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玲;王静;朱义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疝气患儿,并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患儿的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 SpO2(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 T1(切皮操作时)、T2(苏醒时)时,组间 HR、MAP 进行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将患儿的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比较

    作者:薛杭;丁萌萌;孙楠;赵平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ilioinguinal/iliohypogastric nerve block,I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进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TAPB组和IINB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超声引导下TAPB或超声引导下IINB.分别观察与记录患儿的入室基础情绪,入室(T1)、切皮(T2)、缝皮(T3)时的HR、BP,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odifi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m-CHEOPS)评分、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PACU给药人数、术后恶心呕吐人数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 超声引导下TAPB组与IINB组在一般情况、基础情绪、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入室的HR、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NB组患儿在PACU首次、10、20、30 min的m-CHEOPS评分都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ACU给药人数IINB组也低于TAPB组[IINB组6人(15%),TAPB组15人(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INB组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TAPB组{IINB组PAED评分[中位数(四份位数间距)]3(0~14),TAPB组PAED评分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NB组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均低于TAP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相比于TAPB,IINB能为腹股沟区术后的小儿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镇痛,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的较佳选择.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腹股沟区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晋;冯飞;陈泉

    目的 探析腹股沟区手术经超声引导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IINB)的不同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腹股沟区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TAP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IINB,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在入室时、切皮时以及缝皮时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入麻醉恢复室10min以及30min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腹横肌平面阻滞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 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TAPB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捷

    目的:探析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超声引导实施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TA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42例,超声引导下TAPB,观察组42例,超声引导下IINB,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室时、切皮时以及缝皮时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进入麻醉恢复室10min以及30min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为21.4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腹横肌平面阻滞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