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肝通络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作者:董坚;乌兰格日乐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率较高,约占前列腺炎的60%,目前病因不明.严重的前列腺炎会带来男性性功能障碍或不育症,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仅是暂时的躯体不适,故前列腺炎的治疗应该尽量简单化,没必要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中医学属于"白浊"、"精浊"等范畴.中医对该病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经济而有效.

  •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抗生素耐药56例

    作者:张和平;林皓

    慢性前列腺炎多因治疗不当迁延所致.乱用抗生素致使细菌变异、耐药菌株产生,给治疗带来困难.在无抗生素选择治疗本病的状态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用自拟的"清热解毒灭菌淋汤"治疗5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病员的病痛,治疗有效率达到71.4%,使部分难愈者起到缓解、延缓抗生素耐药的周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病痛和一些精神压力,为今后耐药菌株的逐渐降低,根治病菌创造了条件.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00例

    作者:陈英贤;蔡沉逐

    慢性前列腺炎足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使用中发现前列舒通胶囊与氧氟沙星片合用,可使前列腺炎症状得到明显的政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药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前列舒通胶囊联合氧氟沙星片治疗CBP的临床试验,报告如下.

  • 张永臣教授针刺从肝脾论治白浊经验浅析

    作者:张铸奇;郭森;李昳薇;张永臣

    目的:介绍张永臣教授针刺从肝脾论治白浊经验.方法:阐述导师对于白浊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临床验案介绍白浊古今病因病机的异同,介绍导师从肝脾论治白浊的方法与思路.结果:导师详辨病因病机,择经取穴,收效良好.结论:导师针刺从肝脾论治白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针刺三阴穴联合四妙丸治疗湿热瘀阻前列腺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仇丽丽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穴联合四妙丸治疗湿热瘀阻前列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四妙丸(苍术10g,黄柏、怀牛膝各12g,薏苡仁20g,萆薢10g,土茯苓30g,败酱草15g,半枝莲30g,川楝子、枳壳各10g,丹参20g,皂角刺、王不留行各10g,泽兰15g),l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48例针刺“三阴穴”:取夹阴l(平耻骨联合上缘,在左侧腹股沟处),夹阴2(平耻骨联合上缘,在右侧腹股沟处),重阴(在会阴穴与阴囊根部之中间取穴),关元,中极,曲骨,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太溪(双),太冲(双),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d;四妙丸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NIH-CPSI症状评分、WBC计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NIH-CPSI症状评分、WBC计数治疗组降低/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三阴穴联合四妙丸治疗湿热瘀阻前列腺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黄帝内经》带下病探微

    作者:刘舒;鞠宝兆

    带下病指女性白带的量、色、质、味异常,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带下及带下病详细的论述.秦汉时期有不同称谓,隋代《诸病源候论》基本固定病名.广义“带下”即妇女疾病总称;狭义“带下”指女性阴中流出的液体,亦称白带,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狭义“带下”之名,始见《神农本草经》.《内经》中详细记载“带下”的来源、作用:为女性体内之精华物质,与入骨孔补益脑髓的物质同源.白带量过多则为病,即《内经》中之“淫”病,为阴阳不和,肾虚无摄;怵惕思虑,神伤恐惧;脾邪传肾,少腹疝瘕;暴食不洁,升降失常.淫之重症有四逆、五逆之说,均指病势深重,积重难返.白淫,男女皆可有,男子随溲而下,溺中若有精之状,即后世所言“白浊”;女子则下于阴中,即后世所言之“带下”.《灵柩·五色》“有润如膏状”,未述及“带下”之颜色及性状.《神农本草经》中论述了赤、白之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筒涉及白带颜色、质地及气味.《诸病源候论》根据白带颜色分成“五色带”.傅山归纳总结“五色带”,并给出相应的病机及治疗.

  • 《武威汉代医简》"(疒夅)""泔(疒夅)""五(疒夅)"探讨

    作者:王盼;程磐基

    1972年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第9、10两简有"五(疒夅)"及"石(疒夅)"、"血(疒夅)"、"膏(疒夅)"、"泔(疒夅)"的记载.就其病名与症状的描述而言,颇似当今的淋证.本文就两简中的"(疒夅)"、"泔(疒夅)"、"五(疒夅)"进行探讨,认为"(疒夅)"是多义字,有罢病、淋证等含义.同时又是"癃"的省写,故"(疒夅)"字即"癃"字,属"淋证"."泔(疒夅)",为米泔汁样小便,伴小便频数涩痛的症状,类似于当今临床"白浊"的部分表现."五(疒夅)"中的第五淋尚难以确定.

  • 从带下证论治男科白浊

    作者:于军桥;王秋林;王久源

    白浊是以男性尿道口有白色滑腻之物排出为特征的一种疾患,病名始出于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而关于本病的早记载则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谓:"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白浊不同于尿浊和精浊,三者虽皆出于前阴,但尿浊实为肾、膀胱病变引起的尿色的变化,精浊是尿中带精之义,二者均是排尿时方能发现的症状,这与白浊不同.白浊是不因排尿动作的有无,尿道口流出分泌物的疾病,多见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 "白淫"、"白浊"、"败精"之内涵辨析

    作者:王承平;徐中环;周波

    "白淫"、"白浊"、"败精"在中医理论中,三者的概念常含混不清,实则其内涵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