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谁动了我的阳气
清嘉庆年间有一位著名的医家叫陆丸芝,在他的著作《世补斋医书》里面谈到了大司天的问题。司天是运气里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司天、在泉,也就是《内经》里面谈到的“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一个司天、一个在泉,还有主气、客气等等,这些概念基本上是指一年的干支里面的气运变化。除了这个普通的司天之外,还有一个大司天,它掌管整个六十甲子里面的气运变化。前三十年司天管,后三十年在泉管。
-
中国人的养生圣境:致中和——《内经》心理健康观
-
浅析对《内经》七情学说的认识
通过对<内经>全篇系统的学习,概括性阐述对七情学说的四个方面的认识,包括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致病机理及特点、七情治疗和七情学说对养生的指导.
-
PBL教学法在《内经》教学中的实践
本文从<内经>教学法中应用传统教学法的一些弊端入手,引入说明PBL教学法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具体实行PBL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后认为PBL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对此养生观多有阐发,仁智互见,认识不一.本文试立足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阐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认识.经旨文理深奥,含义深刻,余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与同道探讨.
-
用辩证唯物观学习《内经》形体与精神关系的体会
通过用唯物观对<内经>的学习,认识到<内经>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探索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通过直接观寨和解剖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反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和形而上学的局部观点,不但向前推动了唯物主义,而且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 唯物观 《内经》 学习形体与精神的关系 中医方法论 中医学基础 -
由3则引用《内经》条文的叶天士医案所得的启发
叶天士医案一直被奉为临床必读,在他的医案中不乏对<内经>条文的引用,现通过分析3则有引用<内经>条文的叶天士医案,可以得到对学习中医乃至探讨中医发展规律的启发.
-
儒家思想对《内经》藏象理论的影响
通过走医学与儒学融合的路子,<内经>形成了"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藏象理论体系.其中对藏象理论影响大的儒家理论是"三才观"和"中庸"思想.<内经>中大多数人体脏腑与天文历法气象对应的模型是"三才观"的体现.<内经>还运用中庸思想阐明了五脏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执中而行",追求"中和",以和为贵.
-
用唯物辩证观学习《内经》“阴平阳秘”的体会
通过用唯物辩证观对《内经》“阴平阳秘”学习,认识到人体阴阳两个方面的平衡与协调(“阴平阳秘”)是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而且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是矛盾运动的一种状态.只有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把握运动与平衡的辩证关系,才能深刻揭示人体功能活动的客观规律性.
-
论《伤寒论》厥证之源流及其发展
中医外感热病厥证的理论渊源基于<内经>,<伤寒论>创新和发展了厥证的证治,温病更是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厥证独特的证治理论.溯源探流,有利于用寒温合一理论指导厥证的辨证施治.
-
浅谈《内经》养生防病之道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中记载着丰富的摄生之法和养生防病之道,它是古人经过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本文根据<内经>相关论述,从情志、食饮、起居、房事四个方面对养生防病的特点加以探讨,以求教于同道.
-
《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浅析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卫生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作为一部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诊法治法,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从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合理饮食、不妄作劳、调畅情志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简要分析<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
-
谈原生态情志疗法对《内经》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
原生态情志疗法即是指古朴的、初始的、自发的一些情志疗法知识.这些情志疗法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内经>情志疗法形成的基础,对<内经>情志疗法理论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进行文献追溯法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内经>作者是如何在秦汉以前不系统的情志疗法知识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中医情志疗法理论体系的雏形,为今天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医情志疗法奠定基础的.
-
以《内经》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因骨脆弱而导致骨折的慢性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者有骨质疏松症,而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达9700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步增长.
-
浅析《内经》月节律补泻论治思想
<内经>谓:"以日之寒温,月之盛虚,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现代专家学者根据<内经>的理论,对月节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从多方面都证明了人体气血运行存在月节律,说明了人体气血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与自然界的月相周期性变化是密切关联的."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与天地相适应,因此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等都受着自然界相应的时令气候节律变化的影响.
-
《内经》治病求本治则的研究
"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源于<内经>,是指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内经>在治病本于"阴阳"这个高层次下,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又分别提出了以病因、病人、体质、病机、证候、先病、正气等为本.历代医家对治病求本理论的不断探讨与实践,从而形成了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病求本思想体系.笔者首先对<内经>"治病求本"的含义以及后世关于"治病求本"含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证,从理论上探求"治病求本"的内涵;其次,对"治病"如何"求本"之法加以详细探讨,并得出"治病求本"就是求得疾病与证候本质的统一,即辨病求本与辨证求本的有机结合.通过辨病,找到不同疾病各自独有的特殊本质;通过辨证,找到疾病处于不同阶段时病理变化的本质.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内经》条文在温病四大家医案中引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全面收集温病四大家的医案,制定筛选、整理与统计原则,在该原则下对温病四大家的医案进行整理、统计.通过"有引用<内经>条文的医案数量表"、"<素问>各篇被引用次数表"、"<灵枢>各篇被引用次数表"、"医案病种分布表"等图表,客观呈现出<内经>条文在温病四大家医案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
浅谈《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思想
人在自然界中,阴阳二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其运动变化对万物产生影响.人是万物之一,也受其影响.同时,人为了能在自然中生存,也不断调节自己的内环境,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养生,以及防治疾病,达到治病及延年益寿的目的.
-
《内经》"藏象病因"认识论及应用研究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病因的阴阳分类法、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和病因的"藏象"分类法."藏象病因"认识论是<内经>的一个有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是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象"紧密关联,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辨证思路和模式:分析病因,解析特性,"同气相求",归类五行,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
-
浅谈《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是古代心理学知识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疾病的发生到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探讨这些知识精粹,对促进现代心理医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对现代所提出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医学的发展,加快中医心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