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疏血通、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作者:季建军

    目的:观察疏血通、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黄芪注射液,连用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

  • 疏血通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王永德;潘海燕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地龙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均在常规应用强的松抗炎、抑制免疫、对症处理条件下,治疗组26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但2组相比较,治疗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作者:韩豆瑛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m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x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 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和梗死面积的影响

    作者:张征;刘长明;薛冰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80只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60只(对照组、研究组A及研究组B各20只).对照组大鼠术后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A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次/d,研究组B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次/d.计算术后1、2、3天及7天4组大鼠死亡率并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及脑湿重比.结果: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研究组B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术后2、3天及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研究组B改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及研究组B大鼠术后7天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术后7天脑湿重比高于假手术组及研究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状态.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小结

    作者:李典鸿;黄河清;黄年斌;陈丹青

    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我们运用黄芪注射液和灯盏花注射液治疗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 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作者:杨国军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组)各3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影响较大,因此对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改善发挥着积极作用。

  •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作者:任芳;徐厚谦

    目的:应用CONSORT标准评价Jadad评分≥3分的有关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RCT报告质量。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出2013年1月以前的所有有关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CONSORT声明和一些中医药评价指标对Jadad评分≥3分的RCT文献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提取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人员独立完成,如有争议通过讨论或由主要研究者解决。结果:共检出480篇文献,只有16篇RCT符合纳入标准。在纳入的16篇RCT中,含诊断标准的有16篇,占100.0%;说明详细用药方案及疗程的有14篇,占87.5%;正确地说明随机分配方法的有11篇,占68.75%;说明统计学方法的有15篇,占93.75%;描述对象纳入期间的有12篇,占75.0%;描述各组基线资料的有14篇,占87.5%;提及退出/失访例数的有5篇,占31.25%;提及不良反应的有9篇,占56.25%;描述中医证型的只有1篇,占6.25%。没有1篇文献提及样本含量的估计、分配方案的隐藏和实施、受试对象流程图,意向性治疗分析和终点指标观察。结论:大部分RCT的方法学及结果部分报告不够详细,建议尽量按照CONSORT标准来报告RCT以提高RCT的报告质量和真实性。

  • 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疗效观察

    作者:邹文清;潘洁玲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黄芪灯盏花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对两组的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作者:吴正国;邹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15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及资料提取后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计8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黄芪注射液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OR=4.45,95%CI(2.98,6.64),P<0.00001];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MD=-8.36,95%CI(-12.95,-3.78),P<0.00001].10篇文献中均未报道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Meta分析

    作者:王晓怀;寇嘉宁;潘文;柳树英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864例患者。10篇文献报道均未见患者死亡情况,其病死率为0%。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3,1.29)]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MD=-3.28,95%CI(-5.27,-1.29)]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10篇文献中,4篇文献报道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篇未提及安全性或不良反应,2篇有不良反应报道,但具体组别未知,仅有1篇报道试验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和身体局部瘙痒1例。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药物,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任芳;徐厚谦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 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058例DN患者。大部分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且样本含量小。“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提示阴性结果的试验可能未发表)及试验方法质量低下。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甘油三酯,并且可改善DN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降低早期DN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但不能降低临床期和晚期DN患者的血清肌酐和总胆固醇;③黄芪注射液降低早期 DN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的疗效与卡托普利相似;降低早期DN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的疗效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相似,但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肌酐的疗效不如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试验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足,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 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晓怀;潘文;康开彪;柳树英;袁仁智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7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组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2,1.30)]和心电图改善情况[RR=1.30,95%CI(1.15,1.46)]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6篇文献中,4篇文献报道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篇未提及安全性或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其他常规西药和中药,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654-2与黄芪注射液联合辅助治疗小儿肺炎80例临床观察

    作者:娄丽芳

    目的 探讨湿啰音难以吸收的小儿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60例湿啰音难以吸收的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及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654-2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湿啰音难以吸收的肺炎治疗极为有效.

  • 黄芪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丽霞;魏道武;李应东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随机分为5组,孵育7 d后,将高、中、低剂量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AMI)及生理盐水(N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GF)对照品分别加于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后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黄芪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与NS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效低于EGF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

  • 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作者:冯永进;冯文娟;李燕

    目的:通过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其临床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血ALB、TC、TG和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变化,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B、TC、TG和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提高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黄芪注射液对针刀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彦丽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针刀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5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前1天治疗组用5%GS250ml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连用5天;对照组用5%GS250ml加维生素C2g,静脉点滴,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2天愈合率为9.79%,对照组为42.67%.结论:黄芪注射液可缩短针刀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并可改善术后反应,值得推广.

  •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黄芪注射液静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报道

    作者:曹红霞

    我们将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痰浊阻络型、瘀血阻络型,施以不同方剂治疗,并配合黄芪注射液静点,总有效率达90 %.

  • 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秦勤;梁丹丹;刘自兵;刘晶;张新芳;程淼;刘睿;盛东亚;江传玮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功能、肺部病理、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影响,并分析IL-10,IL-17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水组和黄芪组,以香烟烟熏+脂多糖(LPS)注射的复合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后,黄芪组于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12 d,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肺功能和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10,IL-17的含量,并分析二者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L-17受体(IL-17r)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肺功能下降,肺部炎症病理表现明显,IL-10含量下降,IL-17含量、IL-17r mRNA表达增高;黄芪组较模型组大鼠的肺功能及炎症有所改善,IL-10含量升高,IL-17含量、IL-17r mRNA表达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功能与IL-10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结论 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以上调IL-10,下调IL-17及受体,这可能是其穴位注射改善肺功能及局部炎症从而治疗COPD的抗炎机制之一.

  • 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豆瑛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2纽均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H-B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H-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治疗组H-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疗程后,2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67,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慧娟;王晋平;张佳红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中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应用常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的比较表明黄芪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2952 条记录 139/148 页 « 12...136137138139140141142...1471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