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辽宁省1991-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近年来辽宁省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疫情不断上升,疫区类型逐渐发生演变,为更好地开展出血热的防制工作,现将1991-2000年我省出血热的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
昌宁县首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2003年4月昌宁县首次发生人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保山市今后防治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及鼠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结果昌宁县首次发生人间流行性出血热2例,发病率0.57/10万,这是保山市所辖五县(区)首次人间病例报告.在居民区和野外共捕鼠181只,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90.24%和87.14%.结论从黄胸鼠和臭鼠句鼠青肺组织中各检出一份阳性,表明当地鼠类中存在有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
-
泰安市流行性出血热十年流行特征分析
泰安市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生在1975年,1984年以来病例逐年增多,至1993年10年累计报告病例11747例,死亡91例,年均发病率为21.95/10万.发病呈双峰型,以春峰明显,4月份为高峰,3~6月份发病占全年发病数的60.80%.农民发病占80.21%,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我市EHF传染源呈多源性,为家、野鼠混合感染疫区.鼠带毒率以小家鼠高,为10.85%,其次为黑线姬鼠7.62%、褐家鼠6.94%.健康人群平均隐性感染率为7.50%,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6.根据疫区类型特点,春季应着重抓室内灭鼠,秋季着重抓室外灭鼠.
-
家鼠型出血热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监测
流行性出血热存在隐性感染已有较多报道,但对疫点以病人为中心,分层调查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的报道尚少见,我们于1997~1999年对本地每个新发疫点的健康人群进行了出血热隐性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宁波市1990-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发病高的国家,约占全球病例的90%.我市出血热发病多,病情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阻碍我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出血热的防制工作,现将1990-2001年我市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
朝阳市流行性出血热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隐性与显性感染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文献的结果趋于一致.由于我国家鼠型出血热流行时间较短,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朝阳市于1986年开始有本地感染病例,属家鼠型疫区,现将1999-2001年人群监测资料和病例情况分析如下.
-
枣庄市1997-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鼠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我市五区一(市)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是危害我市人民群众健康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市近几年来重点控制和预防的疾病.为了控制EHF在我市流行,探讨流行规律,做好防治工作,现将近5年间EHF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龙游县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掌握龙游县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为预防与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史,选择南区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免前、免后以及加强免疫后的IFA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检测,随机将16-60岁人群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观察疫苗的流行病学防病效果.结果龙游县自1968年首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至2001年共发病3 703例,年均发病率为30.25/10万,病死76例,病死率为2.05%,每年11月-次年1月和5-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多为姬鼠(Ⅰ)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推广使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6年平均保护率为94.32%,免后当年发病数减少为33例.结论龙游县属于以姬鼠(Ⅰ)型为主的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有较好的血清学效果和流行病学防病效果.
-
阿城市1995-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自1956年以来一直有散发或流行,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为了解我市近五年来的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态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现将1995-1999年EHF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邯郸市1998-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邯郸市自1985年首次报告EHF病例以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区不断扩大,为加强EHF防治工作,我们对人间疫情、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
-
1991~1993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本文总结了1991-1993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人间和动物间疫情的监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规律;论证了不同类型疫区均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流行特点;阐明了我国在野外感染EHF,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在居民区感染EHF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其它一些数量较多,带病毒率较高的小兽,其传染源作用,尚应加强研究,证实了EHF主要传染源种群数量、密度带病毒率、常因年度、季节、地区有较大波动,但相对而言,又比较稳定;证实了疫区主要传染源的带病毒鼠指数大小与当地EHF发病率高低有一致性关系,提出了在流行高峰前当地主要传染源带病毒鼠指数(√密度×带病毒率),作为指标,预测流行趋势或流行强度.以上监测结果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防制EHF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卫生防疫部门制订防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松花江地区1989~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的探讨
本文用园形分布法探讨1989~1995年松花江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时间分布特征.跨年度资料分析证实了其季节性高峰的存在,发病集中时点为11月23~24日.流行前期为8月25日至10月9日;高峰期为10月10日至次年1月8日;流行后期为次年1月9日至2月22日,余为间歇期.整个流行期病例占总病例的89.58%,流行高峰期占79.84%.这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
哈铁十三局驻林口工程队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2001年7月3-8日,哈铁十三局驻林口县筑路工程队相继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例,疑似患者2例.首发病例经住院治疗无效死亡.经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此次暴发疫情情况报告如下.
-
天津市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重点人群调查分析
目的 确认天津市2005年感染(隐性或显性)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重点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本次选定的EHF"重点人群"包括:废品收购人员、疫点周围人群、食品加工人员和农民;并设研究人员为对照组.根据2004年疫点周围人群初步监测结果(E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0.72%)确定本次每类人群的样本量≥140人份(至少查出1例阳性者).采集各类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的EHF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通过x2检验分析.结果 从546例"重点人群"中检出IgG抗体阳性14例,隐性感染率为2.56%,其中废品收购人员高达7.50%,与对照组(研究人员)隐性感染率(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3,P<0.05),农民、食品加工和疫点周围人群和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4,P>0.05);"重点人群"中隐性感染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 废品收购人员是天津市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人群;疫点周围人群、食品加工人员和农民属一般人群.
-
黑龙江省1991-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为摸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对我省1991-2000年10年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以提供制订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
-
章丘市1982~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特点分析
自1982年我市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目前已成为我市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探讨本病的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1982~1999年18年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2005-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该病时空聚集性与气象因素、鼠类生物学特点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整理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2005-2014年HFRS疫情、人口学和气象学资料,于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对上述地区鼠密度进行监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FRS时空分布、鼠密度消长、气象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2005-2014年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HFRS发病呈间歇性逐步升高,高发病年份为2014年,发病率为2.83/10万,且呈现冬季高峰.HFRS发病地区以大丰、东台两个区域为主,大丰区域的海丰农场、上海农场、川东农场和东台区域的新曹农场为高发乡镇.10年间可能存在两个HFRS发病聚集区域,分别为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东台区域的新曹农场和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的大丰区域的上海农场、海丰农场.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构成比为89.19%.2011-2013年HFRS发病高峰与鼠密度高峰具有一致性,且发病高峰前均有一个气温、降雨量高峰.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气温与HFRS发病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其他气象因素及鼠密度与HFRS发病率无统计学相关.结论 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存在HFRS疫区,且有时空聚集性,这与该地区存在传播HFRS的流行因素有关,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
灵川县1982-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调查报告
我县是广西早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及发生病例较多的老疫区.为了解EHF的流行情况,现对1982-2001年EHF人间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
黑龙江省1989~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概况
流行性出血热在黑龙江省已有60余年的流行史.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流行强度逐渐增大,是我省防治的重点病.为进一步控制本病的流行,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我省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承德县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的报告
我县从未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现发现1例.患者,男性,47岁,农民,我县乌龙矶老梁沟门村人.因寒战、发烧、腰痛6天,少尿、水肿、呕吐、眼红2天于1999年1月25日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