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米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测定
将载有银和铜等金属离子的沸石、二氧化钛与聚乙烯塑料整合成抗菌塑料,为测定其体外抗菌性能,采用浓度梯度稀释法,观察了纳米抗菌塑料颗粒混悬液抗菌作用.结果,纳米抗菌塑料颗粒混悬液对医院感染常见的14株革兰阳性菌和37株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浓度均≤100 mg/L.含20 g/L纳米抗菌塑料颗粒的肉汤培养基可使其中含105 ~108 cfu/ml浓度的细菌起到抑制作用.纳米抗菌塑料颗粒混悬液对33株含量为108 cfu/ml厌氧菌的抑菌浓度为1~20 g/L;含20 g/L纳米抗菌塑料颗粒硫乙醇酸盐肉汤培养基对含菌量为105~108 cfu/ml浓度的 33株厌氧菌起到抑制作用.结论,该抗菌塑料对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纳米抗菌塑料气管插管或套管体内外抗菌性能的比较
纳米抗菌塑料气管插管或套管的体外毒性试验、理化性能及抗菌性能测定显示,纳米抗菌塑料气管导管浸提物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医用气管插管或套管的理化标准,对常见的感染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1].为观察其在体内是否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作者采用随机分组法,以菌落计数为主要的观察指标,比较纳米抗菌塑料气管插管或套管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
-
抗菌塑料对其表面菌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抗菌塑料的抗菌效果和在菌液中对菌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观察抗菌塑料,对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株的抑菌效果和抗菌谱;活菌平板计数法及扫描电镜判断两种材料表面菌膜的形成.结果抗菌塑料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常见致病菌具广谱抗菌作用;菌膜形成可分为沉积、黏附、繁殖和菌膜形成4个阶段,抗菌塑料在菌膜形成前就可以显著抑制致病菌生长,从而抑制菌膜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证实抗菌塑料表面未见菌膜形成.结论抗菌塑料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广谱抗菌、抑菌作用,可抑制菌膜形成,具抗菌作用的医用导管可为防治医用导管相关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
抗菌塑料抑菌性能试验
抗菌塑料是一种加入抑菌剂或抗菌剂的新型塑料,因其具有抑菌性能,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故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器、输配水材料、存储器及某些家用电器的内壁等.本文建立了抗菌塑料定量抑菌效果的测试方法,同时选用抑菌环定性抑菌试验,分别对5种抗菌塑料进行了检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抗菌塑料的抑菌效果评价
抗菌塑料是含锌离子的可溶性玻璃粉,具有杀菌、抑菌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国外抗菌塑料的研究应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国家早期在日用品中应用,近年在玩具产品上应用较多.日本在应用抗菌塑料方面发展更快.首先在家电产品中应用抗菌塑料,抗菌电话等产品一面市,就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抗菌材料一般具有抗菌、杀菌、防霉、消毒、除臭、防潮等功能.抗菌材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家电设备、医院设施和医疗卫生器具、商店和其他公共场所的设备用具及其他生活日常用品等.随着抗菌材料研究开发的不断进展,其应用范围也必然日益广泛,功能也必然更加齐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抗菌塑料在我国飞速发展.其抗菌塑料产品不断增加,现在已经有抗菌塑料碗、塑料盘、塑料电话、以及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机械设备等抗菌塑料产品在我国问世.本文根据抗菌塑料的作用原理和特性,对抗菌塑料效果进行监测探讨,为抗菌塑料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