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宁波地区妇女宫颈感染HPV58分布与变异谱系分析

    作者:张姝;许国章;倪红霞;李寿俊;吕定峰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HPV58的型别分布和癌相关基因E6、E7区基因变异谱系特征.方法 收集调查社区和医院就诊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其中HPV58亚型阳性株进行癌相关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778例社区人群样本HPV58阳性16例,检出率2.06%,1 835例就诊人群样本HPV58阳性74例,检出率4.03%;HPV58病毒株E6、E7基因序列分别成功获得6和11条,E6区有2个位点发生碱基颠换:C307T和A388C,E7区有5个位点发生碱基颠换:G694A、T726C、T744G、G761A和T803C;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宁波地区HPV58变异株主要位于该亚型基因变异谱系A的A1和A2分支.结论 宁波人群HPV58感染率较高,多数感染者携带病毒的癌相关基因发生变异,应加强对人群HPV感染及其持续感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HPV58阳性人群.

    关键词: HPV58 E6 E7 基因 变异
  • 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珂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子宫病变筛查的女性中选出5000例,均进行HPV感染的检测,观察HPV感染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HPV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各类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各种分型的HPV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HPV基因分型上:三种疾病之间差异不明显,均为HPV16/18概率高,其次为HPV52和HPV58.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HPV16/18感染易导致子宫内膜癌,HPV52和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也呈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HPV感染的预防.

  • HPV58/52感染与宫内病变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晓慧;蔺会兰;刘俊霞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女性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探讨 HPV58/52感染与宫内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技术(PCR),对参与石家庄市宫颈筛查的2234例女性患者进行HPV 分型检测,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 HR-HPV 感染者812例,根据 TCT 结果将其分为宫颈炎症组17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LISL)组31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HSIL)组286例及鳞状细胞癌(SCC)组39例。其中 HPV58/52感染者240例,分析 HPV58/52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812例 HR-HPV 感染者中感染率较高的是 HPV16(30.7%)、HPV52(15.6%)、58(13.9%),明显高于其他 HR-HPV 基因型( P <0.05);与不同宫内病变程度 HPV58/52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石家庄市女性患者中感染 HPV 主要基因型为HPV16、52、58;除公认的 HPV16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外,HPV58/52亦存在较强的致病性,为今后宫内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 Foxp3+T细胞与人乳头瘤病毒58型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病变发展中的关系

    作者:朱佳妮;周佳任;张晶;马宁耶;张瑶;常晓晗;丁爱萍;张淑兰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组整合状态,研究Treg与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状态在宫颈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19例单一HPV58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及相应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包括正常宫颈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79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18例.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HPV58型E2和E6基因,通过E2/E6比值法评估HPV58型基因组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整合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Foxp3表达情况.结果 HPV58的总整合率为81.51%,HPV58的整合率在正常组中为72.73%,CIN Ⅰ组为76.19%,CINⅡ组为81.82%,CINⅢ组为88.00%,CC组为88.89%.HPV58的整合率随宫颈病变加重呈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99,P=0.004,线性趋势x2检验).Foxp3表达强度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538,P=0.00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Foxp3表达强度在HPV不同整合状态下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8,P=0.002,Kruskal Wallis检验).结论 HPV58基因组的整合与Foxp3+ Treg在宫颈病变发展中密切相关.

  • HPV16、58型感染导致宫颈微环境中免疫因子变化及宫颈细胞中病毒整合的初步研究

    作者:洪慧;王鹤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apillomavirus,HPV)16和58型感染导致宫颈局部微环境中免疫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2、IL-4,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浓度变化及宫颈细胞中HPV16/58病毒DNA整合与宫颈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HPV DNA分型检测,且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灌洗液共89例及宫颈脱落细胞140例,根据HPV分型结果将89例宫颈灌洗液分组为:①HPV16(+)58例;②HPV58(+)3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89例患者宫颈微环境中免疫因子IL-12、IL-4、IFN-γ的浓度;将140例宫颈脱落细胞根据HPV分型结果分组为:①HPV16(+)106例;②HPV58(+)34例。采用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HPV16/58的E2和E6基因,根据E2/E6拷贝数比值判定HPV16/58 DNA的存在状态。结果:①HPV16(+)组中IL-4浓度明显高于HPV58(+)组( P<0.05);IL-12、IFN-γ的浓度明显低于HPV58(+)组( P<0.05)。②HPV16 DNA与HPV58 DNA的存在状态有着显著差异( P<0.05),HPV16 DNA整合比率比HPV58 DNA整合比率明显增大。结论:HPV16和58型感染不但可以导致宫颈细胞外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的IL-12、IFN-γ的降低和(或) IL-4的升高,还可导致病毒在宫颈细胞内整合,通过宫颈细胞内外变化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的发生;HPV16较HPV58更容易造成宫颈组织发生癌变。

  • HPV58 E6的基因克隆及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分析

    作者:陈凌;沈柱;伍津津;张菊;周杨;范雪莉

    目的:克隆HPV58 E6的基因,并对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HPV58 E6基因,常规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pGEM-T Easy载体中.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位置特异性分数矩阵(PSSM)理论、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和蛋白酶体酶切位点预测算法分析HPV58 E6的HLA-DQB1 *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果:成功克隆了1株HPV58 E6基因(GenBank EF060239),表位47 FADLRIAYRDGNPFA和表位102 RCIICQRPLCPQEKK理论上是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论:这两个表位可望作为后续相关实验中表位筛选、鉴定和多肽疫苗研制的候选对象.

  • 预防性重组HPV58-减毒志贺氏杆菌载体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学特性

    作者:李文生;刘红莉;张盈涛;杨筱风;王一理;司履生

    目的:构建预防性重组HPV58-减毒志贺氏杆菌载体活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克隆HPV58L1基因并重组入自杀载体pCVD442,减毒志贺氏杆菌Sf301:△virG、辅助质粒PRK2013、重组自杀载体pCVD442-HPV58L1进行筛选杂交,经氨苄抗性培养基、刚果红培养基双重选择,获得重组的含HPV58L1基因的减毒志贺氏杆菌菌株.Western blot检测HPV58L1蛋白表达.用豚鼠角结膜炎模型进行疫苗动物免疫试验,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ELISPOT检测豚鼠脾及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IgG、IgA产生细胞频数.结果:Western blot法证实该菌株可表达HPV58L1蛋白.豚鼠免疫保护试验发现:HPV58L1-减毒志贺氏杆菌不引起角结膜炎,经用野生型sf301攻击后有80%豚鼠不发病.免疫后第20天,免疫豚鼠血中抗HPV58L1特异性IgG、IgA明显升高,而对志贺氏杆菌菌体抗原(LPS)仅产生低效价的IgG抗体.EHSPOT结果显示,脾和淋巴结的IgA-ASC及IgG-ASC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预防性重组HPV58-减毒志贺氏杆菌载体活疫苗,能诱发免疫动物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激发保护性抗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