诣。笔者是路老的入门弟子,经过跟师学习,总结出了部分路老治疗风湿关节痛类疾病的常用罕见药物,其中很多药物是《中药学》中所没有介绍过的,特此列出,供大家参考借鉴。另外,提供了一个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典型病例,以便参考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 路志正升阳除湿法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苏凤哲

    升阳除湿是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的常用方法。路志正教授推崇此法,并融会贯通,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总结完善,使此法更加成熟。升阳除湿法是运用于脾虚湿盛的有效方法。但根据湿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又要灵活结合他法,如湿在上焦结合芳香化湿法,湿在中焦结合苦温燥湿法,湿在下焦结合淡渗利湿法,此概括为“三部”法。又根据湿邪致病的性质和寒化、热化、在表、在里的不同,单纯用升阳除湿法不足祛病,往往结合他法联合应用,如升降结合,升补结合,升利结合,升泻结合,升散结合,风药结合等,此概括为“六结合”法。将临床“三部六结合”法与升阳除湿法灵活结合起来,用于脾虚湿盛的治疗,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路志正教授圆机活法的辨证论治思想。

  • 路志正教授治疗白塞病临床经验管窥

    作者:毛宇湘

    白塞病临床治疗棘手,疗效欠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路志正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之"狐惑病"范畴,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心、肾、肺诸脏,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阴两伤,脾虚失运,湿毒熏蒸脏腑,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同时或先后发病,五脏相因,湿毒为患,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以益气养阴、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为法,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圆机活法,内服外用并行,内外同治,始克有济,使病情缓解向愈.

  • 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经验撷英

    作者:杨利;路洁;路喜善;路志正

    文章总结了导师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经验,归纳为“首重脾胃,燮理升降;抑木扶土,两和柔刚;因时制宜,毋伐天和;谨察标本,攻补有方”四个方面.以脾胃为中心论治眩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广泛结合气机升降、五行生克、因时制宜、标本虚实等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主次突出、进退有序,体现了路老深湛的理论和临床功力.并从理论和临床实例论证了这四个方面的特色及其临证的思路.反映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等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举隅

    作者:肖璐;隋歌川;冯玲

    路志正教授治疗胸痹主张从调理脾胃入手,认为脾胃与心在经脉、气血等多个方面联系密切,脾胃功能失常出现的气血亏虚、气机升降失常、湿浊痹阻,都可以导致胸痹。脾胃功能失常是本,湿、浊、痰、瘀痹阻不通是标,标本兼治,才是治病求本之法,在治疗上应采取健脾益气、行气化滞、祛湿化浊、宽胸散结、和胃利胆等方法,尤其针对胸痹初期湿浊痹阻之时加强治疗,防其演变为痰瘀互结的后期病变。

  • 国医大师路志正小儿保育经验20则

    作者:林海;黄雪琪;逯俭;路志正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近80载,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然路老对中医儿科亦颇有建树,尤其在对于小儿保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路老认为:小儿骨小肉薄,脏腑娇嫩,血气未充,饥饱无节,寒热乏避.外易受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若加之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则更易出现疾患.近年来小儿肥胖、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成了新的常见病种.笔者为路老入室弟子,自跟师以来,聆听教诲,稍有感悟,总结了路老小儿保育经验20则,敬请同道不吝赐教.

  • 路志正教授从“先天不足”论痹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于志谋;张华东

    痹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高,破坏人体筋骨、肌肉、血管等多系统多脏腑功能,为历代中医所重视。《黄帝内经》认为痹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后世医家对痹病发病机制亦多有论述。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临床大家,倡脾胃及温病学说,数十年研究中医痹病学,将历代中医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以传统理论指导临床,以临床进一步发展理论。路老认为痹病的病因病机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因在痹病发生中往往起到决定性因素。正气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基础,包括肾虚证及体质、遗传因素等造成先天不足是痹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先天不足角度结合理论、临床验案等简单阐述路志正教授对痹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路志正调五脏治疗水肿临床经验探析

    作者:苏凤哲

    水肿的发生是内脏失调的结果.水液的转枢与排泄,离不开气的调节,清代医家尤在泾认为:"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吴鞠通进一步申明治水之旨:"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也".路志正先生深刻领会治水之要义,在治疗水肿病证时,从脏腑的气化着手,上以治肺,提壶揭盖,中以治脾,把握权衡,下以治肾,开合有度.在治疗上除强调肺、脾、肾的作用外,还注重肝脏疏泄气机,通畅上、中、下三焦的作用,总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入手,不单以利水,而水肿尽除矣.

15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