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常态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
目的 对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等级状态和存在问题,提出新常态下疾控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分别设计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调查评估问卷,对浙江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进行普查;计算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得分、综合评价指数和等级状态.结果 浙江省11个市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Ⅰ)平均为0.872,高为0.956,低为0.778;一级指标评价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监测预警能力(0.960)、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能力(0.960)、应急处置能力(0.950)、应急队伍建设(0.923)、应急保障能力(0.838)、应急体系建设(0.724)、应急科研与合作交流能力(0.470).87家县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Ⅰ)平均为0.814,高为0.875,低为0.751;市、县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总体等级划分均为B,等级状态为“较强”,有10家县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等级状态为“弱”.结论 浙江省市(县)疾控机构总体应急能力较强,但应急科研与合作交流能力、应急体系建设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短板,提升的迫切性较高.
-
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析
针对亚健康状态证候评价体系尚无统一标准的现状,提出以证素为切入点,建立<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九大维度,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数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构建合理的亚健康状态证候诊断标准,并选择多项指标联合试验,来探索亚健康状态相关性指标,终形成亚健康状态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规范与核心技术.
-
基层医院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效果分析
目的:手术是护理管理作为基层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基层医院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纳入研究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180例行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12月180例行基层医院安全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制订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规范操作流程,并给予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强化围手术期护理,通过1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切口感染率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基层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后,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改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手术室医院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技术操作流程的不断规范化,病情的知晓度与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升,降低手术室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
-
舱(室)热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舱(室)热环境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影响舱(室)热环境的各种参数及标准中的指标限值,介绍了热环境参数的相关测试方法,重点分析了舱(室)热舒适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及适用范围,为研究我军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的热环境指标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70例,依据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控制方式;试验组35例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控制方式,即通过对失败模式法、根本分析法的运用,对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医生配合满意度、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控制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秦皮的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秦皮的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在获取秦皮HPLC指纹信息的基础上,选择9个共有峰的相对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的秦皮建立了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结果:本文提出的综合主成分评价较全面的反映了秦皮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系统聚类法结果一致.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中药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
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0例(均为2016年2月--2016年7月期间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的手术室质量控制方案",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运用于具体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且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运用于具体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案的效果比常规的手术室质量控制方案的效果更佳,能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
-
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黄蓖药材的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建立了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结果:提出的综合主成分评价较全面的反映了药材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系统聚类法结果一致.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中药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
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阐述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构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及内涵进行探讨。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至11月行手术治疗患者110例,均分为观察组55例,在手术室护理中使用综合评价指标,对照组55例,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无费用错收病例,对照组为2例,观察组出现1例压疮,对照组为5例.观察组无手术延误,对照组为4例,异物残留方面,观察组为1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可有助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实现对不良事件的有效控制,确保手术室护理的综合质量.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应用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质控方法,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干预的观察组除护理人员受伤项目外,其他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手术室质量改进的影响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50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控制的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80例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控制.在采集获得所有数据后,进行分析整理,对比两组手术中潜在风险的发生率,并从中确定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将数据与手术室质量综合评价13项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有11项指标中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得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上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中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并加以防控能助于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因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值得进行推广.
-
环境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的指标及方法验证
环境卫生是指人类周身所存在的环境,控制一切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饮水卫生、食品卫生、房屋卫生等等,一般都是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卫生教育学等科学方法进行对疾病细菌等进行有效的管控,而环境卫生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改变,所以对于现如今的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制,而环境卫生监督是由国家授权对所有地区进行贯彻卫生条例和标准,并且对其进行环境卫生监督,及时发现能够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卫生,并进行处理.文章从环境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的指标和三种验证方法进行讲解.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于2017年5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选取实施综合评价指标前收治的5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实施综合评价指标后收治的5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质量差异.结果 经过对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前后患者护理质量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 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过程中采用综合评价指标可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手术室质量控制模式,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后的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长(6.92±2.85)d、及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2.42±2.32)d、(20%).结论 将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运用于临床,可使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得到改进,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手术病患120例,利用随机数表发分成A组和B组(n=60).A组应用手术室持续改进措施,B组应用常规手术室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比B组的1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6.85±2.71)d,比B组的(12.43±2.57)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8.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为96.67%,比B组的83.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合理运用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可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还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