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GV和TTV不是我国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作者:杜兰英;董京芳;周育森;何忠平;庄辉;王海涛;张习坦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进行HGV和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这两种病毒在我国肝炎发病尤其是在非甲非戊型肝炎中的作用和地位.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GV RNA和TTV DNA,对调查的自然人群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HGV R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TTV DNA则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HGV在自然人群中HGV RNA携带率为0.6%~1.1%,TTV的病原携带率则高达7.1%~12.4%;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阳性率分别为7.9%和28.1%.在所检测的非甲非戊肝炎病人中HGV和TTV的总感染率为35.9%(包括了HGV和TTV的混合感染).因此,HGV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低,而且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约为10%的病人是由HGV的感染所致,HGV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病因.TTV DNA在自然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10%,类似于HBV DNA的携带率.虽然在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TTV DNA的阳性率为28%,但仍然有高达60%的病人病因不明,TTV感染也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病原.

  •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海波;谭华;冯子力;唐明慧;史咏梅;莫秋华;杨泽

    目的 了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检测技术对根据临床症状和抗体筛查结果已经确诊的病例进行进一步排查.结果 临床诊断的1例“阳性”病例和3例疑似病例的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结论 鉴于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并不开展针对钩端螺旋体的菌体培养分离和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于钩端螺旋体病例,应运用PCR检测技术加以甄别,排除某些抗体检测试剂导致的假阳性,避免不正当治疗.

  • Ri质粒人参转化系统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刘峻;丁家宜;徐红;王建波

    目的:建立人参毛状根转化体系。 方法:利用含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人参 Panax ginseng 进行毛状根诱导,利用PCR技术及TLC分析方法对毛状根进行鉴 定。结果:首次从人参带叶幼茎处诱导出毛状根,用激素和AS(乙 酰丁香酮)处理可提高转化率并缩短转化时间。毛状根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上生长并失去向 地性,月增长倍数可达50倍(鲜重)。PCR分析证实农杆菌Ri质粒含有rol C序列(564bp) 的T-DNA已整合到人参转化株的染色体组中,TLC分析证明T-DNA特异的表达产物冠瘿碱在 转化细胞中合成。人参毛状根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2.486%(干重),而人参原药材总皂苷含量 为1.403%(干重)。结论:人参毛状根生长迅速,皂苷含量高于原药 材,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生物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 15种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作者:王文丽;徐晖;陈慧芝;郑润生;谭婧;詹若挺;陈蔚文

    为了了解中药材受真菌污染的状况,探索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PDA培养基进行中药材污染真菌的分离与纯化.根据真菌基因组IT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从15种湖北市售中药材上分离得到50株真菌,污染率为93.3%.利用分子鉴定方法成功鉴定了其中的27株.中药材受真菌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各菌属污染中药材情况不同,其中以曲霉属真菌的污染较严重,存在潜在的风险.该实验所设计的引物通用性较好,可用于中药材表面污染真菌的鉴定.

  • 冬虫夏草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效果评价

    作者:侯飞侠;曹静;王沙沙;王茜;袁媛;彭成;万德光;国锦琳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资源短缺、价格昂贵和巨大 的市场需求导致市售冬虫夏草掺伪掺假现象严重,亟需建立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该研究基于实验 前期已建立的冬虫夏草快速鉴定SS-PCR方法,按照体外诊断试剂评价标准开发试剂盒,并对试剂 盒的特异性、检测限、重复性及保存期4项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质量占混合物质量 的1/200(质量分数0.5%以上)以上时可被成功检测.试剂盒对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检测结果 显示,仅有冬虫夏草可被成功扩增,并在紫外下显示绿色荧光.该试剂盒37 ℃温育7 d仍有效,说 明4 ℃保存其在1年内稳定有效.同一批次试剂盒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批次试剂盒在相同条件下,其检测结果均一致且准确,表明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将该试剂盒用于市售冬虫夏 草及其混伪品的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为下一步中药快检试剂盒的商品化奠定了基 础.

  • 特异性PCR方法鉴别蛇胆汁及其伪品

    作者:吴桂凡;张文娟;程显隆;谢培德;罗轶;石岩;魏锋;马双成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蛇胆汁药材DNA分子鉴别方法.测试并优化胆汁药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针对蛇类的COⅠ,Cyt b,16S基因序列设计4对蛇类鉴别引物,根据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筛选佳引物.使用其中1对引物Cytb1,20种蛇胆汁DNA均能扩增得到约400 bp的条带,同样条件下7种其他动物胆汁DNA均无扩增条带.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加强控制蛇胆汁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 从我国分离的3株蛙虹彩病毒与蛙病毒3型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的比较

    作者:张奇亚;肖枫;李正秋;桂建芳

    近年,由虹彩病毒引起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疾病已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等地普遍流行[1].

  • 国产与泰国薏苡仁DNA条形码的比较

    作者:朱晓燕;陈伟盛;黄韵璇;侯惠婵

    目的:通过对国产薏苡仁和泰国薏苡仁四段DNA条形码序列的比较,探索两者的亲缘关系,为其基因型上的差别提供佐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两种薏苡仁的ITS2、psbA-trnH、rbcL、matK和ITS四段保守基因,并对其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结果:四段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且国产薏苡仁与泰国薏苡仁的四段基因序列无位点差异.结论:国产薏苡仁与泰国薏苡仁的亲缘关系极近,或可一定程度上替代国产薏苡仁.

  • 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扩增的方法鉴别菲牛蛭

    作者:过立农;刘杰;杨宝;昝珂;郑健;马双成;马宁;李昀铮

    目的:通过DNA条形码鉴定和建立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有效区分菲牛蛭与其他水蛭品种.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水蛭样品的COI序列进行扩增,利用MEGA 6.06软件通过建树法进行NJ树聚类分析,针对菲牛蛭素的编码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对经设计、合成的8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行筛选,并确定特异性引物的佳退火温度.结果:通过COI序列的NJ树聚类分析可以确定20批水蛭样品中的9批菲牛蛭样品,经过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共选出8对引物进行合成,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预实验筛选出引物7、为佳实验引物,且确定了引物7的佳退火温度为49℃.结论:通过COI序列的DNA条形码研究,确定了样品中的菲牛蛭,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有效地将菲牛蛭与其他水蛭样品进行区分,为菲牛蛭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供了参考.

  • 农杆菌介导枳壳转化系统的建立及PCR鉴定

    作者:贺红;韩美丽;李耿光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体系.方法以枳壳实生苗上胚轴为转化外植体,农杆菌Ti质粒上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TV-cp),转化植株用GUS(β-葡萄苷酸酶)染色及PCR进行鉴定.结果枳壳转化试验中,20 d苗龄的外植体转化再生率较高;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以2~3 d为宜;乙酰丁香酮能较大提高转化效率,转化再生频率为27.5%.转化获得的抗性植株中,GUS反应呈阳性所占比例为70.0%.PCR分析证实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枳壳转化株的核基因组中.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为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枳壳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 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细菌基因的检测

    作者:石理华;李瑛;李辉;庞自力;宋洁;刘维如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在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3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rRNA基因,用尿道拭子和直肠拭子以及穿刺枪头拭子作对照.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的对应前列腺组织的大肠杆菌tufAmRNA基因.[结果]细菌16SRNA基因的检出率在前列腺液中和前列腺组织中分别为78.9%和81.5%(P>0.05).细菌基因信号在前列腺液标本中和尿道拭子中各有30例(78.9%)和4例(10.5%)呈阳性(P<0.01);在前列腺组织中和直肠拭子中各有31例(81.5%)和6例(15.8%)呈阳性(P<0.01),无1例穿刺枪头拭子阳性.在31例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的患者前列腺组织中,有6例(19.4%)检出大肠杆菌tufAmRNA基因.[结论]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不仅有细菌的存在,而且部分被证实是活力细菌.细菌在此类患者的病因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建立

    作者:何丽;王新为;叶桂煊;王宇;谌志强;邱志刚;陈照立;李秀梅;李君文

    目的 验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并建立相应的快速简便PCR检测新体系.方法 利用166株实验菌株验证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同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toxR、fimY、nuc、hly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统一PCR反应条件和缩短反应时间,实现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结果 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方法存在一定问题,不仅相关引物特异性差,而且操作繁琐、反应参数不统一、细菌总体检测周期长;而新建立的相应PCR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仅能特异性扩增出目的片段,而且特异性达100%,其他干扰菌株均不能获得阳性结果,对致病菌DNA的检测限值为6 pg;用该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准确率为100%;完成检测的时间在3~4h以内.结论 成功建立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技术,操作步骤简单、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改造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韩旭;王玲玲

    目的 改造核心蛋白多糖基因(DCN)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DCN蛋白的肿瘤抑制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含有重组DCN的质粒pBlueseript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PCR产物经EcoRⅠ及XhoⅠ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M-DCN),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获得目的片段(1 119 bp),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DCN的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M-DC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学波;李建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核酸检测技术,因高精确度、高灵敏性、污染少等优点已在生物医学基础科研及医学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该技术在医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 茎尖微嫁接技术脱除佛手病原体的研究

    作者:张桂芳;贺红;徐鸿华

    目的 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脱除佛手病原体,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获得了佛手微嫁接成活苗,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黄龙病痛原进行检测,同时考察了茎尖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率的影响.结果 经PCR检测,微嫁接苗脱除了黄龙病病原;茎尖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率的影响较大,带4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成活率高,达60.00%,脱病原体率为85.71%,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脱病原体率达100%,但嫁接成活率低.结论 茎尖微嫁接技术可以脱除佛手病原体,综合考虑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的效果,宜选用带3~4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脱病原体苗的生产.

  • SATB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超;朱艳卿;刘颖;裴东升;赵晶;孔姝婧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SATB1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23%(27/39),SATB1 mRNA表达量为(1.178±0 644),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TB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其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ATB1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SATB1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表明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而SATB1高表达预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上筛选结直肠癌高危转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 有关牛乳中大肠杆菌检验的分析

    作者:姜大栋;李琦

    用大肠杆菌人工污染乳样品直接或8h增菌后提取DNA模板,以大肠杆菌丙氧酸消旋酶基因alr保守区设计引物,经过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不增菌条件下全脂乳和脱脂乳的栓出限为104CFU/m1,增菌后检出限为ICFU/ml.与国标鉴别培养法比较,PCR法时间缩短、灵敏度和准确度提高,该法更适宜乳品生产经营的快速实时检测.

  • 细菌DNA检测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华洲

    目的:分析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间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有无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分组进行细菌DNA和细菌培养,比较术后不同组别患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阳性率、感染发生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术前2 h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2h呈阳性12例(15.0%)、24 h呈阳性16例(20.0%)、48 h呈阳性14例(17.5%)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手术组(35.4%)和中手术组(6.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IRS组(43.33%)和未发生SIRS组(4.00%)PCR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患者SIRS发生比率较高,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由高到低分别为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结论:细菌DNA检测和培养可有效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切实参考.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隐孢子虫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宰德富;张佃波;刘克义

    隐孢子虫是一种属于顶端复合物门的寄生性原虫,感染此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免疫力低下、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感染此虫后,可引起严重胃肠炎并伴有水样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而危及生命.艾滋病患者中感染率高达48%左右,长期的严重腹泻是艾滋病病人的重要致死因素之一.该病对人类公共卫生造成很大威胁,国外暴发流行时有报告.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利用核酸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因克隆、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隐孢子虫核酸分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在隐孢子虫卵囊检测、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虫种鉴定和虫株分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 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陆婉杏;黄瑞雅;李雪斌;黄建敏;蒙兰青

    目的 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多发性硬化患者(研究组)和正常健康者(对照组)的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TAP1-333和637及TAP2-379、565和665等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AP1 333、637位置的等位基因均以I、D为主.而在TAP2 379、565及665等位置的等位基因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V、A、T为主.研究组患者TAPI-333位置的基因型以Ⅱ为主,而对照组则以VV为主,两组在TAP1-333基因型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TAP2-565位置的基因型以AT为主,而对照组的AT和AA型各占46.00%,所以两组在TAP2-565基因型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AP1-637、TAP2-379及TAP2-665等位置的基因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1-333和TAP2-56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有相关性,TAP1-3331和TAP2-565T基因可能是本地区多发性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