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正友;赵海芹

    目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同样进行血液流变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比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血沉、纤维素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方面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监测血液流变学与增龄关系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丹凤;夏向南

    目的:回顾探讨老年人的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增龄的关系.方法:测定60岁以上老年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各15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比较两者异常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利于老年人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孙云霞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北京赛科西德SA6000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重要因素,适时检测血流变学指标,可以揭示糖尿病病情进展,为正确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 1016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阿依古丽·吾塔尔拜;年四春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总结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针对从2012年1月至6月我院收诊的10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101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与此相反,红细胞变形指数却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者相比会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以及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

    作者:曹丽萍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通过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测恶性血液病血液粘滞度,并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种恶性血液病存在不同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分析其变化有利于对病情的判断和指导治疗.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 384例电厂夜班工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杜月娟;张宝林;胡泽溪

    目的 探讨电厂夜班工人和正常白班职工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测定电厂夜班工人384名和正常白班职工316名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分工种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夜班工人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白班职工组(P<0.05或0.001),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增加,但夜班工人组增高的幅度较白班职工组大.结论 电厂夜班工人和正常白班职工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指标相对增高,提示对夜班工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 1340例石油职工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泽溪;杜月娟;张玉玲;马晓光;刘凤芹

    目的探讨中老年石油工人和机关职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测定工人764例和职员576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分职业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职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工人组(P<0.05及0.001),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增加,但职员组增高的幅度较工人组大.结论机关职员和石油工人的血液粘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相对增高,提示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宏敏

    目的:观察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20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实验组,并与6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作为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的微观指标.

  •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解释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奇焕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解释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1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预防性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低切粘度41~60岁年龄组及61~70岁年龄组与18~40岁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各年龄段的全血高切粘度和中切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血细胞数量、体积及结构[1].ATP含量、Ca2+/Mg2+及胆固醇/磷脂对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有重要影响.各种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都决定着血浆粘度,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浓度是重要的因素.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玉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的高血压疾病,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1].为研究妊娠期血液流态变化,我们对32例妊高征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孕产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 血脂与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爱荣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脂与血流变学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此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HDL-C、APOA1、RBC变形性低于对照组,但TC、LDL-C、TG、APOB、红细胞聚集、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与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