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检查系统的应用对职业健康监护的促进作用

    作者:马宏宏

    目的 简述职业健康检查系统的应用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方法 介绍职业健康检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比较此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后的优劣性.结果 实践证明检查系统在职业健康监护促进中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结论 检查系统的应用使得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

  • 2014-2015年淮安市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

    作者:徐志勇;骆善彩;何冬冬;刘晗

    目的 了解淮安市医学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淮安市2014-2015年医学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医学统计方法对眼晶状体、血细胞等放射敏感指标异常率按照不同工龄、不同年龄、不同工种和医疗单位性质进行分析.结果 眼晶状体浑浊率为2.31%,眼晶状体浑浊率随着工龄增长和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不同医疗单位眼晶状体浑浊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工种和私营医院眼晶状体浑浊率高,分别为10.00%和12.50%;不同医疗单位红细胞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私营医院红细胞异常率高(2.31%).辐射非敏感指标主要异常表现为高血压、脂肪肝、胆囊异常、生化检验异常.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核医学岗位和私营医院的辐射防护工作,医疗单位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 575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总结与分析

    作者:刘莉;陈贵智;郭晓琴

    目的 职业健康监护,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方法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进行有关项目检查.结果 对放射工作人员之间对辐射敏感指标与非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敏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表明我区放射性工作人员职业活动是安全的,我区放射防护措施合理有效.

  • 某医院114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分析

    作者:岳瑶;王文学;梁莉

    目的 了解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分析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某医院11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做体检评价,对体检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未发现有射线相关损伤,体检中发现一些问题,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未发现射线相关损伤.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作者:刘长安;陈尔东;钱叶侃

    目的 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方法 广泛调研和分析国际国内相关技术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经验教训,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其他标准的衔接和配套,多单位协作起草并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结果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适用于接受电离辐射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已通过审查报卫生部批准、发布.结论 本文有助于相应标准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

  • 山东省某市2016年接噪工人听力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义昌;迟欣;盛青敏;王科霖;嵇平钟;张放;陈超

    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市2016年接噪工人中听力损失人群特征.方法 对2016年度6607名接受双耳高频听阈检查的接噪工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年龄、工龄、企业规模、行业、经济类型、性别等维度描述双耳高频听阈≥40dB(A)的受检者的分布.结果 接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的6607名接噪工人中,不同工龄、年龄、性别及所在经济类型中的受检者双耳高频听阈≥40 dB(A)检出率均不一致(P<0.05).工龄在3年及以上、就职于中小型的私有经济和外商经济制造业企业的男性接噪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A)检出率较高.结论 在山东省某市中小型私有经济和外商经济企业中,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中工龄3年以上的男性工人是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A)检出率较高,应在职业健康监护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改善方面予以关注.

  • 职业健康检查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判定

    作者:刘斌

    目的 早期发现判定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证“慢性阻塞性肺病”,为进行目标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许昌市接触矽尘的531名一线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工人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检查结果无粉尘样改变,其他异常5人;肺功能检查结果FVC%异常率15.6%,FEV 1.0%异常率5.4%,FEV 1.0/FVC%异常率9.6%.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显示,作业工人的一秒率异常率为9.6%,与之相应的X胸片结果无粉尘样改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应注意COPD的鉴别诊断,准确判定COPD.对检查中发现的COPD患者及时进行处理.建议企业应进行一定的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职业性噪声聋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雪春;曹建霞;陈新;余善法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职业性噪声聋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的体检结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间断接触非稳态噪声26年,8h工作制,发病前半年因生产任务紧,每天需超过12h停留在罐体长度不超过2.5 m、内径不超过1.5 m的狭窄空间工作.工作过程中半年之内相继出现双耳听力重度下降,双侧颞骨CT平扫提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结果双耳非职业性听力损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结论 建议今后在职业性噪声聋鉴别诊断中,尤其在语言频段听力损失超过中度噪声聋以上时,应常规作颞骨CT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内耳畸形致聋.随着颞骨影像学检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CT、MRI等检查手段也应及时应用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以排除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及时发现潜在的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

  • 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与服务对策研究

    作者:罗进斌;何晓庆;陈强;王方

    目的:调查分析金华市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现状,提出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和服务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形式现场调查50家职业病危害作业企业500名流动人口.结果:流动人口以20岁~45岁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毕业,普遍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自我卫生防护意识,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率34.00%、在岗职业健康体检率71.00%、离岗职业健康体检率为6.9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48.60%.工伤保险投保率77.00%,医疗保险投保率41.60%.结论:金华市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不高,职业病危害隐患严重.建议将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列入城市社区或乡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建立“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服务规范”的职业卫生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 2006-2015年安徽铜陵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分析

    作者:丁士旵;吴成峰;王兰英;胡志平

    目的 分析铜陵市近10年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铜陵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06-2015年通过《职业病与职业信息监测系统》报告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企业数和监护工人数逐年增加;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以中小型、私有经济、制造业和采矿业企业为主;健康监护人数以大型、国有经济、制造业和采矿业以及接触粉尘类作业工人的人数多;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的为微型或不详、集体经济、采矿业企业以及接触粉尘类作业工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平均检出率为0.88%、职业禁忌证平均检出率0.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体经济、小型企业以及接触物理因素的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铜陵市职业健康监护重点企业应为小、微型集体、私有经济所有制企业;重点行业为采矿业和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物理因素.

  • 2015—2017年天津市某芯片制造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分析

    作者:刘保峰;刘静;邢维奕;杨雪莹;曾强

    目的 分析和掌握天津市某芯片制造企业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为今后芯片制造行业职业人群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企业2015—2017年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职工体检资料,选取该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且体检资料完整者作为接触组,未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人群不同体检指标的差异.结果 该企业作业场所化学毒物浓度较低,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2015—2017年度筛查出重点监护对象43名,主要为IMP离子注入、Wet EE清洗、Litho EE黄光区、污水处理、气体供应等岗位人员.职业禁忌症1名,为化学实验员.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及ALT、T-BIL和AST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作业人员血液系统及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尽管该芯片制造企业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但长期接触可能对血液系统及肝脏造成一定的危害,应加强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控制,密切关注该职业人群的健康变化情况.

  • 职业健康监护中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思考

    作者:周丽姝

    目的 探讨职业健康监护中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分别对检验分析前、分析工作中、分析后三个步骤进行质量控制,从检验项目、受检者、仪器、标本、检验结果 的校准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检验质量.结论 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中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 三门核电站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建立实践

    作者:郭文嘉

    目的:简要介绍了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核电)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任务、医学监督组织、人员资格和实施办法.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安全被提升到新高度,希望能在国内已建及在建项目之间,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反馈,从职业健康角度为核电厂的安全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希望能为其他行业建立标准化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提供参照.

  • 有关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探讨

    作者:徐华

    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它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本文根据在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理解,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谈几点个人意见,以供商讨.

  • 2011-2015年肇庆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刘福光;黄伯越;王丛蕾;蓝结群;谭华凤;陈晓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肇庆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及职业病发病趋势,探讨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 对2011-2015年该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及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该市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3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0.55%、97.60%和55.92%,总合格率为79.50%,不同年度总合格率呈V型趋势(P<0.05).接触上述3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与职业禁忌证的健康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7%、3.03%和1.78%,总检出率为1.95%,呈下降趋势(P<0.05).新发职业病共34例,其中尘肺病占50.00%(17/34)、职业中毒占26.47% (9/34)、其他占23.53% (8/34).结论 该市新发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职业中毒,近年来尘肺病发病数呈明显增多趋势;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 湘潭某铅酸电池厂职业危害治理措施与效果评估

    作者:刘晓;黄曦;杨敏;肖胜蓝

    目的 评价某铅酸电池厂职业病危害整改的控制效果,预防、控制铅的危害. 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等方法,对湘潭某铅酸蓄电池厂2015年采取工艺改革、职业卫生培训、卫生工程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危害治理措施1年后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以整改前后的作业场所铅烟(尘)浓度合格率、铅作业工人的自觉症状阳性率、血铅超标率和答题正确率等指标,对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问卷调查设计30题,内容为:基本知识(铅的理化性质、接触途径、铅中毒临床表现)、卫生保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 结果 培训前有112人参加问卷调查,培训后有106人参加问卷调查,培训前作业工人答题正确率从45.43%提高到培训后的62.23%,培训后铅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P<0.05).整改前铅粉制造、浇铸板栅、电池装配3个岗位的铅烟(尘)PC-TWA检测合格率分别从52.6%、50.0%、25.0%提高到整改后的100%、100%、100%,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岗位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铅作业工人11项自觉症状8项整改前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前血铅≥1.9 mmol/L的21人,超标率18.8%,整改后血铅≥1.9 mmol/L的4人,超标率3.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湘潭某铅酸电池厂采取工艺改革、职业卫生培训、卫生工程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危害治理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职业危害分析

    作者:龚鉴;李德云

    目的 掌握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职业危害构成.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资料,分析职业健康监护人群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结果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131 955人,接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人群分别为56 238人(42.6%)、50 521人(38.3%)、24 179人(18.3%)、1 017人(0.8%);噪声为主要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占82.1%(46 171/56 238).3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3 892人,物理因素、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证构成比分别为71.7%(2 791/3 892)、26.7%(1 041/3 892)、1.2% (47/3 892)、0.3%(13/3 892),以接触物理危害因素的禁忌证多,噪声危害为主要物理职业危害因素禁忌证,占95.8%(2 675/2 791).3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37人,构成比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29人(78.4%)、疑似尘肺6人(16.2%)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2人(5.4%);疑似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主要为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占58.6%(17/29).结论 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物理、化学和粉尘因素,并已引起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应加强噪声、肝毒物、粉尘等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健康监护监督指导.

  • 广州市船舶制造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李敏;梁伟辉;林锦明;黄丽蓉;李健勇

    目的 了解广州市船舶制造厂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广州市9家船舶制造厂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对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船舶制造厂主要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苯系物等,企业职工总人数2500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数1931人,实检人数为1421人;检出13例疑似尘肺,3例电光性眼炎,35例疑似职业噪声聋,185例噪声职业禁忌证,6例慢性苯中毒,4例苯作业职业禁忌证.结论 船舶制造业职业危害严重,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对降低或控制职业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 郑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雷可;牛心华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2009 - 2011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接触苯作业工人白细胞降低占9.2%,B超异常占18.5%,血压异常占9.5%,心电图异常占3.9%;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肺间质纤维化占2.9%,心电图异常占3.4%;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高频段听阈下降占11.1%,心电图异常占5.1%.结论 该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今后应重点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

  • 2010年度某市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分析

    作者:冯鸿义;张维洁;徐秀芬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抽取100家用人单位,14类行业9 412人,监测项目涉及化学、物理、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其中应检18112人次,实检18 109人次,检出疑似职业病110人,检出禁忌证24人.结论 提示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包括规范用工和企业规模.

293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