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50年来蚊虫防制研究概况

    作者:陆宝麟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因而一直是医学昆虫防制的主要对象.但是,在建国以前,我国蚊虫研究多着重在种类和媒介调查,仅有的少数防制工作,也对蚊媒病防制未起明显作用.

  • 用PCR技术测定按蚊人血指数的研究

    作者:刘耀宝;曹俊;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王伟明;顾亚萍;朱韩武;高琪

    目的 建立一种能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 根据人核糖体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按蚊胃内人血的方法.同时,对猪血、牛血、羊血、小鼠血以及未吸血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6、12、18、24、27、30、33、36、40、44、48 h)的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该方法可从人血提取的DNA中扩增得到519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动物血样及未吸血按蚊中所提取的DNA均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所有吸人血24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27、30、33、36 h的各5只中华按蚊中,分别有4,4、2、1只能扩出特异性条带,吸血40 h后的中华按蚊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血后24~40 h,PCR检测阳性按蚊数与吸血后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吸血24 h内的中华按蚊胃内的人血液来源,可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的测定.

  •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蚊媒调查

    作者:贾玉新;王旭霞;梁舒;刘旭红;朱宏斌;田媛媛;毛伟生;李慧

    目的 了解河西走廊地区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分布情况,进一步确认河西走廊地区为无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及其他蚊媒传染病地区.方法 采用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灯诱法:用功夫小帅牌吸入式诱蚊灯悬挂于每个调查点离地面0.8~1.5 m处,每次开灯诱捕12h;人工小时法:采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或口吸吸蚊管在人房、居民区楼道、猪圈、牛棚捕获蚊虫,捕蚊时间一般为30~40 min.结果 共采集蚊虫23 584只,通过初步鉴定,发现该地区蚊虫4属18种.在所捕获蚊虫中,数量多的生境为畜舍,占捕获总数的76.39%,农户次之,占14.23%,居民区少,占4.49%.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5.87%和23.04%,几乎分布整个河西5市.未捕获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病毒检测未检出乙脑病毒,但在该地区首次发现蚊传黄病毒和辽宁病毒,且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群分布较为广泛,部分水系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河西地区蚊虫携带病毒的研究不可懈怠.

  • 湖南省郴州市2008-2013年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分析

    作者:段良松;刘卫;吴红卫;朱韩武;李成华

    目的 了解郴州市成蚊携带登革热病毒状况、伊蚊密度与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为预测登革热流行趋势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郴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和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789名健康人员,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为5.32%;共捕获伊蚊842只,均为白纹伊蚊,其成蚊密度为0.22只/h,不同生境成蚊密度以公园高,达0.31只/h;伊蚊幼虫容器指数为10.33,以6月(12.70)及废品收购站(18.50)高;诱蚊诱卵指数为6.92%,以公园高(10.82%);18份白纹伊蚊标本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结论 郴州市虽未在伊蚊成蚊中检出登革热病毒,但是传播媒介自然存在,且在健康人群中已检出登革热病毒抗体,因此应持续加强登革热的监测与防控.

  • 桐柏山疟疾暴发流行区传播媒介调查

    作者:钟元国;庄建安;李爱民;陈广玉;王万松

    桐柏山位于我省西南部,约北纬32°15'~40',东经113°02'~51',淮河源于境内,西部桐柏山北麓、淮南为山区,淮北为丘陵区.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 000mm以上,种植水稻、小麦.居民住房简陋,喂养牛、猪等大牲畜.流行间日疟,50年代局部有恶性疟.50及80年代调查,中华按蚊遍布境内,山区有嗜人按蚊.该地为非稳定性、地方性疟疾流行区,1954、1970及1974年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均超过10%,经过积极防治,1981年后发病率降至0.1‰以下,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年南部山区又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29.78%~49.30%,遂于1996年6~10月进行了传疟媒介调查.

  •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

    作者:潘嘉云;武松;王学忠;蒋伟康;卓玛央金;胡永红;周水森;次仁曲珍;桑丹拉姆;汤林华

    目的 调查西藏林芝地Ⅸ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种群组成、密度、叮人率、吸血习性、柄息习性和经产蚊比率等观察;在不同的水体捞取按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调查按蚊幼虫孳生环境.结果 共捕获按蚊5 345只,经形态鉴定,只发现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等3种.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4.71%(5 062/5 345),威氏按蚊与带足按蚊分别为2.39%(128/5 345)和2.90%(155/5 345).伪威氏按蚊室内和室外的半通宵诱捕平均密度分别为17只/人和105只/人;全通宵室内和室外的人饵帐诱平均叮人率分别为15.80只,(人·夜)(79/5)和326.22只/(人·夜)(1 468/4.5);全通宵室外人、牛饵诱捕及人、牛房诱蚊灯灯诱,伪威氏按蚊趋吸人血与牛血的比率分别为30.51%(714/2340)和69.49%(1 626/2 340)及32.02%(57/178)和67.98%(121/178),表明伪威氏按蚊偏吸牛血并兼吸人血;清晨人房搜捕,共捕获伪威氏按蚊7只,均为胃血未消化的饱血蚊;共捞获按蚊幼虫106条,其中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幼虫62条,带足按蚊幼虫44条,按蚊幼虫孳生的水体类型仅限于稻田.结论 伪威氏按蚊具备在当地传播疟疾的媒介生物学条件.

  • 重庆市不同媒介疟区灭疟后期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李继银;肖鹏;吴成果;黄文利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东经105°15'~110°10',北纬28°~31°45'.总面积为82000 km2.1997年设为直辖市,辖40县(市、区),人口3060万.东南多为山区,西北多为丘陵.海拔1980 m,低为195 m.年平均气温18℃,降雨量1100mm.为间日疟流行区,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0世纪70年代,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试点研究,80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1‰以下.1997~2000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重庆市245例疟疾病例调查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蒋诗国;李继艮;吴成果;肖鹏;赖杰;黄文利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长江三峡库区腹地,东经105°15′~110°10′,北纬28°~31°45′.总面积为82 000km2.1997年设为直辖市,辖40个县(市、区),人口约3060万.东南面多为山区,西北面多为丘陵.海拔195~1 980m.偶有输入性恶性疟.疟疾传播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0世纪70年代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和试点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1%..,1996年以来没有年发病率超过1‰.的区县.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病例分布情况,现将1998~2002年的疟疾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作者:徐保海;赵莉莱;许龙善;郑能雄;陈端;张晓阳;陈燕;沈晓娜;赵珠英;翁建辉

    [目的] 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 [方法] 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血凝抑制和免疫萤光法检测IgM和IgG;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 [结果] 1999年原流行区发现可疑病人3例,IgG阳性1例,患者系境外感染;福州、漳州不明原因发热73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以免疫萤光法检测1999年流行区健康人群血清100份,IgG阳性率为17.0%,其它地区250份均为阴性.11个县(市、区)38个媒介调查点仅捕获白纹伊蚊,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37.3%,容器指数45.0%,布雷图指数78.9;沿海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较山区县为高.白纹伊蚊各类孳生环境多达27种.[结论] 登革热在福建沿海地区存在流行的危险性.

  • 蚊虫胃血血源鉴定方法

    作者:郭绍华;周水森

    媒介控制是蚊媒传染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媒介控制依赖于准确的媒介调查,其中吸血习性调查是媒介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自Macdonald 1957年提出疟疾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后,吸血习性已成为决定按蚊传播疟疾能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1].通过鉴定蚊虫胃血来源于某种或某个动物(人),可以计算蚊虫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等传播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此外,确定了蚊虫胃血来源还有助于了解蚊媒传染病可能的动物保虫宿主范围.

  • 郴州市2008-2009年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结果

    作者:谢群;谭徽;段良松;蔡亮;吴红卫;何清懿

    目的 了解郴州市登革热相关蚊媒密度动态及登革热病毒感染情况、人群抗体水平,为预测登革热(DV)暴发流行提供基础资料,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血清学、登革热蚊媒等监测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323份,DV-IgG抗体阳性的16例,总阳性率为4.95%,2008年阳性率为1.26%,2009年阳性率为8.54%;蚊幼监测,各监测点5-10月份平均阳性率均超过5%,成蚊监测,2008年白蚊伊蚊密度为0.09只/h,2009年为0.45只/h,媒介孳生地调查仅发现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结论 登革热在郴州市部分地区仍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防止登革热的局部暴发流行.

  • 福州市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作者:陈敏红;林艳;邱蛾;唐丽琼

    目的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免疫荧光法和血凝抑制检测IgM和IgG;以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监测不明原因发热19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以免疫荧光法检测福州市健康人群血清318份,IgM和IgG均为阴性.11个区、县(市)65个媒介调查点幼虫密度平均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分别为18.72%、17.98%、10.42%.布雷图指数高的地区高达47.45;8县(市)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高于市区.结论福州市仍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应加强监测力度.

  • 中山市2005-2007年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作者:夏生林;汪涛;舒波;张瑞红;吴海东;罗乐

    目的 了解中山市登革热相关蚊媒密度动态及蚊媒孳生地情况,为预测登革热暴发流行提供基础资料,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血清学、布雷图相关指数、登革热蚊媒孳生地等监测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441份, IgC抗体阳性的16例,总阳性率为36.28%;各监测点5~11月份平均布雷图指数均超过5,分别为14.53、15.78、17.62、21.37、18.92、15.83、14.70.8月份的布雷图指数超过了20.媒介孳生地调查仅发现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结论 登革热在中山市部分地区仍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防止登革热的局部暴发流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