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暑必兼湿"的临证体会
清·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指出"暑必兼湿".王孟英认为:"暑令湿盛,必多兼感".后世医家,如何廉臣、曹炳章等,皆对暑湿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综合分析之,暑湿产生之机理不外有外因与内伤两途.外因乃夏季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暑湿之气交蒸氤氲,人处于天地之中,复感其邪,焉能不病.内伤不外是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呆滞,因热而乘凉露宿,冷饮过度,外有暑热,内伤寒凉,合而为病.
-
基于气象数据的六淫中暑的本质及温与暑的区别分析
目的:分析暑的本质,温与暑的区别.方法:收集南北两地的气象数据并计算,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明确提出暑的本质,并明确温与暑的区别.结论:暑就是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波长很广泛),温邪就是短波辐射.
-
“暑”论
“暑”为六淫之邪,生发于夏季,暑为夏的主气,因其鲜明的季节特点,使之与六淫他邪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暑邪亦与六淫之寒、湿等邪在致病过程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对暑邪的病机特点的深入了解,以及治则的准确把握、药物的合理选择,往往是能否达到满意疗效的关键.
-
对暑邪的再认识
暑邪产生于夏暑季节,属六淫邪气中致病较为复杂的一种,既有火热炽盛的特性,又有兼夹湿、寒、痰等邪气的复杂性。所致暑病在病机上有元气亏虚、阴津受损、脾虚生湿、肺热咳血、心火扰神、热盛动风等多样性;病证属性上有阴阳之分;发病特点有外邪直中及邪气伏藏的不同。暑邪致病,病性多样,病变范围广泛。
-
重症中暑致多脏器功能障碍16例救治分析
人中暑后,轻者出现疲劳、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出现肝、心、肾、肺、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系统广泛受损,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预后不良.本文对16例重症中暑致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
略论王士雄与六气属性辨
王士雄,字孟英,号潜斋,籍贯浙江海宁,后迁杭州,清代嘉靖光绪间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是产生外感病的主要原因.王氏为温热学派著名医家,因此十分重视对六气的研究.<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湿燥风火,天之阴阳也."提出了六气当分阴阳.王氏认为,从六气的本质而言,是暑统风火,而均属阳;寒统燥湿而均属阴;但就其变化而言,则"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则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明确了六气的基本阴阳属性,及风、燥、湿三气的变化特点.从临床实际而言,风有风寒与风热,燥有凉燥与温燥,湿有寒湿与湿热,虽属性可分阴阳,然又有其阴阳两方面的变化,王氏的这一认识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